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和东京湾实力对决!粤港澳湾区PK长三角,东京湾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后,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只用了4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一些发达国家100年才做到的改变。现如今中国的实力已经大幅提升,城市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许多地方开始出现强势的城市群。 而什么是城市群呢?就是城市的联合体,现中国共有接近20
原标题:实力对决!粤港澳湾区PK长三角,东京湾中国自从改革开放后,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只用了4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一些发达国家100年才做到的改变。现如今中国的实力已经大幅提升,城市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许多地方开始出现强势的城市群。而什么是城市群呢?就是城市的联合体,现中国共有接近20个,例如山东半岛、辽中南等地,但是最有名的当属长三角、珠三角两地,以前还有京津唐,但是现在唐山的发展势头减缓,京津唐变成京津冀,但比其他两个三角洲还是差一些的。以前的珠三角,现在已经称为“粤港澳大湾区”了,由原本的珠三角和香港、澳门组成,一共包含了11座城市。而长三角是以上海为主,包含江苏、浙江、安徽在内的26个城市。现在,中国最发达的两个城市群当属这俩了。今天我们就来把它们做一下比较,看看谁是第一。2017年,长三角的GDP总量高达24469亿美元,而大湾区的GDP总量为15151亿美元。虽然看GDP总量是长三角胜出,然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长三角共有26个城市,而大湾区只有11座,城市数量不到一半。所以,在人均GDP上,2017年,长三角的数据为15298美元,而粤港澳为22391美元,所以这方面实则是粤港澳胜出。而且,长三角人口极多,达到了1.5亿,而大湾区只有6766万,人口数量的差距也相当大。再从地区面积来看,大湾区为5.6万平方公里,而长三角为21万平方公里,是大湾区的接近4倍之大。长三角城市虽然很多,但是区域太广,密集程度不如大湾区,开发程度并不好,甚至还有很多农田地,而大湾区城市之间很密集,甚至没有明显界线。港澳两个城市非常发达,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准,所以拉高了大湾区的平均值。而且这里有广深两个一线城市,而长三角只有一个上海,其他的城市都不突出。在两个地区的较量中,大湾区更加领先,长三角要想赶上,或许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大家觉得呢?而粤港澳大湾区以及长三角,渤海湾的建设既要学习美国湾区,也要参考借鉴日本东京湾的发展经验。东京湾城市群,分工明确的手指东京湾是一个位于日本关东地区的海湾,因与东京接壤而得名。沿著东京湾西北岸的重要城市有东京、横滨、川崎,西有横须贺市,东有千叶市,南由三浦和博索两半岛环抱,只留一小开口,由浦贺水道进入太平洋。自明治时代,工业沿着东京湾西岸东京和横滨之间发展,成为京滨工业地带。东京湾是一个面向太平洋的优良港湾,这个纵深80公里的湾区,将周边的城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此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城市基础设施最为完善的第一大都市圈。面积1.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5%。GDP总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常住人口为3800万人。日本地狭人稠,城市化水平较高。承担日本的首都行政功能和全球性城市经济功能的东京圈,不只包括东京都,还有其周边三县。东京圈仅占日本国土面积约3.6%,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是世界上人口和经济规模最大的都市圈之一。广义的东京,包括三层同心圆圈域:核心层是包括千代田区、中央区和港区在内的“都心三区”;第二层为东京都23个区;第三层为东京都与周边的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三县。凡是成熟的湾区,一定是产业聚集,人口聚集以及商业聚集,东京湾也不例外,各种分工明确,协同有力。东京的金融业较为发达,在世界范围内排名较前,有力地带动了城市群的金融发展。东京湾拥有六大港口,分别是东京港、横滨港、千叶港、川崎港、横须贺港和木更津港,其中横须贺港为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基地。这六大港口支撑着东京首都圈3800万人的消费,在日本全国按金额计算的货物进口量中,东京湾占到了38.3%。东京是东京湾的中心城市。东京湾区的开放性和国际性,使得整个湾区的发展能够敏感地捕捉到世界政治经济不断变化的内容和趋势,这里注重生态和环境建设,今天已形成国际一流的海湾生态圈。这里的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和品质乃至居住文化等等都引导世界居住新的潮流。原来的东京湾也是环境污染很厉害的,二战后沿岸的重污染企业将废水废料排入东京湾,同时林立的大烟囱让东京看不到蓝天。70年代后,日本开始治理环境,经济几十年的治理东京湾水变清,鱼回游,天空变蓝。东京湾现在是世界上最宜居地区之一,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东京还集合了日本大量的制造业和著名高校,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技术与人才支持。分工明确,是东京湾城市群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如一个人的手指分工,伸缩松握自如!形成的原因和新变化高度发达的东京城市交通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平原面积狭窄,仅占国土面积的24%,最大的平原是东京附近的关东平原,其次是名古屋附近的浓尾平原和京都、大阪附近的畿内平原。日本的人口和经济调度集中于这三大平原地带,在工业化过程中,这三大平原逐渐发展成为城市群。而东京港集装箱装卸量居全国第三。新干线火车技术发展早,技术成熟,铁路交通便利,东京拥有全球最复杂、最密集且运输流量最高的铁道运输系统和通勤车站群。便捷的网络式铁路交通和集中的人口模式加速了该地区城市群的形成。这说明,交通在城市群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要使地区真正发展成为城市群,交通建设上共同出资出力,这方面,长三角的城际铁路密集,而上海至昆山的城际地铁更是以大带小发展城市群的标志。作为最核心的“都心”商务区,千代田区聚集着资本金在500亿日元以上的企业,中央区多为50亿日元以下的企业,两者之间的中等企业集中在港区,资本金规模越大,在“都心”选址的倾向性越强烈。特别要注意的是,2000年以后丸之内、日本桥等“都心”商务区业务增长趋于停滞,而新宿、涩谷等再开发的“副都心”周边区域的商务增长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是地价、租金价格、建筑物的规模与办公设备,信息通信的技术革新也改变了企业对办公楼的要求。东京作为大城市先发城市,对周边起着较好的辐射作用,并且在区域规划协调上,是一个中心,呈一个圆形半径扩展,圈层式往外发散,将这种辐射的原理,在城市群发展应用得淋漓尽致。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考、交流之目的。如来源标注有误请告知,我们及时予以更正/删除。微信联系yangyaoyu88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ErqRaN3w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