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灾害民国汕头曾遭遇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首,当时海内外潮商是这样做的...

受南海季风低压影响,八月末的汕头出现持续强降雨,造成潮阳、潮南两区大部分地区内涝,多处受灾。灾情牵动着海内外潮人的心,大家纷纷行动起来支援家乡的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这次水灾让人不禁回想起5年前那场由于强台风“尤特”造成的“8·17洪灾
原标题:民国汕头曾遭遇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首,当时海内外潮商是这样做的...受南海季风低压影响,八月末的汕头出现持续强降雨,造成潮阳、潮南两区大部分地区内涝,多处受灾。灾情牵动着海内外潮人的心,大家纷纷行动起来支援家乡的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这次水灾让人不禁回想起5年前那场由于强台风“尤特”造成的“8·17洪灾”。事实上,潮汕地区是我国风暴潮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几乎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风暴潮灾害发生,给沿海地区居民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老一辈的汕头人都知道“八·二”风灾,那是民国年间潮汕地区遭遇的一场惨重的自然灾害,被中国气象局列为“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首”。据《潮州志》记载:“(1922年)8月2日下午3时风初起,傍晚愈急,9时许风力益厉,震山撼岳,拔木发屋;加以海汐骤至,暴雨倾盆,平地水深丈余,沿海低下者且数丈,乡村被卷入海涛中;已而飓风回南,庐舍倾塌者尤不可胜数。灾区淹及澄海、饶平、潮阳、南澳、惠来、汕头等县市……计澄海死者二万六千九百九十六人,饶平近三千人,潮阳千余人,揭阳六百余人,汕头二千余人,统共三万四千五百余人。庐舍为墟,尸骸遍野,逾月山陬海筮积秽犹未能清”。汕头于1921年成立市政厅,各项市政建设刚开始着手进行,就遇到了这么严重的自然灾害,除了政府组织救灾,各慈善组织也各显神通投身救灾中。为了让灾情更直观地让海外同胞知悉,存心善堂委托汕头艳芳相馆就拍下了一套反映灾后惨状和善堂赈灾场景的照片,成为当年这段惨痛历史的真实见证。这套照片共99张,除了两张是善堂主要创办人赵进华的肖像和墓地外,其余均为汕头灾后惨状、赈灾场景和善堂超度法会的照片。汕头第一津街(永平路)口灾后照片崎碌马路(外马路)灾后照片在灾后惨状照片中,既有普通马路、民宅受灾图,又有美国领事馆、海关、法院等机关单位,还有学校、码头、戏台、会馆等公共设施,以及停泊在汕头湾大货轮的灾后图,一片狼籍,惨不忍睹。赈灾照片主要是善堂组织赈灾物质通过水路向各地灾区运输情况、受灾地发放物质情况,以及打捞水面浮尸场景等。汕头太古码头灾后照片山东轮被风吹坏照片财生轮被风吹坏照片华民火轮船搁浅灾后照片礐石中学灾后照片存心善堂运米往澄海赈灾图当时汕头市政当局在组织人民救灾方面自感无力,便向海内外发出求援,致电香港、暹罗、新加坡、安南(今越南)、缅甸等地的潮州会馆通报灾情并请求海外潮籍华侨“轸念祖国同胞”“鼎力募捐,源源汇济”。在国内经商的潮商及海外华侨闻讯之后,纷纷慷慨解囊,来电、汇款、安排人员参与救援。在8月9日,香港潮州八邑会馆便先行送来600包大米,此后,各地潮商及华侨会馆、医院等送来大米、药材、篷盖等赈灾物资,汇来多笔款项。他们不仅在物资上为家乡提供帮助,还派出代表亲临潮汕协助办理救灾事宜,先后有香港潮州八邑会馆、暹罗潮州飓风海潮赈灾会、香港华商总会、香港东华医院等来潮赈灾。澄海“八·二”风灾碑香港潮州八邑会馆派出商会职员王少瑜等一行5人,在当年8月11日到汕后便投入赈灾事务,不仅积极筹措粮食衣物,还主动提出协助澄海修筑苏南东畔公堤,并协助消毒、净化灾后的环境,前后共援助60万元。此外,王少瑜等还多次提议政府取缔奸商、市侩卖湿米、贩霉药等趁火打劫的不法行为,维护灾民利益,广受灾民称道。泰国潮籍华侨闻讯即成立暹罗潮州台风海潮赈灾会,四出募捐,先后共捐得泰币25余万铢,在当年9月28日,暹罗潮州台风海潮赈灾会推举许少峰等6人为代表,携带善款抵达汕头,落实赈济米食、施赠衣被、筹助耕牛、修堤浚河、捐助贫民工艺院及善堂等事项。由潮侨参与领导的新加坡商会在接到报灾电报后同样迅速成立“筹赈潮灾办事处”商讨赈灾事宜,并决定先拨汇汕银1万元助赈。此外,华侨个人也为此次风灾的筹赈活动纷纷解囊,自动向廖正兴(祖籍潮安)、李伟男(祖籍澄海)等主持的四海通银行汇寄赈灾款,为数总共不下20万元。由于“八二”风灾影响巨大,不少学者从多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从研究成果可知,这堪称是一次具有近代化特点的救灾,在很大程度上己经突破了传统的救灾模式,其所展现出来的比较严密的救灾组织机构以及国内外新兴力量的大规模介入,标志着汕头近代救灾体制机制的初步建立。众多潮商、侨胞的慷慨解囊,让灾后重建得以顺利进行,潮汕地区各处纷纷建起各式“风灾楼”,作为纪念或供家乡人民逃灾避难急用。位于汕头市区韩堤路的“八角亭”便是“八·二”风灾纪念亭之一。“八角亭”原称“暹罗华侨赈灾纪念亭”,曾经是汕头市的地标建筑物之一。1931年,为表彰旅泰华侨为家乡所做出的善举,在韩堤路和月眉路的交汇处东北侧临江边筑了一座亭,亭以钢筋水泥构成,六角垂檐攒尖顶,亭中立碑镌刻捐款者芳名和赈灾团代表许少峰撰写的碑文。这亭既有“六角”,为何称之“八角亭”呢?民间有两个版本的解释:其一,该亭坐落江边成为航标,水上的人在江里难以数清该亭有多少角,但按照以往经验,亭阁一般是八角,于是就“形而上”称之“八角亭”,以讹传讹一直传下来;其二,亭周围曾经是八角(茴香)、桂皮、川椒等香料的集散市场。老一辈的汕头市民无不知道“八角亭”的由来,口口相传教育下一代:“八角亭就是功德亭,是教育人们懂得感恩的所在。”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zdnvKey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