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世纪大酒店上世纪这个地方的淄博人是这样结婚的!搬缘房油客席……你知道是啥意思吗?

李刚,网名老北关。职业,服装设计师。自七十年代中期业余涉猎影事,虽不入名师钦点之列,却有天马行空我行我素之举,本埠各行各业,多有镜头涉足,实在条件所限,所留影像虽显粗糙, 少些许唯美光影语言,实则承载了厚重的本土观念,脱离了教条的沙龙印象,
原标题:上世纪这个地方的淄博人是这样结婚的!搬缘房油客席……你知道是啥意思吗?李刚,网名老北关。职业,服装设计师。自七十年代中期业余涉猎影事,虽不入名师钦点之列,却有天马行空我行我素之举,本埠各行各业,多有镜头涉足,实在条件所限,所留影像虽显粗糙,少些许唯美光影语言,实则承载了厚重的本土观念,脱离了教条的沙龙印象,就凭这一点,此等不可小觑。据他说解:本组图片用21定黑白胶卷,现场光拍摄,其中不乏虚光幻影,有碍细节表现。我以为:虚影也罢,缺乏章法也罢,能留下当时的影像,就足够了,真乃往事不堪回首,“弥足珍贵”在于此。文乔同学【搬缘房】八十年代,博山民间娶亲基本延续旧俗,搬缘房在娶媳妇的前一天进行,当日上午由男方族人带领到女家搬缘房,时兴的也就是女家打发一个两米的大立橱,条件好一些的外加一张锁地书桌和两把灯挂椅子。昨日“落作”的菜品已经在若干大半盆、套五盆中等待上桌,缘房霎时搬到男家安排停当后,知己亲朋、街坊四邻的行人宴到了开席的时候,十桌八桌就算是大公事了,到了傍黑天席毕,忙了两天的大师傅(厨师)和帮厨的半把刀,板板整整的想吃啥就做啥,想喝啥就喝啥,俗话说;厨房里难为不着做饭的,一点不假。酒是任意喝,但也不能喝成“二码偶”。差不多了,大师傅发话了,好了好了今黑呀还有两桌“油客席”等着连。——家有喜事,搬缘房(也有叫“搬圆房”)【宫灯高悬】一天的热热闹闹搬缘房、待行人告成,亲戚走了,忙公事的困了,各自找一个地方打一个小盹,只有门前的红灯高悬,微弱的灯光下,显得异常宁静。只等零点已过,呼呼隆隆的娶媳妇。喝喜酒的亲戚见不到娶来的新媳妇,是中国绝无仅有的博山风俗。【夜里娶亲】夜里娶亲因了博山的一则“抢亲”逸闻循序了上千年。零点已过,行人头子便清点人员准备娶媳妇,“去单来双”沾吉祥之意,路途近者便徒步前往,稍远些的便以“自行车”代步,大多数家庭“新郎”是不去的,由娶亲人员轮番将“新娘”与“送客”驮回家,新郎在家坐等新娘。伴随风俗慢慢的改革,新郎也一同去了,只是没有鲜花之类的东西。当时政府仅有一辆“吉普车”,戏称“黄球鞋”,只有县太爷享用。企业单位有一辆三轮“蹦蹦蹦”也就不错了,个人的时髦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那时我的一个朋友找了个“邹平”的媳妇,没办法就叫我们这些弟兄们,头天骑自行车一路赶赴邹平,当晚住在女家的大满洲炕上,凌晨三点便用自行车轮流驮着“新媳妇”上路了,越走越沉越蹬不动,没有电话通讯又不方便,家里人急的“得得跳”,到底走到哪了,临晌午门终于到家了。只是有的内裤“笃游”出了窟窿,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家有喜事,夜间娶亲【吉时过门】好在路途不远,只是一街之隔,顺顺当当就过了门。新娘的幸福感写在脸上,新郎略显出疲惫的满足,一块石头落了地,心里踏实多了。开放伊始,首显着装。虽然还是“黑、白、灰”色彩单调,统治了几十年的“国防服”、“中山装”的民间主要服饰,已被“西装”渐渐取代,只是做工不很地道,有些跨啦,时代真的变了。——家有喜事,吉时【站等时辰】过门后要站一站缓缓神、扥一扥时辰,婚后和谐是根本。——家有喜事,站等时辰【吉时已到】吉时到,行大礼。典礼司仪,均已朋友之中临阵委任,程序已无相应的版本,只是随意发挥,东一篇西一篇,看热闹的无有粗暴陋习,非常文明。【结婚典礼】狭小的宅院里,布棚遮天。点灯一盏,贼亮耀眼。从背影看,司仪的长发比较时尚,当时极为鲜见。从姿态来看,司仪的言语可谓诙谐,新娘低头羞妮,新郎从容应对,宾朋矜持含笑,这是一个时代的民间婚礼的缩影。——家有喜事,结婚典礼【男油客席】婚事当中油客席是相当重要的,程序也是较繁复的。家庭无论富有与贫穷,宴席几乎没有在饭店摆设的,油客席更是在家里的上房摆设,家境好的从饭店请个厨师,在家里落作,家里找几个“半把刀”帮厨,谁能帮上厨,便有一份优越感,厨房也是比较受宠的地,喜烟与“油客席”等同,吸烟者常到此甜摸索“蹭”烟吃。摆席场地狭小简陋,菜品档次却一点也不低,都按套路办,卷烟瓜子配茉莉香茶,又上四样水果,再上四样点心,均配以红酒;适时撤下。正菜开席,四四套路。首个大件传盘上席,油客长者便一红包放置传盘由端菜者传下赏赐大师傅,此时主家先接手开封,看金额多少,若金额不足,有主家用事先备好的红包换下,方可送入厨房。大师傅收了赏钱,大喝一声告知,众徒眉笑颜开。即可大师傅手端新盆新水,新巾两条亲临席间,为油“客”净手净面,以示回礼。我也曾遇见邻居的娶亲油客席不出赏钱的,因“油客”长者是为名厨师,也备了赏钱。首个“鸥底海参”上桌,便一小勺汤汁入口,味道欠佳,有股“抹布”味气,赏钱不赏。传菜者尴尬回厨,大师傅拿了邪,迟迟不再上菜。主家撑不住了,赶紧送上红包,方可正常开菜,化解了此等尴尬。——家有喜事,男油客席【女油客席】女油客席程序相当,也无有过多挑剔,只是吃饱就好。与男席区分在于无需赏钱,也稍微表现出“男尊女卑”世俗观念。——家有喜事,女油客席【行人席】招待亲朋好友、街坊四邻的俗称“行人席”,简称;待行人。与“油客席”比较,相对简单一些,场地借用四邻房舍,中堂桌椅,稍加规整,即可摆席。省去了水果点心之类,菜品档次稍降,但质量不低。八十年代中期,穷富悬殊不大,一般照应喜金三元即可坐席;五元即为厚朋;十元即为至亲。见面好说话照应一块、五毛擦擦脸上灰也有,主家对待一视同仁,无厚非之薄。——家有喜事,行人席【洞房留影】八十年代,山城又逢春。照相机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婚礼留影还属凤毛麟角,不像现在照好照孬不谈,动凯数架长枪短炮起哄。那时能留影者,多者两个120胶卷,少者一个胶卷,也就十几二十张左右,一个场景一张,纪留着照。条件所限,能留下其“质量不好”的影像,也实在是“弥足珍贵”的了。——家有喜事,洞房留影【来宾留影】婚礼留影,一般人是轮不到的,不提出留影摄影师是不主动为其照的。送客在新房前留影显得挺庄重的,新房是单位的宿舍,能住上也不一般。喜联只露出了一侧“洞房两朵光荣花”,一侧被红旗遮去了,横批:“继往开来”,留住了新时期的口号。——家有喜事,来宾留影——家有喜事,喜坟祭祖作者介绍:李刚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颜山摄影论坛钻石会员2013年举办《花甲回眸孝乡情》摄影作品展2013年出版发行《花甲回眸孝乡情》摄影作品集2013年被淄博市摄影家协会评为本年度先进个人2015年鲁中晨报《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影像情结》专版介绍李刚:摄影艺术简历——乔同学撰文李刚,又名:李作刚,网名:老北关,1953年生于博山北关街。读初中时接触摄影,并受博山早期摄影人韩其奎先生亲教。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摄影实践,当时他并未融入本地摄影主流群体,而是在摄影的边缘地带,天马行空,我行我素。行动的独立,镜头的取向始终在孝水两岸徘徊,人文习俗尽在其中,远离糖水沙龙,尽显生态风貌。凭一腔热血和有点幼稚憧憬,碰出些创意的火花,不忘身边的劳苦大众,也制造些家庭浪漫。李刚并非职业摄影师,而是一名服装设计师。摄影只是业余爱好,这一爱好一晃就是四十年。在不间断的友情取舍中,仅八十年代中期以前,所拍摄的老博山黑白影像就达几千幅之多,拍摄内容涉猎广泛,庆祝游行、婚丧民俗、新正灯月、民生百态、集市街景、浪漫年华,林林总总,目不暇给。经过认真筛选,去粗取精,2013年汇集成册,付梓出版。名为《花甲回眸孝乡情—李刚镜头下的老博山》,以此献给博山的父老乡亲。李刚现为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颜山摄影论坛核心会员,颜山文化痴迷探索者。2013年7月28日,颜山摄影论坛成立八周年之际,作为专题庆典项目之一,李刚摄影作品首次开展。八方观众云集,好评如云。齐鲁拍客网记者视频专访在优酷网播出,博山电视台新闻播出,受到了社会的认可。李刚以孝乡人的特有情怀,花甲之年,拍摄势头不减当年。在博山诸多文化场所,时常看到李刚忙碌的身影,登高爬低,身轻如燕,快门频闪、唱响“中国梦”2013博山文化广场展演100场始,李刚每场必到,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在案,发帖宣传,精神可嘉。近年来,李刚的镜头取向尽在百姓家庭的习俗情怀中,孩子生日年满月,红白二公事,嫁闺女娶媳妇,成了他镜头不可或缺的题材,他以超前的眼光拍现实,以平实的语言留影像,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尽在其中。不为别的,只为留住孝乡民俗发展的历史。李刚信条:以生命之光曝光,以满腔热血显影。时间将证明:忘我、顽强、记录、尊严,将享有不朽。照片作者老北关李刚老师和山东省摄影界协会主席候贺良先生在博山摄影家协会”双庆“时合影留念以上内容选自-【时代映像博山纪事】-已经授权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z6A2Kmy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