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魏晋以后楷书逐渐成熟

一、最易识读,学习者最多 说楷书最易识读,当然是楷书逐渐成熟的魏晋以后。若放在秦汉以前,没有人能认得;说楷书最易识读,当然是五大书体比较而言。古文字的“古”和草书的“草”,都使普通大众不明所以。楷书最易识读的特性,使楷书拥有最多的受众。 二
原标题:魏晋以后楷书逐渐成熟一、最易识读,学习者最多说楷书最易识读,当然是楷书逐渐成熟的魏晋以后。若放在秦汉以前,没有人能认得;说楷书最易识读,当然是五大书体比较而言。古文字的“古”和草书的“草”,都使普通大众不明所以。楷书最易识读的特性,使楷书拥有最多的受众。二、通用时间最长篆隶楷三种书体,随着历史发展和书体沿革,都层担任过官方通用文字。小篆通用了几十年,隶书通用了500年左右,而自从公元三世纪楷书出现以来,至今1600余年沿用不衰。这充分说明楷书作为一种实用的交流工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三、从适用的角度看,小楷使用最广泛魏晋以来,大凡官方文书、科举试卷、诗文著录、典籍抄本、佛道经卷等,多用小楷写成,小楷在古代文事活动中,起着基础而又举足轻重的作用。中楷和大楷,还广泛运用于墓志、石碑、匾额。四、点画形态和数量最多篆书点画只有点、直(横、竖)和弧三种类型;隶书把篆书的弧变为折、撇、捺,并增加了钩画;而楷书的点画形态最多,其基本笔画和衍生笔画增加至32种。行书的点画,与楷书相比,出现了很多省减;草书更是打破具体点画的界限,除个别点画独立出现外,其他点画都被不同长短、粗细、曲直的各种线条所替代。五、演变时间最长,风格多样任何一种书体,都经历了草创、演化、从稚嫩到成熟的过程。不同书体演化的过程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如楷书从东汉末年到唐代,演变了600年左右。楷书的演变过程,犹如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是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阶段有各个阶段的风格和美。魏晋楷书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虽摆脱了隶书的羁绊,但又不可避免地留有较多的隶书痕迹,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兼具隶书简朴厚重与楷书轻便灵动之美。鈡王的作品,表现出的便是平和自然,清丽婉约,含蓄典雅之美。在传世的魏晋帖中,锺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魏碑的特点。南朝禁碑,故碑版很少,北朝仍沿袭东汉以来树碑立传的风气,所以碑刻丰富无比。北魏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和佛教造像的盛行,使得处于楷书发展阶段的魏碑,点画结体较自由,出锋露角,胫骨开张,带有放荡不羁的山野气息,呈现出粗犷雄强,拙朴浑厚,富有自然天趣的风格。唐楷的特点。唐代是历史上最重视书学的一个王朝,产生了众多的书家和精美绝伦的名作,楷书也由于法度之完备而走向高度成熟。唐代的书法家们把楷书的法度与鲜明的个性相结合,形成了温文淡雅,外柔内刚的虞体;险劲峭拔,平中寓奇的欧体;流丽飞动,纤劲秀美的褚体;雄强深厚,凝重端庄的颜体;方折俊丽,瘦硬骨胜的柳体。多种风格的楷书典范之作,共同竖起了一座楷书的高峰。六、“法度”相对最完备1、结体法最多。针对楷书,唐代欧阳询、明代李淳进和清代黄自源分别总结了《结字三十六法》、《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和《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当然,结体需要必要的法度,但过多的法度,束缚了人的个性,有把楷书导向了印刷体的趋势。2、笔法最完备。篆书以圆笔为主,隶书以方笔为主,篆隶都是以中锋运笔为主;楷书用笔有方笔、圆笔和方圆兼用三种。楷书除了中锋运笔为主外,还兼用侧锋和偏锋;在隶书中出现的提按笔法,在楷书中得到广泛运用,同时楷书中折画的出现,使得使转笔法在楷书里得到初步运用。有一种现象,就是现代人不大乐意学楷书。因为楷书的任何一个字,都有自己的结体之法,完成这个字又需要多种笔法,所以,学习起来是很难的,常常顾此失彼。古人不得不写楷书,那是因为楷书如何,可能直接影响到吃饭、就业和升迁。而对于学习书法者,楷书再难,再不愿意写,也要咬牙下一番功夫。不一定写得有多好,基本的法度还是要掌握。还有一种很有市场的观点,就是学书当从楷书入手。这种观点虽然不是一条铁律,但还是有较大的合理成分。因为学楷书就是在集中学书法之“法度”,掌握了这些“法度”,再去写篆隶,就会简单容易些;即使写行草,楷书里的许多法度也用得上。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Erq2WXEw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