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芳生芦芳生专访|《长安十二时辰》找我演李必发小时,我是拒绝的

播出一半的《长安十二时辰》在豆瓣的分数拿到了8.6分,是今年为止有口皆碑的一部好剧。评价人数破了12万,大部分都给出了四五星。 这部改编自马伯庸原著的小说拿下这么高的分数不是碰巧的。原著情节紧凑,悬疑成分足,可读性强大。影视改编做到了高度场
原标题:芦芳生专访|《长安十二时辰》找我演李必发小时,我是拒绝的播出一半的《长安十二时辰》在豆瓣的分数拿到了8.6分,是今年为止有口皆碑的一部好剧。评价人数破了12万,大部分都给出了四五星。这部改编自马伯庸原著的小说拿下这么高的分数不是碰巧的。原著情节紧凑,悬疑成分足,可读性强大。影视改编做到了高度场景还原,美学和各类要素非常齐备。强情节、类型而工业化的镜头语言,将这个故事很充分讲述了出来。单看故事也很简单,上元节前夕,长安城混入了可疑人员。为此,死囚和少年天才携手联合周围的智人,要在短短十二个时辰内破除障碍拯救长安。剧中时间线就这么短,难怪刚开播的观众都大呼太刺激了。对于历来看惯了四海八荒的人民群众而言,本次的短悍时间内包容一个如此强大的故事,令人期待。当然,电视剧中对于人物塑造也很立体。比如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比如雷佳音饰演的张小敬。人物刻画中交织着蒙太奇的场景手法,叙事精准,人物栩栩如生。值得注意的是,本剧打上了悬疑的标签,自然是要从这个地方入手。除了剧中明线上的人物之外,还有一些善恶难辨的人物,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增添波诡云谲的氛围。比如姚汝能。其实这是一位历史上存在过的真实人物。但着墨不多,记载中也只有《安禄山事迹》可窥见一二。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张小敬这个名字,就是来源于《安禄山事迹》。但就是这样的人物,在剧情的发挥上可以以小处撬动大转盘,给观众意想不到的惊喜感。看过剧的观众基本都会下意识争论到——这个人物到底是好是坏?因为历史没有给出答案,所以只能从仅有的剧情中找寻一二。编剧在这个人物身上赋予了二重身,和各位主角交织。另一面,姚汝能这个人物的有趣特质也被挖掘了出来。比如吐槽自己没有什么大的志向,但自己又希望身边人能够做大事,届时“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颇有如今“丧”文化之味。又比如,在认识了死囚之后,才慢慢改变了自己的原有思想。编剧用了几个巧妙的场景来体现他的心思活动。嘴上说不想等人,但实际上一步都没有迈开。末了,还给人家拿碗。一股傲娇滋味油然而生。当然,还有那娇俏的讲述自己的外快事业一段。炫耀中又夹杂着一丝愉悦,倒是很能让人感同身受。剧情发展到这,人物基本也定型了。现在唯一要担心的自然是后期会不会被编剧派发黑化的任务——别急,看过原著的人千万别剧透。扮演姚汝能一角的是演员芦芳生。75后演员,观众应该也很熟悉这张脸。《永不磨灭的番号》、《海上牧云记》、《剃刀边缘》等都能见到他。之前在《海上牧云记》中饰演“端朝”皇帝牧云勤就备受好评。如今的演员进圈演戏大概都是那几条路:艺校培训或者从小演戏耳濡目染。但芦芳生却别具一格。他小学刚毕业就去日本读书了,在隔壁霓虹旅居了11年,大学念的是日本千叶大学经济系。按照这个路子,原本应该是高薪水的白领,但芦芳生从小受《喜剧之王》的影响,对演戏颇有兴趣。本科毕业后,忽然就转行去做演员了。也算是歪打正着吧。▲童年时期的芦芳生读的是北京电影学院,刘亦菲、朱亚文、江一燕等是他的同班同学,本科毕业后又接着念了硕士。倒算是一众演员中的学习典范了。比较有趣的是他同学曾经在访谈爆料,谈到了学生时代10个人一起挤在芦芳生的一辆小车故事。不过听不出什么心酸,满满的快乐。因为霓虹的关系,芦芳生早年完全是日式男生模样,和近几年的荧屏形象截然相反。日语纯熟,气质也是霓虹模式的。在《永不磨灭的番号》播出时候,观众都以为剧组真的找了个日本人来演。剧中人物那种日式独有的漫画模式夸张,还真不是内地演员能够演得像的。后期芦芳生的作品也是这种体现荷尔蒙的居多,大量的正剧播出,也给观众固定好了印象。电视剧《独狼》播出的时候,他剧中亦正亦邪的演技令人叫好。同样饰演日本人,和《永不磨灭的番号》中完全是天差地别的感觉。过去影视剧中的日本人形象都是单一偏差的,但通过《独狼》中的浅野正二,带给了观众另一种全新的反派模式。同样,观众也以为剧组找了一堆人日本人本色出演。同剧组的祖峰也说过,当芦芳生开始用日语说话的时候,简直是被瞬间附体的感觉。当然,这和芦芳生本人的努力也分不开。采访中就提到过,为了演好人物,一天看完16集的剧本,而且还做大量的案头工作,细致到了“人物研究”。《独狼》之后,芦芳生又出演了《雪豹》和《爱国者》,演技越发被肯定。不过他也不是完全局限于这种抗战男人片,在都市情感剧中,也能看到他的身影。13年播出的《抹布女也有春天》中,他所饰演的小葱就大受好评。观众也评价为绝好男人。另外,在《女人的颜色》、《幸福美丽绽放》、《幸福从天而降》等剧中也都发挥不错,虽然不都是主角,但在绿叶方面,却做到了让人印象深刻,没有冗杂的方面,不可取代。不过除了这些作品播出之际,空闲的时候大概观众很难看到芦芳生的消息。和部分明星网红化不同,芦芳生这类型的演员更多保持住了一种“戏感”。没有日常八卦琐事的繁杂出戏,上角色的时候,观众也更能够入戏演员带来的角色语言。至少在这方面,他做到了演员的信念感。其实,这大概也是圈中大部分这样演员的日常写照。诠释角色比诠释主角更重要。虽然扮演红花可以风光耀眼,但很多时候红花也不是那么多的,常态大多是绿肥红瘦,扮演绿叶也同样可以做到引人注目。优秀的演员不应该被角色范围所限制,磨砺演技的专一演员最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END采访实录1.参演网络剧《长安十二时辰》有什么不同或者新鲜的地方么?芦:第一个,就是日戏夜拍,长安十二时辰,就是讲一天发生的事儿,为追求真实,太阳光光线的斜角,剧中的日戏很多时候是夜拍,为保证对光线的完美控制,所有的棚,就跟太空站一样,布了很多灯。我们私底下调侃,拍这戏,过的美国时间。第二个,就是拍戏的时候,大家一起等风、等天、等云,这个在拍摄电视剧的剧组算是比较新鲜的,这种对环境氛围的苛刻要求,很像在拍电影的感觉。还有就是,剧中我们的打戏都是真刀真枪。而且拍戏时是冬天,常常被盔甲和刀剑的小鳞片给刮破,但导演一直坚持着要求真。咱们剧中对服化道细节的坚持是对的,这种求真的努力,观众也看到了。2.在参演该项目之前,有看过原著小说吗?可否分享一下感受?芦:看过两遍。原著小说很烧脑,多线并进的,节奏很好,而且马伯庸老师海量的历史典故还有博闻强识,让这本小说真实可感又非常引人入胜。我们这一次的戏,也是忠实原著精神,就像曹导说的不是还原整个唐代,而是去还原唐朝长安的一天。3.在剧中,姚汝能感觉是一个挺“神秘”的人,您如何看待这个人物的设定和性格?芦:我最近也跟着观众一起在追剧,好像大家对姚汝能的身份争议比较多,大家都猜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后期有没有黑化。在这里不剧透,才是美德。我很负责的告诉大家,我们这个剧里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姚汝能,他是名相之后,身上背负的东西很多,想要复兴门楣,却寻不到一个很好的契机,反而他的家庭,成了长安城的一个笑话。看完整部剧,相信观众们也能从中发现他的成长。像李必、张小敬那样忧国忧民、心怀天下、不计个人得失的真英雄其实很少,姚汝能这个角色其实是更接近普通平常人的一个状态。姚汝能他在提问,在纠结,在默默地观察身边的人。在开场时,张小敬问姚汝能你什么时候不退?姚汝能回答“战术”。作为一名从四品的武将,姚汝能却胆小纠结,因为他的家世,因为他是复兴家族的这一代的唯一的希望,他惜命怕死,计较得失。一开始,他信奉的人生哲学,更像是明哲保身的实用主义,掂量着什么才对自己有利。但一个人是可能会被改变,或者通过你的朋友,或者通过你的家人,从此人生有了新的转机。姚汝能在没有遇到张小敬之前,他一直以为自己走的路是对的,但是没想到通过监督张小敬查狼卫这事,他的人生观受到冲击,尤其是地下城小乙的死,让他反思自己,然后,他看见张小敬切断小指,只为给小乙留个全尸,他原有的价值体系在那一刻受到了冲击。4.为了诠释这个人物,您有做哪些准备?芦:当我得知自己要演李必的发小姚汝能时,我也极度怀疑的。姚汝能从李必的发小变大哥,人设违和不?毕竟千玺弟弟跟我的岁数摆在这儿。后来导演找到我跟我说,我们剧里姚汝能的人设改变了很多,你要演的是李必的大哥哥。但一开始与千玺弟弟对戏,我的压力依旧特别大。对于演员来说,我觉得,尤其我们年龄的演员,演老,不大难,但要演年轻人反而不容易。因为你的眼神里的东西,皮肤质感,这是岁月给你的,是无法回避和抹去的。最初,我也想着要做一些什么护肤、去减肥,但是我后来反而觉得,戏更重要一些,就无视了所谓的“年长年幼”这些外在的东西。你跟着这个人物走,以他的身份去生活去感受去行动,这些外在的年龄、皮肤因素,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比如说姚汝能的角色,刚才提到他是一个特别静默的观察者,同时他是内心很纠结,心很重的一个人。我也会给这个角色,设计一些特定的动作,比如说搓玉。这个玉既代表我的身份,也是人物内心的外化行动。通常,我处理人物的习惯,一个是跟着人物的命运走,一个是跟着对手戏的演员去走。我很少是每一场戏之前会刻意去设计什么,更多的,我是根据当场的气氛和现场演员的反应,即兴地去碰撞。5.简单评价一下本次《长安十二时辰》的合作演员吧!芦:我之前也在知乎上也写过,说剧组的“拼命三郎”,非雷佳音莫属了。我们在组里,每次我收完工见到佳音,他都用巴巴的眼神看我:你回去了啊?我说“嗯回了”。他这时摆出一脸无辜的表情:“过会儿我还得去B组接着打呢!”剧中佳音的打戏很多,道具组老师们都是真刀递上来,每天的“打打杀杀”,让佳音拍摄中途好几次光荣负伤,还住院了。我一场打戏都会拍三个大通宵,更何况他这个灵魂打手“张小敬”!媒体说他“半条命搭进去”一点不夸张的。我们私底下统计过,戏中的文言台词量最大的演员,是千玺弟弟和韩童生老师,千玺演的李必,是有宰相之志的俊才,韩老师演的何监,那是太子的老师、重要的文臣。演员背好台词,不是值得大说特说的事,这是天经地义的本分。但这里我还是想夸夸千玺弟弟,他太不容易了。曹盾导演,也后来采访时说弟弟在剧组39度高烧没告诉大家,是真事儿。大段大段的古文,对专业演员来说都要下功夫才能完成好,弟弟当时才16岁多,在备考中戏,严格说来他还没经专业训练。其实我们这部戏的好些演员,我们都是在《海上牧云记》里合作过,大家感觉基本上是跟家人一样,相处特别愉快。6、之前的日本留学经历,对您从事演员生涯有什么影响吗?芦:小学刚毕业,就去日本留学了。要说这段留学经历,我个人觉得一个是性格上的影响吧,比如对细节上的讲究,会很守时,偏内敛。另外一个是语言,让我掌握了除中文以外的另一门外语。所以后来在拍《永不磨灭的番号》的时候,徐纪周导演找到我,说有个角色很适合我,导演也是看中了我的语言能力,还有对日本文化的相对熟悉。其实,无论是演员或者从事别的什么工作,有机会的话,都可以到外面去走走看看,了解另外一种文化,都是一种不错的体验和阅历。6.之前看您参演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永不磨灭的番号》《最后的战士》《雪豹》等传奇、正剧风格偏多的作品,本次出演《长安十二时辰》这样的古代历史悬疑,感受会有什么不同吗?芦:其实,古装也演得不少啊。我个人其实从小爱看《康熙王朝》、《大明王朝》。爱看金庸、黄易的小说。跟很多男孩儿一样,那时候想活到侠客的年代里。上一次《海上牧云记》是导演让我圆了皇帝梦、这一次演《长安十二时辰》算是圆了我的侠客梦。要说不同的话,我们都是都是演人。只不过是年代和服装不同而已。7.和易烊千玺这样的“流量演员”也合作过了,您如何看待目前市场上关于“流量演员”的一些评价?芦:我其实跟流量演员合作不多,千玺算是一个哈。千玺弟弟在剧组话不多,特别安静一小孩。千玺是个外冷内热、沉得住气的孩子,让我刮目相看,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很多有舞台剧经验的演员跟他演完对手戏,说这孩子以后了不得。我个人觉得流量是个中性词汇。演员一代,对这个市场而言,有流量或许意味着受市场更多的关注、有相对多的机会。对一个从业者而言,要能走得长远,最重要的是,个人要保持着热爱和敬畏,这一点,不分流量不流量的。8.2019-2020年,您还会有哪些新作品和大众见面?芦:《心灵法医》,是一部悬疑推理剧,还有一部犯罪题材电影《六个凶手》。9.您参演的《最后的战士》和《长安十二时辰》都是改编自小说,您是如何看待IP影视化的?芦:我个人很喜欢追网文小说的,从很多年前,我就是起点的忠实读者。无论是网文还是我们常说的传统小说或者别的,受到读者追捧的,都可以称得上IP,这个意义上,四大名著也称得上是IP。读文字,读小说,给人的冲击和想象力是不受时空限制的,但影视是不一样。10.在生活、工作中会感到压力大吗?是如何排解呢?芦:哈哈,其实还好。也有压力的时候,怕观众不认可、不喜欢。我平时会比较喜欢健身、旅游、看书。11.您有特别想饰演的角色吗?芦:特别想演小人物。社会底层,市井人物的那种,要是能带有小幽默,就更好了。比如就像《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那样。END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V6vy8LLd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