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屿张村【美丽乡村行】猴屿张村里的幽思

猴屿张村里的幽思 作者:姚行亮 就我个人私心里,我是很喜欢猴屿张村的:沿着闽江边的湿地往东走,在一大片芦苇的拂动中,鸡笼山似远还近,而在更远处,就是宽阔的闽江入海口。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在海天交接处,一大片的蔚蓝倒影在江面海面上,仿佛摇曳
原标题:【美丽乡村行】猴屿张村里的幽思猴屿张村里的幽思作者:姚行亮就我个人私心里,我是很喜欢猴屿张村的:沿着闽江边的湿地往东走,在一大片芦苇的拂动中,鸡笼山似远还近,而在更远处,就是宽阔的闽江入海口。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在海天交接处,一大片的蔚蓝倒影在江面海面上,仿佛摇曳着一场多姿多彩的幻梦。我常想,吹着江风海风长大的猴屿张村人,骨子里应该涵养着一种倔强与自强,否则如何面对这大自然的风吹雨打,又怎么面对历史上的兴衰荣辱?走在猴屿张村,在斑驳陆离的古迹里,你伸出的手仿佛就能触碰到流淌在这个村庄里的厚重历史:★南宋末年早在南宋末年,猴屿张村上祖张泳曾经率领汉、畲等各个民族的群众,踞守在闽江南岸抵抗着蒙古大军,虽然寡不敌众、惨遭失败,但是保家卫国的气节却振动山河。而他曾经的指挥所——“通判府”历经了800多年的风雨,至今依然屹立。明朝初年在明朝初年,七下西洋的郑和也曾在猴屿张村留下脚印。村里的后门山港就是郑和下西洋时的一个驻泊地,郑和在这里建妈祖宫和护船站,民间称为三宝站,故址犹在。而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里招募的通事、船工,其中有一些就是猴屿远洋船队的人才和当地的精壮青年,许多人就滞留在南洋诸国,包括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缅甸、泰国等地。★明朝中叶在明朝中叶,倭寇侵扰闽江两岸,猴屿张村的鸡笼山则是戚继光抗倭的战场之一。猴屿张村村民在戚继光的带领下,奋起抗争,驱走倭寇,可惜有成百人惨遭倭寇屠杀,官兵们就近掩埋了死难义士的尸体,留下了“义茔”和种种传说。清朝末期清朝末期、民国初年,张见银、张天辉、张子炳是著名海军世家,张见银曾为海军学校少将教官,是海军闽派先驱人物之一;张天辉抗战时期率领舰队长期驻守马尾港,保护着闽江一带村民的安全。及至现代,更多的猴屿张村人飘洋过海,到异国他乡去发现他们人生的“新大陆”。但是,不管走到飘到哪里、落在哪里,心中的根一直系在这个闽江边的小小村庄里。他们守望相助,先后创立了“猴屿教育基金会”“张天图教育基金会”“猴屿中文学校”等,鼓励后辈努力奋进。而生活在大洋彼案的猴屿张村人也不负众望,在美国综合性名牌大学毕业或正在就读的学子50多名,其中哈佛在读或毕业生30多名。张见銮一家“一门三哈佛”,3个儿子张天志、张天达、张天杰全是哈佛学子,张天杰还在1991年获得美国总统学者奖;张君秀一家“龙凤四杰”,两男两女共获得7个硕士、1个博士学位……这些,点点滴滴的眼泪与辛酸,点点滴滴的成就与辉煌,就如明朝的状元马铎于1423年为猴屿张氏撰写的行第辈分,即便隔着600多年的岁月,依然可以沿着闽江、越过太平洋,写在开枝散叶在五湖四海的每一个猴屿张村人的姓名里,又在每一个猴屿张村人的心里不断回响:仲增文廷,邦国仕朝;尔公我侯,日见天子;君明臣良,允肇有道。叔继世茂,昌可永弘;惟汝一家,希贤学圣;思齐自省,大振宗祖。请欣赏原稿来源:长乐住建转载需经我台授权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BdO0Yba6V.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