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忙孩子的七个重要时刻,再忙也请放下你的手机!

在很多人的眼里,外国的月亮总是比中国的圆,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网上有一张对比图:欧洲人在乘坐地铁时看书看报纸,而中国地铁里,几乎所有人都是低头玩手机。然而,后来又有网友爆出:真相是外国人也想在地铁里玩手机,但是地铁里没有信号!前一段时间
在很多人的眼里,外国的月亮总是比中国的圆,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网上有一张对比图:欧洲人在乘坐地铁时看书看报纸,而中国地铁里,几乎所有人都是低头玩手机。然而,后来又有网友爆出:真相是外国人也想在地铁里玩手机,但是地铁里没有信号!前一段时间,德国汉堡的一次“史上最萌”游行证实了沉迷手机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这次游行的队伍里大多是孩子们,他们举着自制的标语穿行在街头小巷,扯着嗓子在努力地喊着口号:“和我玩!而不是和你的手机玩!!”“我们在这里!我们表示抗议!因为你们永远只想着自己的手机!”没错,这些小朋友们抗议的,就是天天沉迷手机的爸爸妈妈们!身为家长的你看到这个场面会心虚吗?其实,手机横亘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已经是个老问题了。但孩子们的这次游行,依然能给我们很多新的思考。为了和手机“争爱”,孩子组织游行这场游行的组织者是一个7岁的小男孩,名叫EmilRustige。一天,Emil本来想要出门和小伙伴去玩耍,结果遭到了自己老爸的反对。沮丧的Emil只好和老爸一起待在家里。家里只有他们两个人,Emil很自然地找老爸陪自己玩,然而,他的老爸却一心沉迷于刷手机,对于儿子的需求完全没工夫理会。这下可是把小小年纪的Emil给惹恼了:你不让我出去和小朋友玩就算了,还不陪我玩!再回想一下,老爸这种行为可不是一次两次了。既然自己怎么说都没有用,Emil打算采取一个特别的方式,让老爸注意到这个问题——“我干脆就举办一个反对老爸老妈们沉迷手机的游行活动吧!”于是,Emil先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完成了示威游行的申请程序,接着开始构思自己的口号并且制作游行需要的标语牌。而Emil的老爸老妈则负责在脸书上宣传这场活动,以便到时候有人来参加。很快,游行的日子到了,Emil和自己的爸妈早早就来到了指定的地点等待其他参与的小伙伴。没想到,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和父母来到了现场,最后广场上聚集了上百号人,光是和Emil一样的小朋友就有150多个!这些小朋友纷纷拿出自己提前做好的标语牌,跟着Emil正式开始了这场游行。这一大队人马按照计划好的路线绕了一圈后,来到了游行的终点。在这里,小Emil骑在老爸的脖子上,拿着大喇叭冲着大家喊:“我们聚在这里大声抗议、大声说话,因为你们(父母)平时只顾着玩手机,都听不到我们说话!”这样的控诉,我们身边也有其实,对父母玩手机不满已成为全世界孩子的公愤了。在中国,游行不是那么普遍,但孩子们也会用各种形式向父母抗议。10岁男孩小荣在学校一次语文考试中写的作文中这样说:爸爸,我一直想对您说:“和我玩一会。”每当星期六和星期天的时候,你就只会玩手机,玩完手机就看电视,都不陪我玩一会。每当我看见别人的爸爸带他们出去玩的时候,我是多么的羡慕。我就只会看见你玩手机,玩手机,你就只会玩手机。你就不想想你的儿子吗,你的儿子都快烦死了。记得有一次,别人的爸爸都带他们的孩子去玩,你就叫我看书、写字,我都快成书呆子了,我真的非常生气,你已经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爸爸,我这时候想说:“爸爸,放下手机,立正稍息。”“三八”妇女节本是个很有意义的节日,然而一位小学生却说:“以后再也不给妈妈过‘三八’节了!”这篇日记出自二年级学生小俊之手,时间是3月8日妇女节。300字左右的日记里虽然用了不少拼音,但一个孩子受到伤害时的那种无辜,却直戳读者的心。“我呆呆地看着她走出房间,她出门前还没忘说一声:‘快写日记!’我的伤心的‘三八’节,就是这么度过的。”孩子在日记的最后说。七个关键时刻,请放下手机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曾做过一项为期两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当父母越沉迷于手机而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他们的孩子就越容易变得多动、脾气暴躁,还很容易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备受挫折。对于科技是如何影响亲子关系的,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儿科医师詹妮·罗德斯基进行了研究。她在《儿科研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指出:越来越多的父母出现了“科技干扰”的情况,就是说,手机这类科技设备干扰了他们的社会互动行为;父母被科技“干扰”得越严重,孩子就越容易出现行为问题。虽然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有两种可能:要么是父母将科技作为逃避照顾子女责任的一种方式,对子女疏于管理,因而导致孩子出现问题;要么就是沉迷于手机的父母更容易生出表现不好的孩子。詹妮的研究对象是183对孩子年龄不到5岁的父母,这一过程持续了两年。她还得出一个结论:“那些在亲子活动期间经常用手机的父母,更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精神状态与目的意向。”如果因为“忙”,让手机成为你和孩子沟通的障碍,让你越来越不了解孩子,值得吗?其实,我只要我们在使用手机时更加注意、更加自律,尤其是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放下手机,细心聆听孩子的需求,我们就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哈佛心理学家凯瑟琳·斯坦纳·阿黛尔给家长们提出建议:在以下七个关键时刻,你应该放下手机,跟孩子好好相处。1上学前不管孩子多大,每天上学前的时间总是忙乱而紧张的。早上,每当孩子有重要的事情要与父母沟通,比如放学后什么时候去接他们,或者他们有课后体育项目或话剧排练等等,他们需要父母的全部注意力和支持。我建议父母比孩子早起30分钟,发完所有该发的短信和邮件。这样,父母在孩子上学前就不会那么焦虑,也就能够时刻关注孩子的需求。2去学校的路上这是孩子一天中很重要的一个时间。在去学校的路上,大部分孩子会有“预期性焦虑”,对接下来一天的生活感到紧张:“那个考试我准备好了吗?”“要是足球队这次又不选我怎么办?”如果父母在路上只顾打电话或看手机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给孩子的印象就是:他们的焦虑微不足道。3接孩子放学的时候在接孩子的时候,请不要戴着耳机出现或打电话、发信息。请把手机收起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这时的他们,可能正因为这一天过得不顺利而需要你的安慰,或者他们想要跟你分享这一天发生的好玩的事情。这是孩子一天中很重要的一个时刻。如果你没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就等于让孩子“闭嘴”,而这会让孩子非常伤心。4孩子从学校回到家的时候很多孩子从学校回到家后,会吃点零食,再打个电子游戏,这对他们非常不好。理想的情况应该是回到家后休息一下,然后去玩——最好是在外面玩。我们看见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休息时间玩手机或者ipad。如果孩子们只是控诉我们沉迷手机,那我们还来得及悬崖勒马;但把手机给一个三四岁的小孩甚至婴儿玩,以至于让孩子沉迷网络,那事情就变得严重了。5下班回到家时请在下班回家进屋前,在手机上处理完你的事情。有些孩子在访谈中告诉我:“当我想拥抱刚下班的妈妈时,妈妈叫我‘等等’,因为她在讲电话。”回家的时候,请放下手机并专心陪伴家人和孩子,这是拥抱问候的时间。6晚饭时间晚饭时间是“传统的语言实验室”,餐桌上的交流是我们一家人增进感情、了解彼此的绝佳时刻。但是,我们现在的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当一家人外出就餐时,大人常常把孩子晾在一旁,给他们一个手机或者ipad,而没有任何家人之间的沟通。当采访这些孩子们的时候,他们说:“可能大人认为我们坐着很无聊,但我多么希望爸爸妈妈可以问我一个问题。”青少年则会说:“有时候我会听他们的对话,但他们从来不邀请我加入,如果能跟他们一起聊就好了”。因此,当我们把孩子晾在一旁的时候,我们给孩子的印象是:我们对他们不感兴趣,他们没有很好的见解。但草率地决定把他们交给“手机保姆”时,请问问孩子的意见。7睡前时间睡前时间是为身体做好放松和入睡准备的时间。不管你的孩子多大,当他们说晚安的时候,他们需要你全部的陪伴。我建议,一直到孩子上8年级,父母都应该在孩子睡前将他所有的电子设备收走。此外,还有个有效的建议:我们不应该用智能手机当闹钟。为了工作、为了人际交往,我们不得不使用手机,但减少屏幕时间却是可行的。空闲的时候,不妨利用这些时间,听一节音频课,轻轻松松掌握家庭教育知识吧!“哈爸”王建军教授的《行为习惯养成36计》,现已在第一阅读隆重上线。扫码图中二维码,轻松听哈佛老爸的育儿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zdnoaR86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