为什么说马克思是千年思想家为什么有些大学者和思想家说这两本名著是毒害民众?看他们的观点

金圣叹曾经说过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我们都看成一句类似的玩笑话,但清末就有些学者和思想家提出,这两本书已经是“毒人”之甚,这个大思想家就是梁启超,他在自己的《饮冰室文集》里就明确提出了三国和水浒的文化毒害。 这应该是颠覆我们的认知
原标题:为什么有些大学者和思想家说这两本名著是毒害民众?看他们的观点金圣叹曾经说过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我们都看成一句类似的玩笑话,但清末就有些学者和思想家提出,这两本书已经是“毒人”之甚,这个大思想家就是梁启超,他在自己的《饮冰室文集》里就明确提出了三国和水浒的文化毒害。这应该是颠覆我们的认知吧,毕竟四大名著是我们从小就认为是小说中的经典,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有些学者是对此做如何解读的。我们知道金圣叹对三国的权谋和水浒的残暴是提出批评,认为老人和小孩读了之后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当然我认为这毕竟是一句语言的艺术加工,并不仅仅是老人和小孩,而是为了表达这种权谋和残暴对读者的影响。有人质疑为什么会受影响呢?我们平时也都能看到很多残暴的影视剧和小说啊,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但我在这里是这样认为,这两部书中的权谋和残暴并没有对其进行角色的定位和批判,而是书中的主角和所谓的“好人”都具备了这种人格,并不同于其他小说,我们明显的知道那是坏人,他们利用一些手段对人的残害,我们是要进行批判的,对被害的人都会产生同情。而水浒和三国却不同,水浒在翻译成外国名字的时候,为什么鲁迅曾对外国翻译选取那个“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个名字持反对态度,因为他认为,水浒中的义是被扭曲了的义,并不是真正传统中国的义,108兄弟之内可以是义,108兄弟之外就可以排头砍,李逵为了逼兄弟入伙可以残酷的砍杀四岁小孩子,而这些角色又在书中并没有进行明显的批判,因此对读者,尤其是小孩子的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起到了消极的作用。鲁迅也曾说,国人中的水浒气和三国气,显然这个气有一种气质的意味,这种气质却并不是正面的积极的价值取向,三国中我们看到了三结义的义,也不同于传统的义,传统中国的义是不具有功利性,不像三国中以利益组织为中心的义,中国传统的义,要追朔到战国时期,伯牙和钟子期的时期,那时的义是很纯美的,无功利的义,但到了三国,这种义就有了附加,于是我们今天的义,就再也没有伯牙和钟子期那种“义”。三国中不管是正面的角色和反面的角色,对权术的诠释,也进行了歪曲,传统的术是技巧,是策略,但传统的术是有前提的,术的前提是“道”,道是原则,是根本,而三国的术是没有任何底线的“术”,没有任何原则的“术”。文学作品它属于艺术作品,首先是具有积极的审美影响,开启心智,洗涤灵魂,有些学者认为,这些作品可以存在,但不能被推崇,有些人质疑这种思考,以为自己不会受到影响,但这种影响其实是潜移默化的,我们根本无法做出明显的判断。通过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可以发现很普遍的这种消极影响,这种义和术的价值扭曲,对比红楼梦,我们会发现,贾宝玉的世界找不到仇恨,不知道嫉妒,是一种纯粹的赤子之心,这就是为什么红楼梦有着无可撼动的艺术地位,可惜,这么一本好书,要不是有人往阴谋论上套,要不就根本说看不懂,没兴趣,只对阴谋和暴力有兴趣,这也许已经是一种毒害的反应。文:饼子欢迎关注,和我一起读名著!文章参考书籍:《鲁迅全集》《饮冰室文集》《战国策》等等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BdO0DD86V.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