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堂屏风屏风:中国人的千年风雅,它上得厅堂上得高墙

它是中国人遮不住的千年风雅 它上得厅堂上得高墙 还上得了皇帝的床 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家具 也是中国最有文化内涵的家具 在中国古典家具中,屏风承载了最深厚的历史文化,屏风的形制与屏芯上所反映的内容都带有鲜明的历史烙印。 商周的屏芯绘
原标题:屏风:中国人的千年风雅,它上得厅堂上得高墙它是中国人遮不住的千年风雅它上得厅堂上得高墙还上得了皇帝的床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家具也是中国最有文化内涵的家具在中国古典家具中,屏风承载了最深厚的历史文化,屏风的形制与屏芯上所反映的内容都带有鲜明的历史烙印。商周的屏芯绘制的是斧纹,汉代的屏芯装饰着漆画,隋唐的屏芯写有名家书法和绘画,宋代的屏芯镶嵌山水画石,明清的屏芯装有雕漆、螺钿、百宝嵌、缂丝等等。上古时期,人类从穴居走向平原,开始“构木为巢”,过起半穴居式生活。为了避免野兽侵袭,人们用树枝扎成一个木排把窗户堵住,再用一根木棍支撑着。这就是最早的屏风。从先秦到秦汉时期,屏风慢慢发展为天子的专用器具,作为等级和权力的象征。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屏风又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南唐后主李煜即位后,曾派宫廷画师顾闳中潜入大臣韩熙载家中,并且把他的生活场景都一一画了下来,成就了流传后世的《韩熙载夜宴图》。听乐、观舞、歇息、清吹、送别,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南唐时官宦人家的真实生活场景。全卷一共有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作为自然隔界,使每段画面都可独立成章。和前代相比,宋代屏风形制有了更大进展,造型、装饰更为丰富。具体就底座而言,宋代屏座已由汉唐时简单的墩子发展成为具有桥形底墩、桨腿站牙以及窄长横木组合而成的屏座,至此形成了座屏的基本造型。使得底座低窄、屏面宽大的屏风给人以平展稳定之感。屏风在宋代前基本以实用为主,装饰次之,到了明清两代,屏风不仅是实用家具,更是室内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明清两代屏风大体分为:座屏、挂屏、曲屏三种。明清时期屏风制作工艺已达到十分完美的阶段,并形成了极具个性的时代特色和中国民族风格。就其功能而言,除了挡风、障蔽视线和分割空间之外,还象征着威严和权势。清代皇宫使用的大型座屏风,被看作王权的象征物而受到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如现藏于北京故宫中的“紫檀雕云龙纹嵌玉石座屏风”,堪称清代屏风的典型代表。清代象征王权统治的皇宫座屏风,是清代家具中的大器,其宏大气度和精湛工艺,充分显示了皇家的特殊审美情趣。清康熙款彩富贵寿考花鸟博古折屏(局部)小座屏古典屏风按照工艺来说,可以分为浮雕、透雕、彩绘、镶嵌等手法,把山水花鸟、飞禽走兽、民俗风情、神州传说、金石墨宝、男女人物等图案鬼斧神工般移植在屏风上。其中不乏一些“文气十足”的屏风:石屏一般以纹理较佳的石材制作,具自然之美。其平面纹理变化有若自然山水,极富画意,多用以制作屏风。据《云林石谱》记载,制作石屏的石材有颜色深紫的,“如龟蟾吐云气之状,两两相对,用药点化,镌治而成”;有黄白的,“中有石纹如山峰罗列,远近涧壑相通,多作研屏置几案间,望之如图画”。挂屏,是一种新颖的屏风形式。宋代书画艺术的昌盛、室内陈设艺术的丰富促进了挂屏的发展。宋彧《萍洲可谈》卷一记载:“挂画于厅事,标所献人名衔于其下。”这里所说的“挂画”就是一种挂屏,而且开始有了题款。在屏风上作画题诗的习惯流传至日本,其传统绘画“浮世绘”很多就是画在屏风上的。千年过去,步入当代社会,仍然有许多热爱中国风的人家在家里陈设屏风,其位置也十分讲究,通常是将其放于厅堂正中,其余家具则多以之为背景来做设置。在当代设计师的设计中,屏风的陈设方式可谓丰富多彩:或陈设于室内,或陈设于室外;或立于榻后,或立于榻上,或与榻融为一体成为三面围子;或立于桌后,或立于席后,或立于墩后,或立于椅后……屏具的一些功能,如挡风、屏蔽、遮挡视线、分割空间、显示身份、增加家具陈设变化等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来源:美在中式生活—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z6AJn1B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