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山水画经过一年颠沛流离的逃亡,山水画一代宗师黄宾虹又经历什么惊险?

黄宾虹作品《湖乡小景》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等六君子为国捐躯。黄宾虹痛苦万分,同时因与谭嗣同过从甚密也祸及自身,使他过了一年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西逃,清政府无暇顾及维新余党,黄宾虹才得以返
原标题:经过一年颠沛流离的逃亡,山水画一代宗师黄宾虹又经历什么惊险?黄宾虹作品《湖乡小景》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等六君子为国捐躯。黄宾虹痛苦万分,同时因与谭嗣同过从甚密也祸及自身,使他过了一年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西逃,清政府无暇顾及维新余党,黄宾虹才得以返乡。途经宣城响山时,他触景生情,沉痛地赋诗一首:“苛敛追捕谷弃农,盗由民化困穷凶。却为当道豺狼迫,狮吼空山一震聋。”(这首“反诗”一直被黄宾虹藏匿着,过了80多年,在他去世之后才发现。)1906年,黄宾虹任教于安徽公学。当时陈独秀、苏曼殊等都是该校的教员。黄宾虹同时兼任新安中学的国文教席。当时,国内各地纷纷成立各种民主革命组织,除孙中山的兴中会外,又有华兴会、光复会等等。年轻的黄宾虹满怀理想主义热情,十分认同只有推翻满清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才能保证人民基本权利的理念。同年,黄宾虹、许承尧、陈去病等9人在新安中学组成了反清的“黄社”,他们用明末思想家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和他的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的政治主张,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意欲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统治。黄宾虹作品《新安江上》“黄社”就设在黄宾虹的宅院“怀德堂”。革命党人商议,利用徽州地处崇山峻岭、交通阻塞、信息不通,是清政府统治力量薄弱地区的优势,秘密铸造钱币为民主革命筹集活动经费,并以此扰乱清政府的金融秩序。但是谁来主持这“性命攸关”的工作呢?革命党人决定由黄宾虹承担此重任。他们认为黄宾虹从维新变法失败以来,依旧崇尚民主变革,且意志坚定、为人忠厚、办事果断,工作扎实。黄宾虹深知此事的危险性,一旦败露,将会株连九族。但是,当他想到谭嗣同为国为民慷慨捐躯的壮举时,便默默地接受了这一任务。于是,他开始私下打听寻觅造币的机器设备,寻找懂行的工匠。后来,经朋友介绍,找到山东一位曾经为太平天国铸造过钱币的李师傅。太平军失败后,李师傅隐姓埋名,后来又参加了同盟会,为人十分可靠。在黄宾虹的努力下,人员、设备、材料很快齐备。次年春,就在他家的后院点火开炉了。黄宾虹和李师傅及工人夜以继日地劳作。熊熊的炉火,就像抗清义士的沸腾热血。为了催生民主与共和他们把身家性命完全置之度外了。黄宾虹作品《草堂静坐图》炉铜坯即将出炉,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黄宾虹的邻舍潘氏孤女寡母的两口楠木棺材,被当地流氓所盗。受那个年代的观念影响,丢了棺木的母女俩悲痛欲绝。对此,黄宾虹十分同情,他侠肝义胆,硬是追查到了盗贼,并勒令其原物归还。这伙盗贼为此怀恨在心,串通地方恶绅,将黄宾虹私造大清钱币一事告到省城。庆幸的是衙门里有革命党人内线,将十万火急的抓捕信息透露出来。黄宾虹当机立断,连夜拆埋机器设备,遣散工人等。黄宾虹的家亲眷属逃离谭渡老家,他只身逃往杭州后又转道上海。今天我们看到黄宾虹浑厚华滋的山水画,往往叹为观止。然而,这寄情于景,透脱自然的画面背后,又有谁能洞悉黄宾虹一生“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心灵历程呢?(未完待续)(图片来自网络)文/墨谷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BdOVBAJwV.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