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化协作以来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德眉片区成绩亮眼_生态_成都_保护

同城化协作以来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德眉片区成绩亮眼 今日,记者从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获悉,截至2023年6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德阳、眉山片区聚焦栖息地协同修复、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社区发展协同共建等关键领域,已累计完成栖息地保

同城化协作以来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德眉片区成绩亮眼

今日,记者从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获悉,截至2023年6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德阳、眉山片区聚焦栖息地协同修复、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社区发展协同共建等关键领域,已累计完成栖息地保护修复14万余亩,新(改)建基层管护站11个,持续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同城化工作。同时,片区内“川熊猫”竹笋、道源仙翁茶、山之味老鹰茶等12个原生态产品获得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原生态产品特许经营授权,占全省获批产品数量92%。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德阳、眉山片区坚持‘人退猫进’的原则,结合地质灾害点避让等政策实施生态搬迁87户281人,累计退出矿业权70余宗、小水电80余座,消失30多年的小飞水瀑布再现山谷。”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环境保护,累计完成栖息地保护修复14万余亩,进一步打通大熊猫种群基因交流关键性走廊枢纽。

同时,依托于科技赋能,以“智慧国家公园”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前端监测设备、电子围栏、可视化3D数字沙盘等要素建设。目前,已建成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自然资源监测、德阳片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智慧林草监测等系统平台,累计捕捉到大熊猫、雪豹、毛冠鹿等野生动物活动影像1万余个。

此外,还通过释放“伞护效应”,成立了大熊猫小种群保护联盟,实施大熊猫小种群保护地网络建设、大熊猫小种群信息库建设等“七大战略行动”,并探索“共建共管”,协同开展成、德、眉大熊猫国家公园“两山”价值转化与社区共建共管研究,试点探索乡村生态社区与城市生活社区“双社区联动”。

生态价值转化方面,片区内结合西岭雪山运动康养产业功能区、瓦屋山熊猫生态小镇、绵竹中国熊猫谷等文旅产业功能区,营造“熊猫+旅游”“熊猫+文创”生态旅游场景,“串珠成链”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旅游环线。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菲菲 供图 成都熊猫分局 责任编辑 何齐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BrgbqB06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