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万事兴深刻内涵3本内涵深刻的书,让你静下心来沉淀

1. 《人间失格》 作者: 太宰治 小说开头便是掷地有声的一句“长久以来,我过着一种耻辱的生活。”主人公叶藏自小便有异于常人,或者更确切一点,他虽是一个人,却完全不明白作为人类应该如何表现。叶藏努力去取悦他人,在夏天的时候浴衣里套着红色
原标题:3本内涵深刻的书,让你静下心来沉淀1.《人间失格》作者:太宰治小说开头便是掷地有声的一句“长久以来,我过着一种耻辱的生活。”主人公叶藏自小便有异于常人,或者更确切一点,他虽是一个人,却完全不明白作为人类应该如何表现。叶藏努力去取悦他人,在夏天的时候浴衣里套着红色毛衣引兄弟姐妹发笑,父亲带来的礼物尽管不喜欢也要极力装得高兴,在学校的体育课上故意摔倒引发同学哄堂大笑。他天生便觉得自己处于人类社会的边缘,以为自己是怪物,是异类。所以“牺牲自身形象去取悦人类”这件事,在他看来是融入人类社会的必要过程。叶藏的这种意识,与其说是标准的病态,倒不如说是我们一些细微心理的放大。纵观叶藏的一生,他是不幸的。这种不幸既来自他自己对人性深刻的洞察,敏锐捕捉人性的阴暗和难以理解的矛盾面,以及自我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内心的纯真与伪装的生存法则,又来自身边人的冷漠自私,周遭的不幸,以及与外界环境的格格不入。如果像叶藏这样的人无法反抗这个世界,那么是不是只有伪装以及麻木沉沦才能活下去?是不是这个世界真的不给善良纯真任何长存的机会?我们所赞扬的人性种种的优点,都会被人性原始的一面所“拍死”?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中,善良、信赖,反倒成了罪过,就像老实人总是被人欺一样,为了生存,善良的人也必须穿戴面具才能保全自身?其实我更觉得,叶藏本可以快快乐乐活一生,很可能在他小时候,家庭教育的疏忽是一大问题。他的纯真缺乏了一些东西,缺乏了他本可以依靠此去强大他内心的东西,才走向了伪装的极端之路。他的人格是不健全的,但恰恰是很真的暴露的东西。善良没有错,但是某些比善良更为重要的东西其实也并非矛盾的。2.《当尼采哭泣》作者:欧文D·亚隆本书讲述了犹太杰出医生布雷尔遭遇中年危机,在诊断尼采偏头痛时,被尼采深深吸引,与尼采相互治疗,彼此救赎的过程。治疗主要是通过谈话进行的。医生从起初使用经验技巧企图诱骗尼采敞开心扉,到不知不觉自己将秘密全部讲给尼采请求尼采治疗。尼采也从起初非常抵触他人接触,到解决医生心理问题的同时自我反省,最终终于治愈并与医生成为朋友。医生作为我们普通人的代表,具有普通人对哲学的认知,通过医生的发问,尼采的回答,展示了尼采的思想。总体来说,这本书我相信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因为尼采的哲学,本就不是学院派冷冰冰的体系,而是要基于自身经验去体会的,而其理论所涉猎的领域如此丰富,以至于总有一款适合你。另外本书这个医生和尼采肯定是有感情的,因为他们的互动完全符合尼采对爱情的定义。医生也一定爱上尼采了,才会对他这么执着。伟大的思想总是像磁石一样让人移不开眼,见识过其风采的人必然会深深爱上他。3.《2666》作者:罗贝托·波拉尼奥《2666》赢得了主流评论界罕见的压倒性盛赞,其中有的说:这是一部包含所有小说的小说、这是部翻过最后一页墨水仍不肯干掉的书。按照波拉尼奥钟爱的导师:博尔赫斯的思路,恐怕唯有一则包含所有评论的评论才能配得上这样一本小说——当然博氏还有另一种思路:对于一部小说最恰当的评论是这部小说本身。然而我的热爱使我无法在镜子之间保持沉默,因此还是尝试一写。令人纳罕的是,“2666”这个数字从未在书中出现过,波拉尼奥也未做过任何解释,适可费足大家的猜测。在初版附言中,整理者寻出了波拉尼奥另一部书《护身符》中的一段话,“这时格雷罗居民区特别像墓地,但不像1974年的公墓,也不像1968年的陵园,也不像1975年的坟场,而是像2666年的丧葬之地——一个遗忘在死者或未降生之人眼皮下的公墓,一个想忘却一点什么,结果却遗忘了一切的死亡眼皮下的公墓。”死亡,遗忘了一切,在2666年,还有什么比这更彻底的了结呢?这或许即是波拉尼奥意想中的结局吧,对于荒漠而言。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BdO0ebb6V.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