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亲情龙应台家庭纪录片展示最柔软一面:亲情与陪伴,最痛的觉悟

让世界成为孩子的课堂 文丨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学院君说:最近,龙应台接受腾讯谷雨计划的邀请,拍摄了家庭纪录短片--《天长地久》和《女朋友》,借此探讨三代人之间的母子关系,分别从女儿和母亲的角度,回顾上一代的往事,理解下一代的思想。与此同时
原标题:龙应台家庭纪录片展示最柔软一面:亲情与陪伴,最痛的觉悟让世界成为孩子的课堂文丨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学院君说:最近,龙应台接受腾讯谷雨计划的邀请,拍摄了家庭纪录短片--《天长地久》和《女朋友》,借此探讨三代人之间的母子关系,分别从女儿和母亲的角度,回顾上一代的往事,理解下一代的思想。与此同时,龙应台还写了19封给母亲美君的信。在《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中,饱含着她对最亲爱的人的告白、反省,还有对生命、亲情的思考,字里行间都是对上一代的感恩致敬,对下一代的温柔提醒。这部家庭纪录短片和19封信感动了很多人,也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和思考,有孩子看完之后,对母亲说:“妈妈您好好爱姥姥,我好好爱您。”(点击即可观看龙应台的家庭记录短片之一《天长地久》)母爱是一场轮回世界上的爱有很多种,最无私和不求回报的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在龙应台看来,提到这种爱,就不得不提到她的母亲。母亲应美君是一个织渔网的妇人。为了让家里的四个孩子能同时上学,她从早忙到晚,手里拿着梭不停地织着渔网。她还会做各种粗活,养猪或到河里割草。这些活对美君来说,是希望,能让孩子们上学的希望。为了孩子,她什么都愿意做,因为她爱自己的孩子。(龙应台与父亲母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女生们的出路就是到加工厂去做女工,每月领着一点薪水,顺便为自己的嫁妆做准备。美君的丈夫也认为,女孩子最多读个师专,等到十八岁就可以嫁人了。但在龙应台内心深处,是想读大学的。于是,美君和丈夫说:“女儿要上大学。她如果不读大学,以后就会跟我一样。”在母亲的支持下,龙应台如愿以偿。在龙应台的回忆里,母亲几乎不和她谈论“女孩子的事情”,不会教她怎么相夫教子、怎么煮饭做菜,更不会教她怎么伺候公婆。龙应台认为,母亲没有把她当女孩子教,“很可能是她希望我能够尽其所能地发挥我的才能,因为她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这个机会,时代不允许她发挥。”(龙应台正望着美君的木书包)这仿佛是一场轮回,时光倒流,回到上个世纪。当美君想要读书的时候,同样也得到了来自母亲的支持。应美君出生在一个战乱的年代,十岁时,美君坚定地站在父亲面前,告诉他,自己要和哥哥一样去上学。十七岁时,美君考上女子师范学校,再次站到父亲面前,告诉他自己要去报道。这时,是沉默寡言、从无意见的母亲突然说,“让她去吧。”在三代人身上,我们看见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爱孩子,不是让孩子成为另一个你,而是给予充分的尊重与支持,让他们努力变成自己最想要的模样。为人子女,却常常忘了回头父母的爱,是无私和不求回报的。但为人子女,我们却常常忘了要回头看一看父母,忘了要关心父母的近况。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岁数渐长的父母不再是我们坚不可摧的后盾,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怀和陪伴。这回,要换我们来当父母的后盾。每个人对待父母的态度和所作所为,是会“遗传”给下一代的。你怎么对待父母,你的子女就怎么对待你。在书里,在采访中,龙应台都曾表示:“我觉得人生是有一个‘报应’在里面的。”她离家去台北时,母亲亲自来送别,上火车那一刻,她没有回头望一眼母亲。出国时,父母到机场送别,进海关之前,她也没有回头看父母一眼。后来,龙应台的儿子出国当交换生,轮到她去机场为儿子送别。她心中满怀不舍,以为要泪洒机场时,却发现儿子头也不回地走了。这时,她才发现当年的自己也是如此,“一心向前,义无反顾,并未为母亲设想过。”为此,龙应台感到深深的懊悔:我对两个儿子的爱,需索无度。但回想起当年我自己离开母亲时,却没有一刻想到,美君需要我。甚至是在往后的30年中,都没有想到,她可能想念我。但龙应台最后悔的事情还是没有把母亲当朋友。在她看来,“母亲”这个身份是一个禁锢。“一旦是母亲,你就被抛进‘母亲’这个格子里,定格为孩子人生的后盾。”走在前头的孩子,眼睛注定看不到后面的母亲。其实,龙应台很早就发现这个问题,为了避免自己被“看不见”,她和儿子们约定:每一年要一对一旅行。龙应台把自己从“母亲”的格子中解放出来,却没有解放母亲美君。一直以来,龙应台只是把美君当成自己的母亲,没有想过把母亲当成朋友,可以一起看电影、吃饭、散步或者爬山的朋友。《天长地久》是龙应台对于母亲的一种忏悔,更是一场迟到的觉悟:我清清楚楚看见现在的你。你坐在轮椅中,外籍看护正在一口一口喂你流质的食物。我坐在你面前,握着你满布黑斑的瘦弱的手,我的体温一定透过这一握传进你的心里,但同时我知道你不认得我。我后悔,为什么在你认得我的那么长的岁月里,没有知觉到:我可以,我应该,把你当一个女朋友看待?和父母当朋友,趁现在还来得及这种懊悔和迟到的觉悟,对母亲美君来说,无济于事。看着已经衰老,满手黑斑的母亲,龙应台说:“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于是,她决定放下一切,搬到乡下陪伴母亲,让母亲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不再是来去匆匆的一瞥,更不是打完招呼就自己玩手机的“假陪伴”。在这段陪伴母亲的日子里,她发现有很多事情是需要留在母亲身边才能做到。比如,用棉花擦拭母亲眼角的黏液、用可可脂按摩母亲瘦弱的手臂,或者挑选合适的剪刀帮母亲修剪石灰般的脚指甲。早晨,她还会笑着一遍一遍地唤着:“应美君,你今天好不好,你好吗?”然后,抽出一张湿纸巾,轻轻擦母亲的嘴角眼角。然而,已经失智的母亲认不得她,也无法说话。只剩眼里深深的虚无。面对这样的母亲,“我爱你”这句话显得那么苍白和空洞。因此,除了日常的陪伴,龙应台决定给母亲写信,把她当成一个年长二十六岁的女朋友。给母亲的信饱含着龙应台的懊悔:当你还健步如飞的时候,为什么我不曾动念带你跟我单独旅行?为什么我没有紧紧牵着你的手去看世界,因而完全错过了亲密注视你从初老走向深邃穹苍的最后一里路?时间就像一个小偷,在你忙得团团转的时候,悄悄做了乾坤大挪移,把生命一寸一寸挪走。“人生的聚散有定额,有期程,你无法索求,更无法延期。”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个当下,珍惜每一个陪伴父母的机会,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已老”的时候,再来后悔。趁现在还来得及,尝试把父母当成朋友吧。父母不只是父母,他们还是他们自己,有名有姓,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所有的亲密关系,都需要努力凡事总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把父母当朋友,不是单方面的事情,而是双方努力的结果。正如龙应台所说:“对于你所有的亲爱的人、亲密的关系,你对你的父母、你跟你的子女,其实都是需要努力的。”龙应台曾给两个儿子做过访问,主题是“你们眼中的妈”。在儿子们的眼中,她是一个理性、好奇心强、超级龟毛的六十分妈妈,儿子也总对龙应台说,“你是我的妈妈”。但在龙应台和儿子们的相处中,我们可以看到双方都在努力成为对方的好朋友。可能是因为她在年轻时没有尝试和母亲成为朋友,现在的她特别在乎自己能不能和孩子成为朋友。所以,才会有和儿子们“每年一对一旅行”的约定,从泰北到老挝,从德国到法国,从意大利到瑞士,脱离原有环境的禁锢,在朝夕相处中,和儿子们一起探索人生的风光。即使是自由主义信仰者的龙应台,在面对儿子的女朋友时,也产生了“嫉妒”的情绪,甚至对儿子说出“我也想毒死她呢…”这种话。直到某一次约会,儿子要求她必须去学习接受这个事实,否则就不见面了,她才意识到自己之前是在把伦理变成压迫,亲情变成绑架。面对自己与生俱来的对儿子的占有欲,她开始反思。她把自己的作为称之为“母兽行为”,反思过后,她总结了“绝对不要做”的十件事,也可以说是给所有在孩子已有了女朋友的父母们的劝诫。在这十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龙应台作为母亲的努力和换位思考:一、绝对不要对儿子说她的坏话;那是道德坏榜样,而且,别以为他不会在枕头上一一告诉她。二、绝对不要指挥她怎么带孩子。孩子是她的。别忘了她也是全权母兽。三、绝对不要事先不约就突然出现在他们家门口。你或许以为是惊喜,在她是惊吓。四、绝对不要在偶尔帮他们看小孩时“顺便”移动他们的家具。女人和猫一样,家具换位置会抓狂、得内伤。五、绝对不要在家族聚会拍合照时对她挥手说:“你走开一下,这张只要原生家庭成员”。六、绝对不要期待他们所有的假期都来你这里过。因为,如果你是她妈,你会希望每次放假她都带着男朋友来你的家。七、绝对不要说你儿子多好——他的好与不好,难道她不知道吗?你只不过在酸酸地暗示,她没你儿子好。唉,何苦呢?八、绝对不要给“金玉良言”。你喜欢过你婆婆的“金玉良言”吗?九、绝对不要认为她应该伺候你的儿子。如果你是她妈,你会希望她的男朋友伺候她,剥好虾子光溜溜地一只一只送到她嘴里。然后帮她洗盘子。十、绝对不要问儿子:“如果我跟她都掉到水里,你先救谁?”有一次,龙应台问起儿子女朋友的近况。得知她在带她妈旅行时,龙应台显得有点吃惊:“是你们特别,或是,你们这代人都懂得抽时间陪父母旅行?”其实,儿子们谈论过陪伴母亲的时间。大儿子安德烈会把一周假期留给妈妈,二儿子飞力普会在母亲和安德烈分别之后,从维也纳飞来台北和母亲相聚。这种主动殷勤的接力陪伴,何尝不是儿子们的努力。子女和父母当朋友,是一门学问,更是双方努力的结果。为人子女,应当有足够的耐心和父母好好说话,主动了解父母过去的经历,这样很多事就不会做得太迟。两代人总会有代沟,但有代沟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绝沟通和适当的妥协。每当父母想要了解你的工作、生活时,如果你一开始认定他们听不懂新名词,觉得解释起来好麻烦就不说了,谈何交流?没有平等的交流是很难成为朋友的。为人父母,想要做孩子的朋友,就要放下父母的架子,带着平等意识和孩子沟通。如果父母总是把自己摆在更高的位置要求孩子,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叛逆。“两代间除了相互理解、疼惜,亦要懂平等尊重。”学会好好说话,“上一代不会倾吐,下一代无心体会”才不会不断重演。今日互动:在你心目中,如果用一个词形容,龙应台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在下方写留言分享交流。每周获取书单影单和公开课等六大福利。(已在群里的家长不必重复添加)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V6vOxbpr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