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洁简历【新青年有约】柴高洁——用自己的生命影响别人的生命

【新青年档案】柴高洁,1985年,河南内黄人,南开大学文学博士,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新诗,讲授课程主要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原理、文学批判与实践等。先后在《东岳论丛》、《世界华文文
原标题:【新青年有约】柴高洁——用自己的生命影响别人的生命【新青年档案】柴高洁,1985年,河南内黄人,南开大学文学博士,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新诗,讲授课程主要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原理、文学批判与实践等。先后在《东岳论丛》、《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星星》等刊物发表论文十数篇。部分诗作发表于《天津诗人》、《天津青年诗选》等刊物。约访人吴相渝:年纪轻轻就已经为人师表,而且就职高校。是什么让你献身于教育事业?对于中国的教育制度想必也有一定敏锐的见解,可以具体谈谈吗?新青年柴高洁:多年求学,而立之年能够安顿于高校,读书写字授课,温饱间也还算欣慰。选择教师的行业,并没有如何高尚的追求,只是觉得这里简单、纯净,相对远离社会的喧嚣,能让一个人相对安静、沉稳下来。我个人觉得个人并不善于交际,有些时候也会显得木讷,所以继续求索在高校还是不错的选择,此其一。其二,多年所学的知识,以及或多或少积攒的一些想法,也非常希望能够给大家分享,希望能以我的有限经验帮助学生充实大学四年的生活。就像我同事的qq签名,“用自己的生命影响别人的生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于中国教育制度,于我而言,并没有什么深刻的见解,一些沿袭多年的所谓教育的“体制传统”,并非我们一时冲动就能解决的事情。不过,我觉得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关注、努力,将来肯定会有一个好的发展。至于高校,我觉得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抓好这短暂的四年时光。大学四年,是一个人各方面发展并成熟的阶段,这时期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辈子。所以,我一直跟自己的学生说,多读书,读好书。另外,大学学知识只是一个方面,更应该学会学习方法,学会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再有,现在上大学,不应该再抱有八九十年代上大学能改变命运的想法,上大学我觉得更应该是一种人生经历和人生历练。约访人吴相渝:就社会而言,校园生活也许是最纯碎的世外桃源,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在大学校园里最青涩的喜悦与泪水?新青年柴高洁:从本科开始,在大学蹉跎了十几年,确实有不少感触,这里留下了我最美好的青葱岁月,喜悦陪伴泪水,欢闹映衬孤独。具体我想从四个方面分享:首先,大学这么多年,让我积累了很多知识。中学开始非常喜欢文学,作文经常被老师夸赞,洋洋自得的同时也自然在语文上多下了很多功夫,也是那个时候开始“为赋新词强说愁”。后来,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作为自己的专业,此后硕博士一直浪迹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并且在博士阶段开始从事中国新诗研究方向,自己的爱好能成为自己的事业,于我而言,也是一大幸事。多年来,当读文学作品成为学习的作业时,也是让其他专业的朋友羡慕不已。大学多年,结交了很多一辈子的朋友。以前曾突发奇想,想用文字把我的朋友们逐一进行记录,名字都想好了,《嘿!过来听我白话青春》。无奈人太懒,起笔一两篇后,文章就不了了之了,有机会,我可能还会继续白话。我觉得校园的友谊比较纯净,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还记得当年大家买几个烧饼,就着咸菜,边吃边看书侃大天;还记得期末没钱的时候,一瓶二锅头一个苹果些许花生瓜子就是一天的食粮;还记得毕业时候,大家酒后在眉湖旁边大声歌唱,快哉快哉;还记得在博士毕业的时候,谢师宴上大醉,抱着老师和师兄弟痛哭流涕。朋友间欢笑和感激的泪水编织在时间的一分一秒,持续涌动在身体的血脉,每每想起,或莞尔一笑,或鼻头一酸。爱情,我觉得是大学恩赐给我最美的一份礼物。上天注定般的在大学预见最美的她,四年恋爱之后的婚礼,直到现在十多年的相知相守,挺美!最后,着重要说的是我的老师。上天眷顾,让我在求学生涯,有幸遇见了好多非常好的老师,尤其是我的硕导樊洛平先生和博导罗振亚先生。记得一个五月份的雨后,樊老师放弃乘坐早班班车的机会,在学校校园的长凳上帮我分析毕业论文的得失,一说就是一个多小时。记得罗老师手把手教我如何修改论文,夏日傍晚,先生一个字一个字得给我修改论文,我坐在一旁,心中很是愧疚,唯有努力读书以报师恩。两位先生曾经教诲我的,我也希望能传递下去,用心执教,用心做人。约访人吴相渝:除了你的本职工作大学教师,你的另一个潜在身份是诗评家,近年来你一直活跃于文化圈,致力于诗歌评论与研究,对于诗歌及其诗人你有什么独特的见解与认知?新青年柴高洁:诗评家,不敢这么说。相对我的前辈老师,或是我的同辈师兄弟,我都还差得很远。就像刚才所说,我有幸把我的爱好和我的工作结合在了一起,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对于诗歌,我并不呼吁全民阅读,如果大家都在手捧诗集吟咏唱和,我觉得是恐怖的,会让我想起大跃进时期的“新民歌运动”;同时,我也希望大家真正的正视诗歌,作为一种重要又不可或缺的文学体裁,诗能给人们带来最美好的想象和感觉,诗最接近灵魂。现在不少人,一说诗歌,马上就说读不懂,主观上望而却步,我觉得大可不必,我在课堂上面对学生质疑诗歌之读不懂的时候也多次解释并反问说:“你想读懂什么?”我觉得面对一首诗歌文本,我们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阅历以及当时读诗时的情感,从诗的语言文字、意象画面中体会出一种感觉,能让你的心里泛起一丝涟漪,这就够了。至于诗歌研究另当别论。我经常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描绘这样一副场景,一个下雨的清晨,或者雨后的傍晚,或端坐于书桌,或斜躺在摇椅,守一杯绿茶或红酒,捧一本诗集,让意象和语言随着茶或酒的香气,深入肺腑,“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这种感觉本身就是诗,很美!约访人吴相渝:紧接上一个话题,对于诗歌研究你有怎样的方向与定位?接下来会具体做些什么?新青年柴高洁:博士期间,一直从事中国新诗的学习和研究,跟随老师对新时期以来的新诗发展和变动轨迹做了深入认知,而后博士论文做的是台湾20世纪50-70年代的现代诗研究。毕业以后,一是忙于上课,一是太过懒散,研究方面没有成果可言,但也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目前对新诗研究方面,主要用力在两个方面,一是继续关注台湾新诗,把研究范围以50-70年代为中心,往前追溯到日据时期的台湾诗坛,往后延展到八九十年代的台湾诗坛。二是关注河南的新诗动态,希望能申报一个研究河南新诗的课题,一直在思考中。约访人吴相渝:无论大学教师,还是诗评家。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本质,回归到生活。很想让你给大家分享一下你在生活中的状态?新青年柴高洁:这是最近第二次被问到这个问题,前几天有一位学生让我帮忙录像,主题是青年教师的生活状态。我在生活中是一个喜欢计划的人,下一周甚至再下一周的周末我都可能提前安排好了事情,然后我会按部就班的按照计划去做。这么做的原因也是因为我比较懒,有拖延症,所以要强迫自己提前完成该完成的各类事情。再有,我觉得我一直的目标就是快乐生活,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处理各类事情,只有感到快乐才能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也才有动力去做下一件事情。还有,就是健康,我没事了喜欢运动,现在每周四会打一两个小时的篮球,周六周日早上会去跑步,运动会让一个人年轻,并且保持活力。我不喜欢熬夜,习惯早起,早上六点左右起床,你会发现你这一天好长,会多出好些时间,早上起来想想今天应该做的事情,看会儿书,感觉很好。生活中我也是一个“从一而终”的人,工作选定以后,可能就会是一辈子,夏天吃西瓜,冬天吃甘蔗,长年爱吃面条,在吃的方面不是特别喜欢尝试没尝试过的,当某一样我觉得好吃,我可能会持续吃好久好久。再有,就是曾经的室友老大哥给我写的几个字,“君子慎独”,一直在努力,但觉得做得不好。约访人吴相渝:你还很年轻,就已经相对稳定了。那么对以后的人生会有什么规划吗?新青年柴高洁:其实,老师的职业大概可以一眼望到头,无非三尺讲台,“粉末”人生。但我觉得这个过程自己可以设计的更精彩,更充实一些。短期目标是能够把课讲得精彩一些,多读一些书,发几篇文章,当然最好是能中个课题。长期目标希望有时间出去访学,充实自己,开阔视野。按照现阶段来说,教师的职业,远非大家想象的那么轻松,不用坐班还双休,竟然还有那么长的寒暑假。但实际上,我们的工作都在家里完成,不用坐班在实际上是在哪都是上班,放那么多假期实际上是没有假期。比如,讲一大节课,我大概需要准备一万字的讲稿,一万字的讲稿我大概需要准备两三天的时间。课程讲过一遍之后,下一次还得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改进。除却这个,还得写文章,做课题,改作业,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等等,反正,我现在周末最享受的竟然只是切半个西瓜看一集“跑男”了。当然,也异想天开,想去周游世界,这个估计只能在梦里或者地图上实现了。总的来说,还是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V6vzkkq6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