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每条南京的这6条消失的老巷子,每条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一个城市的街道,就像一本书,走在街道上便可以阅读这个城市。南京是一座凝聚千百年历史的古城,老巷子尤其深入人心。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二道埂子、工程营、新民坊等许多原本耳熟能详的老地名渐行渐远…… 1998年—2018年,短短20
原标题:南京的这6条消失的老巷子,每条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一个城市的街道,就像一本书,走在街道上便可以阅读这个城市。南京是一座凝聚千百年历史的古城,老巷子尤其深入人心。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二道埂子、工程营、新民坊等许多原本耳熟能详的老地名渐行渐远……1998年—2018年,短短20年,南京就有126条巷子消失了。为此,我们想要为南京记录下这些消失的以及即将消失的巷子,为了熟悉又陌生的南京城。在老建邺人的记忆里,二道埂子就像是一块印记,印刻在过往的岁月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处莫愁湖和外秦淮河之间,这里曾是南京著名的棚户区。而如今,已经鲜少听到“二道埂子”了,因为2001年它已经更名,有了个洋气的名字,叫莫愁湖东路。它也是南京首块“招拍挂”的土地。2001年,万科地产以1.855亿的总价拿下这块地,这里成为南京首个“地王”,此地也盖起了高档小区。从此再无二道埂子。为何叫二道埂子呢?书上是这么记载的,这条路位于水西门三山桥北。南起北伞巷,北至凤凰街。传清代此地常被水淹,筑一埂挡水,因水西门已建有土埂,此为第二道埂,故得名!可别小看了二道埂子,这里可曾是南京著名的“白家老号”白敬宇眼药庄的旧址所在,见证过民族工业的兴衰。如今,已经被列入了不可移动的文物。糟坊巷位于长乐路中段北侧,南起长乐路,北至长生祠。糟坊,顾名思义,必与酒有关联。相传这里是明太祖朱元璋酿酒的地方,此地也因此而得名。据传,当时此地所酿之酒以香味满溢而闻名全国,百里之内都能闻到糟坊所酿酒的香味。糟坊现在已变成了糟坊巷小区,走进小区内,现代住宅楼掩去了昔日的喧嚣。很多居民在这里过着自己的生活,并不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不知道是岁月的无情冲刷了他们心中的记忆,还是这里本来就没有故事。遥想当年在糟坊酿酒的酒工们打着赤膊,挥汗如雨可曾想过几百年后在这里扎根的人们都不记得他们曾经酿造出来的传遍百里的酒香。从“老门东”的牌坊处出发,沿着箍桶巷向南走了约200米,来到城墙边,顺着城墙往西的一条路就是曾经的“新民坊”。因老门东改造,旧民居拆除,新民坊这名也被取消。这条路上唯一保留的一处院落的门牌写着“秦淮区边营1号”。门口牌子上写着“南京城南历史文化保护与复兴指挥部”,这一片区原来就叫“新民坊”,但后来改成了“边营”。据老人们说,旧时的门东沿城墙根一侧很偏僻,成为人们倾倒垃圾的“高屋堆”,历史上这里曾称“鬼人坊”。太平天国时期,大批士兵居住于此,守卫中华门城堡,被称为贵人,故此地改称“贵人坊”。曾经居住在老门东的居民说,南京曾有两处新民坊,另一处在丹凤街附近。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将老门东“鬼人坊”改成“新民坊”,将丹凤街那个“新民坊”改称“新安里”。老门东这处新民坊,取消了非常可惜。工程营,因营得名。在南京,类似的地名还有小营和标营,都是指驻军部队的营地。现在的工程营已今非昔比,摇身一变,已成为人人想买的河西地王盘。在工程营,有关这里的回忆都很温馨。这个位于河西,在应天大街北侧靠近燕山路的地方,曾经是南京部队、水边训练团的驻地,也曾经有不少大、中学校的学生来这里军训。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工程营经常放免费的露天电影,方圆六七里地的老百姓都会像过节一样,呼朋唤友、扛着板凳到营房的操场上看电影……芦席营可能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了,但是很多住在附近的老南京人还是有印象的。现在的金贸大街就是以前的芦席营。在鼓北地区,芦席营北段拓宽后,变成了金贸大街,所谓的地名,也只剩下了门牌号。这些老地名的被废,让住在当地的老南京人觉得非常可惜:“芦席营本是明代军营留下来的名称,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牛市是南京老城南极负盛名的老巷子,与之相邻的黑簪巷、弓箭坊、铜作坊、洋珠巷、彩霞街等也是咫尺之间。这一地区的建筑有不少是清末、民国时期建造的民居,大多已破旧不堪。2006年开始,牛市地块拆迁。一座在老城南屹立了220年的古宅,在施工中遭到严重损坏。遍地瓦砾,再也找不回以前老城南的感觉了。随着城市发展老街巷必然会消亡得越来越快但那些曾经消失的老巷子或许承载着你的童年你还知道什么关于老南京的故事欢迎留言告诉大家哦南京吃喝玩乐综合整理转载请联系授权①②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26WGp0p6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