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之石州慢·薄雨收寒

贺铸《石州慢·薄雨收寒》 薄雨收寒,斜照弄睛,春意空阔。 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 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 东风销尽龙沙雪。 犹记出关来,恰而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 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 欲
原标题:宋词三百首之石州慢·薄雨收寒贺铸《石州慢·薄雨收寒》薄雨收寒,斜照弄睛,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犹记出关来,恰而今时节。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注释】①石州慢:原为乐府歌舞曲,后用作词牌名。②平沙:广漠的沙原。(有另一文,东风)③龙荒:指塞外。一作“龙沙”,指荒凉的塞外。④出关:汴京到临城,中途须过白马关。⑤方寸:指心中、内心。⑥几许:多少。⑦“芭蕉”句:李商隐《代赠》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丁香花蕾丛生,喻人愁心不解。【译文】寒水缓缓消退,岸边留下一线沙痕。春意渐渐回临,空阔的沙洲靄纷纷。晴日良照,溪边的新梅香气氤氲。数枝梅花争相吐蕊,装点新春。我满腔怨恨,试想我现胆何等的悲怆伤神?长亭门外,群山重叠,望不断的远山遥岑,正是令人忧愁的节令时分。遥想学闺中的你,一一也是思绪纷纭。画楼的层门紧闭,春风暗暗使你的容颜瘦损。我真是对不起你啊,让你独守空闺冷衾。辜负了多少尊前花月的美景,浪费了大好青春。你可知道,我也是归心似箭,恨不得一步跨进闺门。更有多少酸甜苦酸,留着回去向你诉说详尽。可等到我们再度相逢,恐怕又要过一年光阴。【讲解】这首词抒写离别相思之情。作品在内容上虽无新意,但在炼字的精工方面却向为世人称道。关于这一点,王灼在《碧鸡漫志》中,介绍得颇为具体:“贺方回《石州慢》予见其旧稿。‘风色收寒,云影弄睛’,改作‘薄雨收寒,斜照弄睛’;又‘冰垂玉箸,向午滴沥檐楹,泥融消尽墙阴雪’改作‘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消尽龙沙雪’。”起首两句写由雨而睛。初春天气阴冷,细雨绵绵,午后云开雾散,雨止天睛,“弄睛”二字写出了雨后斜阳照射下万物焕然一新的景象。“春意空阔”一句,便是这种景象的概括。接着就由近而远地渲染,近处写得具体、细致——“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远景则阔大、苍茫——“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龙沙,沙漠地带的通称。)层次井然,笔势酣畅多姿。贺铸是善于炼字的,“薄雨”与“斜照”对比鲜明,于变化之中烘托出雨后斜阳的光彩和温暖,显出春意的盎然,空气的清新,景色的明静,以至“才黄”的柳色也引人注目。“烟横”几句,写得境界开阔,画面丰富,景中含情。这样“春意空阔”也就有了更形象的依托。上片歇拍两句,收束前文写景之句,使景语化为情语,使上面所写景物与词人的生活经历相联系,使之具有特定的内涵,例如:“空阔”,是雨止天睛、四宇寥廊之景,然而在此时此刻愈是空阔,则愈觉孤寂,愈能触发思亲怀人的感情;“长亭柳色”是景,然亦含有别情;“烟横”三句,也暗写了雁归人不归、春归人未归的感慨。这两句,实为全词意脉的枢细。过片沿着“还记”追思当年的分别。“将发”二字,写自己即将辞别登程,极其干净利落。“画楼”二句写酒楼宴别,“红泪”,指佳人胭脂沾满了离别的泪水。“顿成轻别”,追忆以往,透露出无限悔恨之情。“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音尘,即信息。这两句语浅情深。年年盼相见,盼音信,然而却是“音尘都绝”,表现出别后之思和思而不见之苦。由“轻别”而思,而悔,而愁。思与悔已融合在上面的写景叙事之中。作者先以一问句引出“愁”字,“共有”二字又逗出了两地同愁。“芭蕉不展丁香结”,芭蕉叶卷而不舒,丁香花蕾丛生,芭蕉、丁香两个形象都是用来形容愁心不解。这一句化用唐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诗句。同时,也是化用了那女子诗中的两句,这样既回答了愁之深,又表达了了解和怜惜之意。结句“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两”字与“共有”相呼应,厌厌,愁苦的样子。这两句写得空灵蕴藉,既总括了回首经年,天各一方,两心相念,音信杳然,只有“玉楼明月长相忆”;也说出了,关山渺邈,天涯之思,对景难排,心底总隐藏着不灭的思念和期望。此词上片写景,下片转入叙事,整首词熔写景、抒情与叙事一炉,写得委婉曲折,意味深长。【词牌简介】《石州慢》,词牌名之一。又称《柳色黄》、《石州引》。双调,上片十句,押四仄韵(宜用入声),五十一字;下片十一句,押五仄韵,五十一字;共一百0二字。用“越调”。【格律】中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平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平仄(韵)。中平中仄,仄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平仄(韵),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韵)。中平中仄,仄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注】前片第二、三句亦作“仄平平仄,仄平平仄”。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z6A8AV3d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