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桐庐山水诗中的春夏秋冬

桐庐山水,四季如画。 因而历代山水诗中, 春夏秋冬,各有所及。 当然入诗最多的无疑是春秋两季。 由于富春江名之故, 春天 自然是入诗最多的季节。 春之诗在桐庐山水诗中比比皆是。 春之诗 晚唐著名的桐庐籍诗人方干 《思江南》
原标题:桐庐山水诗中的春夏秋冬桐庐山水,四季如画。因而历代山水诗中,春夏秋冬,各有所及。当然入诗最多的无疑是春秋两季。由于富春江名之故,春天自然是入诗最多的季节。春之诗在桐庐山水诗中比比皆是。春之诗晚唐著名的桐庐籍诗人方干《思江南》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望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江已及明。(方干家住桐庐芦茨湾,因缺唇貌丑中举不第,寓居鉴湖一带。诗的意思是说时光流逝,冬去春来,枯草又返青变绿了,触动羁旅异地的诗人思乡之情。于是入夜做了一个归乡的美梦,可行程还没到达桐庐境内,梦却醒了,天也亮了。此诗极言思乡之切。)写桐庐春天的诗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范仲淹《潇洒桐庐郡十绝》之六生机盎然的春山半茶图潇洒桐庐郡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新雷还好事,惊起雨前芽。描写春天的桐庐最美的诗《过桐庐》元末明初·张以宁江边三月草萋萋,绿树苍烟望欲迷。细雨孤帆春睡起,青山两岸画眉啼。(诗人立足点在停泊于江边的客船中,细雨绵绵的清晨一觉醒来,被两岸远近美景所迷恋,远处还传来声声悦耳动听的画眉鸟的叫声。)写春天江水之美的,要数清朝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中的第一首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潮去潮来洲渚春,山花如绣草如茵(唐许浑《寄桐江隐者》)”,“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清袁枚《桐江作》)”,等诗句都写尽桐江春意。与春天相比夏天入诗相对较少。唐朝诗人戴叔伦的《白云源》是难得的佳作。山遥入修篁,深林蔽日光。夏云生嶂远,瀑布引溪长。秀迹逢皆胜,清芬坐转凉。贪看玉尊月,归路赏前忘。(诗人写他盛夏时节,来到山遥地远的白云源,烈日被修竹茂林所遮蔽,加上瀑布飞溅溪水潺潺,仿佛进入清凉世界。自然流连忘返于秀美风景之中。)方干写原桐庐胜峰乡(今横村镇)香山村《题报恩寺上方》一诗有言:“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写的也是夏日桐庐景色。桐庐山水诗写秋,我以为不亚于春。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或许就是秋天来桐庐的,因而在他笔下都是秋景。如他在《初往新安至桐庐口》说“既及冷风善,又即秋水驶。”又在《七里濑》开篇云“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桐庐山水诗从此在秋天发端。此后写桐庐秋景之诗就太多了,如唐代诗僧皎然《早秋桐庐思归示道谚上人》言:“桐江秋信早,忆在故山时。”又如白居易在《宿桐庐馆同崔存度醉后作》云:“夜深醒后愁还在,雨滴梧桐山馆秋。”另一位唐代著名诗人罗隐还写有《秋日富春江行》一诗,不仅写了秋天桐庐富春山水美景,而且表达了“严陵亦高见,归卧是良图”的见解。再如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泛富春江》一诗中亦有“秋山断处望渔浦,晓日升时离钓台”句。元代缪瑜《钓台》诗中又有“桐庐江中秋水清,富春山中秋月明”之句。清代高辛仲《题戴海槎春江垂钓图》有“桐庐江上秋水生,钓台千仞俯江清”句。关于秋天桐庐诗最妙的,莫过于清代魏丙庆《寄松生桐庐郡》一诗,这首给朋友的诗写的非常有味。尤其是既赞颂了富春江江鲜缩项鳊鱼的美味,又描画了“红树秋江”之如画美景。面对如诗如画的胜境,诗人说已经写不出镜囊佳句了。诗中“缩项鳊鱼”是富春江特产。冬天的桐庐山水诗并不多见,却有几首佳作。如宋朝刘克庄《桐庐》一诗,别有意境。桐庐道上雪花飞,一客骑驴觅雪诗。亦有扁舟蓑笠兴,江行却怕子陵知。另一首宋朝诗人刘澜的《桐江晓泊》我特别喜欢:风萧萧,冰瑟瑟,淡烟空濛冠朝日。滩头枯木如画出,鸜鹆飞来添一笔。(尽管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之晨,诗人赶了一夜的旅途来到桐江畔泊舟小憩,只见淡烟空濛的江面铺满旭日阳光。滩头光秃秃的树枝仿佛画家一笔笔画出一般,忽见八哥鸟飞来枝头,又如画家添上一笔。看到此景,我想诗人的心中早已温暖如春。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简直是神来之笔。这样的场景我们在冬季也常常能看到。几百年前诗人就用短短的几句诗,表达了我们也有的同感。我每读这首诗,脑海里总会浮现一位高手,在画一幅沙画的场景,灵动而神奇,赏心又悦目。)文章来自董利荣作品——《桐庐山水诗中的春夏秋冬》编辑:俞璘图片:县文联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26WGkOA6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