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高分答题什么样的答题能得高分?

什么样的答题能得高分? 例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
什么样的答题能得高分?例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变化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2)运用所学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1.准确。答题要符合题意,答非所问的回答无论如何是不能得分的。“准确”包含三个要素:思路方向准确,逻辑性强,所答内容能够回答所问;运用知识准确,所用知识既要符合题目要求的范围,又符合题目内容的分析要求;运用术语准确,表达方式要规范,不能随意表达。第(1)问要求回答“认识的变化”所体现的哲理,而不是“事物的变化”所体现的哲理,很多考生回答后者,显然是答非所问,不符合题意,属于思路方向不准确;第(2)问要求运用“自然界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这两个知识点回答(如果运用普遍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原理回答,也可酌情给分),不少考生用“量变质变”、“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等知识回答,不符合题目设问的要求,属于运用知识不准确;第(1)问答案的第二个要点其中有一层观点是“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深化”,但不少考生答为“认识随着事物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本来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则错答为“认识与事物”的关系,而事物的变化并不直接必然地导致认识的深化,只有实践才能直接推动认识的发展和深化,因而如此表达属于术语运用不准确、不规范。2.全面。全面回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题目要求多角度回答,切忌只及一点,不及其余,这是全面回答的“横向”要求;二是回答要有层次性,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因果互联等,这是全面回答的“纵向”要求。第(2)问分别从自然界的客观性、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以及据此得出的“正确处理前者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结论三个角度加以说明,但有些考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抓住“一切从实际出发”或“普遍联系”等其中某个观点,就长篇大论地展开分析论证,其结果因回答角度单一,得分较少;第(1)问总的观点是“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深化”,但表述时要有层次性:先答“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观点,然后再答“认识为什么是不断深化、发展的”,这样回答问题就清晰地呈现了两个层次的给分点,而不少考生则把这两层含义笼统作答,层次不分明,因而造成得分不全。3.整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卷面字迹工整、字体大小适度;二是分点分段表述,且各要点和段落之间意思表达要有明显的区分,切不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意思表达相互交叉、重复;三是文字叙述精炼,不拖泥带水,不庞杂冗长。做不到答题的整洁,评卷人则难以识别和分辨得分点,得分就会大打折扣。卷面好比一个人的“脸面”,是评卷人对试卷的第一印象,若卷面字迹整洁、字体适中,排列分点、分段,表述层次精炼、清晰,那么卷面的整体透出的信息就是该考生态度认真、作风严谨,就给了评卷人一份美感、一份好心情;若卷面字迹潦草难辨、字体之间密密麻麻,甚至表述“冬瓜搭到柳树上”,层次混乱,极难看出其中的表述层次,那么卷面的整体给人的印象就是该考生态度敷衍马虎、作风懒散,评卷人将皱眉不悦,难以卒读。两相比较,前者与后者的得分差距就可想而知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ErqEWpYr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