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江东新区探访海口江东新区传统村落:与孙中山结缘的福同村

图为孙中山题字的“德劭年高”石匾。 骆云飞 摄 中新网海口10月4日电 题:探访海口江东新区传统村落:与孙中山结缘的福同村 作者 凌楠 位于海口江东新区灵山镇的福同村,有一座建于1911年的钟家大院、敦笃亭,以及孙中山题字的石匾
原标题:探访海口江东新区传统村落:与孙中山结缘的福同村图为孙中山题字的“德劭年高”石匾。 骆云飞 摄中新网海口10月4日电题:探访海口江东新区传统村落:与孙中山结缘的福同村作者凌楠位于海口江东新区灵山镇的福同村,有一座建于1911年的钟家大院、敦笃亭,以及孙中山题字的石匾。图为海口福同村钟家大院,现为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骆云飞摄图为钟家大院,三进宅院。 骆云飞摄说起福同村,就不得不提村中以前出过的名人钟锦泉。据《琼山县志》记载,钟锦泉出生于1867年,1888年随父亲钟实卿到越南海防谋生,因熟识英法语,被几家华侨大商行争聘当洋务员。1895年被旅越海南大商家阮德兴推荐给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海防分行当华人经理。由于职务关系,交际面广,不久便成为海防、河内、西贡等地的中、法、越社会具有经济实力的知名人士,并先后当选为海防市参议院参议员、南越堤岸海南同乡会名誉会长。1907年孙中山在河内设立革命机关,筹划起义。钟锦泉经友人介绍结识孙中山后,便积极发动华侨筹款,通过法国驻河内总督商购军火,运往越北,支持镇南关起义。后冒险秘送孙中山离越,因而结下了深厚友情。“1911年钟锦泉寄钱回家,让族人修建了这座宅院,但他一直未归。”与钟锦泉是同一个大家族,也在钟家大院住过的钟前雄介绍说,1960年,钟锦泉在法国巴黎去世,享年93岁。走进钟家大院,院内有棵杨桃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迎面是一座两层高的小洋楼,建筑造型有着东西合璧的味道,以及些许越南特色。继续往左是钟家的三进老宅子,自南向北,次第排开前堂、中堂和后寝三进,宽敞明亮,错落有致、给人以独特的美感。后寝的后面还有一个数亩的后花园,郁郁葱葱。钟家大院内,随处可见彩绘画,画面丰富。有人物、花草,有松柏、耕牛,有雄鸡、喜鹊,有松鼠、鹰隼,有亭子、廊桥等。画功精湛,画作精细,历经岁月洗礼,依然透露着独特的美。离钟家大院不远处,有一处古宅,比钟家大院规模小一些,宅院为三进式建筑。钟前雄告诉记者,这也是以前村里的大富人家。该村自古就重视教育,除了钟实卿钟锦泉父子,还出过不少名人。该村也还遗存着不少珍贵的人文胜迹。在福同村的村口,有一座“敦笃亭”,现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据《琼山县志》载,“敦笃亭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是乡人为纪念钟实卿而建的。亭门正中和门额分别刻有康有为撰的\"敦笃亭\"和百字撰文。两侧石柱刻有康有为拜祝钟实卿长寿对联:\"布德行慈福田有种仁者必寿,博施济众明月出胎才子克家。\"亭内石碑上刻有清末广东探花商衍鎏的千字赞文。1986年9月17日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为敦笃亭,现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骆云飞摄图为海口福同村钟家大院精美的壁画。 骆云飞摄钟前雄说,钟锦泉与康有为有过交往。海口市文物局的“敦笃亭”简介碑证实了相关事实:“1898年9月,维新变法失败后,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为躲避追捕逃出北京城,开始长达16年的海外流亡生涯。在越南期间,康有为被支持维新派的钟锦泉父子迎至家中盛情款待,因为意气相投,钟锦泉与康有为成为至交。”在敦笃亭的旁边,有着一块石匾,上面刻着孙中山题写的“德劭年高”。“劭”是美好、高尚之意。“德劭年高”,年纪大,品德好的意思。那么,何人能得到孙中山的题字呢?钟前雄称,1922年钟锦泉的族叔钟光传百岁寿辰,孙中山特题赠“德劭年高”牌匾送与钟家。图为海口福同村钟家大院的浴室。 骆云飞摄《琼山县志》记载,“德劭年高石匾”,位于灵山镇福同村寿民钟光传牌坊。是孙中山先生题书颁赐的“德邵年高”石匾额。行书阴刻,该牌坊石匾为1927年立。牌坊已裂,石匾保存完好。钟前雄介绍,石匾原本在牌坊上,现牌坊已被毁,仅存石匾。据石匾碑文记载,钟光传活到102岁,四代同堂,“生平持躬谨愿,待人忠诚,境遇虽艰而取与不苟”。“钟家大院、敦笃亭、\"德劭年高\"石匾,诉说的是福同村百年前风云历史。这些文物遗迹不仅是钟家人的自豪,更是福同村人的自豪。”钟前雄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文物保护的力度。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z6A24RW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