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红旗渠:悬崖上的人工天河,太行山岩上的丰碑,削平了1250座山头

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林州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 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
原标题:红旗渠:悬崖上的人工天河,太行山岩上的丰碑,削平了1250座山头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林州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干旱严重到\"人相食\",在这514年里人相食5次。元代潞安巡抚李汉卿筹划修建了天平渠,明代林县知县谢思聪组织修建了谢公渠,但是这些工程也只解决了部分村庄的用水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林县缺水的状况。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红旗渠修建10年当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红旗渠是党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丰碑,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传家宝。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不断赋予红旗渠精神新的内涵,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实现了林州由山区贫困县向现代化新兴城市、生态旅游城市的跨越。这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中,锻造了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你不打算去看看吗?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BdOVWO2wV.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