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谈写作|腊八粥中的写作之道

​酷爱写作的你,倘若订阅了我的《读读、写写、谈谈》专集,通过阅读,你一定会了解我所写的谈写作方面的文章,除了每月一篇读书笔记之外,大部分是结合自己的文章来谈写作体会的。我之所以一直坚持以这样如聊天的方式,来谈简友比较关注的写作话题,是因为觉
​酷爱写作的你,倘若订阅了我的《读读、写写、谈谈》专集,通过阅读,你一定会了解我所写的谈写作方面的文章,除了每月一篇读书笔记之外,大部分是结合自己的文章来谈写作体会的。我之所以一直坚持以这样如聊天的方式,来谈简友比较关注的写作话题,是因为觉得现身说法比较接地气,大家也喜欢这样没有高大上的亲切感,而且没有华而不实的空洞说教,并可以从轻松的阅读中得到点滴启迪。下面就继续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今天的话题吧。这里所谈的这篇小文,就是上个月23日,我根据回忆写的散文《记忆中的腊八粥》,写作过程如下所述:腊八节前一天,我想起了已有多年未尝上一口给人温暖,给人希翼的腊八粥。尤其是,三十多年前第一次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我们兄姐弟仨围坐在方桌上,狼吞虎咽吃着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场景,竟然像放电影般,历历在目。于是,记忆的闸门,竟然被兴奋莫名的我情不自禁地打开了。追忆童年那一去不复返的快乐时光,希望它变成涓涓小溪水,缓缓从文字中流淌出来,我就以《记忆中的腊八粥》为标题,初稿一气呵成,赶在腊八节的前一天发布了。我之所以特别提到这篇小文,并不是文章写得多么好,更不是炫耀自己有多厉害。(其实,这篇文章写得并不怎么样,后面,我就要谈到此文章存在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今天要谈的写作话题,就是结合煮粥来展开的。表面上看,写作与煮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码事。也许,对写作深有心得的简友,看了会说,这写作与煮粥,简直是风牛马不相及的呀,你怎么会生拉硬拽,将其扯在一起呢?我要说写作与煮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自必有我的道理。请允许我条分缕析,一一道来吧。我总觉得,我们的写作之道,和熬煮腊八粥之法,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如,文章要想写得形象、生动、丰满、有力,让人读起来赏心悦目,妙趣横生,就得像主妇们认真熬煮腊八粥那样掌握如何配料,以及怎样掌控好火候,才会熬制出有滋有味的腊八粥呢。比如,主妇们为了熬煮好腊八粥,首先,就得挑选好食材:糯米、绿豆、花生仁、玉米、大豆,还有南瓜、海带、大蒜等,有了这品种繁多的原料,洗净,配在一起。然后,添加适量的水,再用猛火将其煮得沸腾起来,这样,大概煮了十几分钟后,就改用文火慢慢熬,直到这些混合物由清汤变成稠状后,才可以盛到碗里,这样的腊八粥享受起来,才觉得色、香、味俱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是主妇家里预先没有储备好的这些食材,到腊八节这天,拿什么去煮呢?其实,我们写作的过程,与熬煮腊八粥的过程是何其相似啊!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选材,这个过程,就像主妇如何精挑细选这些食材一样。我们要想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好文章来,大脑储备库中就必须得存储有丰富的素材。说到写作素材,就会有人问:这些素材来自哪里?众所周知,我们的写作素材,主要是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让眼、耳、鼻、舌、身五官充分活跃起来,如:用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用耳朵去倾听大自然那美妙的、恐怖的等各种声音,用舌头尝甜酸苦辣咸等,用身体去感受冷暖、软硬、痛痒等。然后,将这些有价值信息,储备在大脑中。由此可见,生活体验获取的素材,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其次,阅读是我们获取写作素材的另一重要途径。因此,利用一切零碎时间,去多多品读名家经典之作,也是不错的选择。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思就是说,书读多了,大脑储备库中的素材积累就会多起来,写作自然就如同神助般,信手拈来,立马成文。读书与写作,就像一对连体兄弟,是断断分离不开的。现在,许多写作大咖大神们在谈到如何写作,就不厌其烦地强调,要想有大量的“输出”(写作),就必须有足够的“输入”(阅读和必要的生活体验)。我也完全赞同这一观点。当然,如何将各种不同的素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涉及到文章的主题了。凡是与主题无关的素材,就要忍痛割爱,一一剔除,就像煮粥前清洗食材一样。煮粥,必须有水的参与,才能让各种食材充分混合,经过烈火和文火的熬煮,才能变成美味十足的食物。同样,写作,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各种素材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去表达,这样,才能让文章像设计好的房子一样立起来。好的文章,并不是立马写成的,要经过反复的思考和锤炼。就好比煮粥,要经过烈火和文火的熬煮一样。现在,就回过头来谈谈我的《记忆中的腊八粥》这篇小文吧,开初所写,并不是现在的模样,也存在着各种小问题,诸如语句不通,用词不当等,是在多位老师阅读后,通过私信或者在评论中,给我提出的建议下修改而成的。像文章的开头部分,将不可磨灭的记忆比作鹅卵石;将煮粥沸腾过程中,五颜六色的食材上下翻滚,比作万花筒中千变万化的图案,这两个比喻句,顿时让文章生动有趣起来。这两个比喻句,也是在边修改边思考加上去的。这个慢工出细活的修改过程,和煮粥的文火熬煮过程如出一辙啊!所以,通过这次的《记忆中的腊八粥》写作,我悟出了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道理,特别是,教会了我如何积累和运用素材,掌握了如何使文章生动有趣的技巧。这也是我今天分享此文的目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zdnoOLN6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