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联盟化元年:如何看待LPL扩军带来的赛程问题?

图:网络、一村文:老猫2018年,LPL宣布走向联盟化,开始实行主客场制,除上海外,在重庆、成都、北京、西安、杭州五座城市设立主场,联赛战队扩军到14支。这一系列动作在将中国英雄联盟职业联赛推向体系化、职业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在说这
图:网络、一村文:老猫2018年,LPL宣布走向联盟化,开始实行主客场制,除上海外,在重庆、成都、北京、西安、杭州五座城市设立主场,联赛战队扩军到14支。这一系列动作在将中国英雄联盟职业联赛推向体系化、职业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在说这些问题之前,让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以联盟化后18年春季赛新赛制为例,共有14支队伍参赛,分为东西部两组,常规赛BO3使用组内双循环和组外单循环的赛制决出每组前四进入季后赛,季后赛BO5采取交叉冒泡赛的形式决出最终冠军。也就是说,每一只队伍在一个赛季至少需要打19个BO3,一支获得冠军的队伍则需要再打四个BO5,春季赛常规赛1-4月,跨度为十个周,工作日每天2场BO3,周末3场,周四休赛,每一支队伍平均一周2个BO3。按照这样的安排,LPL每一支战队一年的国内联赛在七个多月的时间内至少需要打38个BO3,而春夏赛季之间理论上会有两个月左右的休赛期。现状如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实际的问题并不在此,很多人在意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随着战队数量的增加,比赛场次的增多是必然的,加上主客场带来的多地来回,联盟赛程应该如何安排?赛季是否会越来越长,导致选手越来越疲劳?俱乐部在主客场之间的转换是否会增加过于巨大的时间和空间成本,加大俱乐部的经济负担?此外,LPL主客场开启后,最直接呈现的问题还在于拥有主场的战队整个赛季绝大多数比赛都在主场进行,而仍然在上海的战队却需要更多地辗转客场进行比赛,对于位于上海的战队来说,这显然需要耗费更多。而主持人任栋也曾在微博调侃一个月下来自己成为“空中飞人”,常常多地往来,由此可见,解说和主持人的工作强度也在加大。这些赛程问题的核心,其实都在联盟化的程度,联盟化和职业化没有进一步成熟,这些问题就难以得到非常令人满意的答案。首先,职业联盟的发展需要扩军,但成熟职业联盟的扩军不会毫无限制。什么是成熟的职业化联盟呢?可以解释为一个联盟在一个领域站稳脚跟,赛事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拥有完整的俱乐部和联盟架构,系统化的联盟运作,完善的商业模式,并且能够产出足够稳定的竞技成绩。职业联盟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发展初期,不断扩军是势在必行的,只有联盟不断体量不断增大,才可能不断扩张其影响力,并且不断完善联盟内部的系统运作和商业化,以美国NBA来说,在其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职业球队从最初的11支一直扩充到现在的30支,其影响力和商业版图也逐渐从北美扩张到全世界,这是达到这一高度所必须经历的历程。但是世界上任何成熟的长期职业联赛的联盟都不可能无限制地持续扩军,NBA在04年扩充到30支球队之后就暂时保持了稳定,而西甲联赛的队伍也通过升降级机制一直保持在20支。更重要的是,联盟体量需要和当时所处的各方面环境相适合,体量过小,发展不够充分,体量过大,必然导致各种难以调和的问题。比如赛程,背靠背赛程过多且过于密集导致球员伤病一直是NBA球队和联盟最激烈的矛盾之一,马刺主帅波波维奇著名的“轮休大法”意在保护老队员的同时,也是由于背靠背赛程的安排不得已而为之。而近年来,NBA逐渐优化赛程,减少背靠背比赛的举措也获得了包括波帅在内的众多主帅和明星球员的支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z6AGJ43w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