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简单的方法变白简单有效马上可以用起来的深度阅读方法

展开全文一、方法和方法论在说阅读方法之前,想说一下“方法”这个概念。“方法”这个词于我而言就是一道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概念改变了我思维的底层逻辑。思维的底层逻辑很少而且隐秘,但它的力量足以影响到一个人的方方面面,甚至是一个人的人生命运
展开全文一、方法和方法论在说阅读方法之前,想说一下“方法”这个概念。“方法”这个词于我而言就是一道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概念改变了我思维的底层逻辑。思维的底层逻辑很少而且隐秘,但它的力量足以影响到一个人的方方面面,甚至是一个人的人生命运。而这些底层逻辑很多是通过一些重要的概念在我们的思维中起着作用。巴菲特一生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说人的一生,掌握100个重要概念就足够,如果这样,那么第一个重要的概念我推荐“方法”。跟这个概念纠结起来,是读研时论文写作部分有一章的内容为方法与方法论阐述,但是当时的我主要纠结的就是区分方法和方法论这两个概念,并且想着怎样能够清晰又高大上的阐述一下我的研究方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机械地去套用,完全没有真正被方法这个词打动。重新认真审视方法这个词的时候,是在知乎上读到一个话题,大意是说,你人生最重要的方法论是什么,看着话题下面牛人们对自己各种精进方法的阐述或者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厉害的人们认真介绍自己克服懒惰或者集中注意力、早起的各种方法和技巧,那一刻,有一种被击中或者说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我一直都显得很努力,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提高、努力阅读、努力全方位自我提升,甚至是为了努力而努力的抑制成长的焦虑,可是结果并不乐观,大部分的症结都在于,仅仅是看起来努力,或者说努力而没有总结探索和使用正确的方法,所以根本没有效果可言。我只是做着某些事情,但没有思考;因为没有深入思考,所以没有总结和形成自己的方法;又因为思维的黑暗与混乱的地方完全被紧迫、挫败、焦虑占据,完全没有被“方法”这道亮光照进,所以一门心思的闭门造车,完全不曾想过抬头去借鉴别人的方法,甚至是思维里完全没有或许别人有更好的方法这个念头。——归根结底,即使我曾经因为学业而被要求研究和阐述自己的研究方法,但是自己完全不理解和不具备“方法”这个具备普遍意义的底层概念和思维。就着这个人生的关键概念和“方法”的思路,阅读,作为一种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有很多人总结出的方法论。我们能接触到的,前有民国大师们对自己读书方法和心得的著述,后有很多高效能学习达人们的分享。但其实,很多人并不是不知道一些阅读方法,而是并没有使用。究其原因,很多方法看起来确实不适合应用于普通人。我所谓普通人,就是不是大师、学者、研究人员、深度阅读爱好者和研究者,而是不论什么知识层次,对阅读,对通过阅读增益知识与丰富人生有需要的人。在对比和总结了很多的阅读方法后,这里要强烈推荐一个评估自己阅读状态的概念:深阅读;和把阅读变得有效,读一本有一本的进益的方法:笔记读书法。二、深度阅读为什么别人读书很厉害的样子,读完了就可以滔滔不绝的讲书,或者分享,而自己好像看的书本来就不多,而且看完都完全不记得的感觉?读书没效果的感受我也曾经深深体会。我不能说自己读了书完全没用,因为在很多人眼里我的理解力和表达力真的还可以,我想这应该还是归功于从小的喜欢阅读。但问题是,虽然具备了一般水平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总体来说,作为一个声称爱读书的人,我没有读够足够的书,而且很读书似乎读了就忘了,根本没什么作用。不但书籍的内容忘记了,甚至连自己都读过哪些书也记得不是非常清楚。最终表现为,别人说自己爱读书,最终成为了很厉害的人;而我声称爱读书,成为了一个很矫情和很努力的人。是的,我说我的爱好是读书,朋友说我矫情。当初听了非常不爽,现在想想,有道理。人们都喜欢结果论,这也没错,且本质上是一种理性高效的选择。而关于阅读,我的结果似乎是只努力,没结果。我通过泛泛而读的一些小说获得了多思的倾向,但是完全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人生根本的矛盾所在:想得多,会的少。在我结合别人的经验对自己的全部的阅读做复盘的时候,我发现,在此之前,对阅读这件事,我基本上是出于兴趣来读,没有意识到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而不仅仅是出于人类听故事以及希望摆脱平庸日常的本能阅读很多虚构故事;其次,我对阅读没有任何的计划,时间、阅读内容都随心情;另外就是,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读书贪图轻松愉悦,即使看书的时候遇到好的观点和表达,看过了感叹过了,也就过去了,对好的内容和自己的所思所想完全没有记录和总结。不知道这些坑你有没有全入,还是现在仍然在里面?总的来说,这些都可以归为,阅读的无目的性和浮于表面;与此相对的是,深度阅读的概念与实践:即阅读内容的针对性系统性、阅读时间的计划性、阅读中感悟、问题的记录、阅读后的相关知识的归纳、总结,便于知识输出与应用的阅读笔记及最终的输出与实践。所以,如果你读书不够多,或者读了一些书又忘了所以觉得没什么进益,那么关于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我认为真的不是超级阅读术或者一周一本书,而是立刻开始践行深度阅读;这就像,当我们进行语文的学习和阅读时,为了增加理解力,为了对广泛的阅读进行基础知识储备,我们首先进行的是一篇篇课文的学习,即精读。以自我提升为导向的阅读,也应该基于最初一些书籍的精读。说起来也简单:1、选择一本与自己当前的工作、生活有密切关联的书籍,也就是说自己感兴趣或者看起来很有用的书籍,读下去,可以缓慢,在有感触、有启发的地方,在重要的概念点和作者介绍的知识应用的方法论的地方,做好标记;划线、折角,打星号,或者是kindle里面的标记,都可以。2、做完标记后,对整本书做读书笔记。但做起来有难度。三、读书笔记我知道,目前别人分享和介绍的读书方法非常多,思维脑图笔记法、康奈尔笔记法……而且看起来完备有效,而且工具高大上,做出来的笔记都是长这样:(不知道怎么去掉这个水印啊,图片来自知乎,源头找不到,侵删)说实话,在我最初看完很多读书笔记方法的介绍后,我虽然领悟了自己为什么读书没进益,也下定决心要好好做总结和笔记了,但磨蹭了好一段时间,真的一篇读书笔记也没做,因为:那些读书笔记真的看起来太复杂太大工程量了,在我已经觉得自己非常落后急需进步的情况下,我真的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学会做思维导图,才能做出一个那样的笔记。我不是说,不应该做那样的笔记,相反,像思维导图那样把知识和书记内容结构化的笔记其实是非常有效的笔记形式,但就是,对于从来没做过读书笔记,而且读书时间已经非常有限,读书笔记的时间更是有限的人来说,真的在没有养成习惯时,上手就来高阶任务,会导致失去行动力。所以在我磨蹭了很久很久之后,在我看了很多人关于阅读方法的介绍和阅读笔记重要性的强调后,我又下定决心开始做阅读笔记了,这次,我决定作为初步尝试者,给自己一些低阶任务:就是最最最基本的读书笔记,做标记、读完后,把标记部分摘抄下来,写相应摘抄内容的总结、心得、感触、联想等等,反正就是形式不限,把重要的内容以及相应的自我反馈记录下来。即使对某句觉得很重要的话,没有反馈可写,也要抄下来,写上,“我觉得这句话很重要”。这句话好傻,但一般写完这句话之后,往往会延续思路,想到一些东西继续写下去,比如说为什么重要,是隐含了一个什么样重要的概念,还是揭示了什么现象的原因,又或是对哪些方面的实践有什么样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在这里,介绍一个简单好用的工具,印象笔记,免费使用,付费版相应服务更全面一点,但是免费版也非常好使用。笔记里有一个阅读模板,长这样,上面有我做的其中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因为主题是关于阅读,刚好可以抛砖引玉。笔记主要形式就是摘抄及自我反馈:好了,文章够长了。我真的建议,下周末你马上就可以试一下。如果在看哪本书,直接拿来练手,最好不过;如果你不知道拿哪本书开始练,我来建议一本书,《刻意练习》,一本以如何提升能力与技能为主题的书籍,几乎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的方法论。另外,我的公众号改名字了,具体的缘由下次和你们说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V6vyN3Kd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