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作诗活动回顾|吟诵演唱作诗,跟随李元洛先生感受古典诗词四美

好的讲座让人在讲座进行了一大半的时候,有种不知不觉时间过得真快的忧伤之感,就好像一本好书快要读完的时候,舍不得读最后几页。诗论家、诗文化散文作家、古典诗词鉴赏名家李元洛先生,在桐乡伯鸿讲堂和上海光海书局的讲座就给人这样的感觉。 八十二高龄
原标题:活动回顾|吟诵演唱作诗,跟随李元洛先生感受古典诗词四美好的讲座让人在讲座进行了一大半的时候,有种不知不觉时间过得真快的忧伤之感,就好像一本好书快要读完的时候,舍不得读最后几页。诗论家、诗文化散文作家、古典诗词鉴赏名家李元洛先生,在桐乡伯鸿讲堂和上海光海书局的讲座就给人这样的感觉。八十二高龄的李元洛先生不远千里,从长沙来到江南,精心挑选并携带了收藏的古典诗词演唱碟片,给我们带来集讲解、朗诵、吟诵、演唱、问答互动为一体的形式丰富的讲座,让在场观众如沐春风意犹未尽。摄于活动现场内有李元洛先生朗诵的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朗诵、吟诵、演唱的李白的《静夜思》,吟诵的王维的《送元二史安西》,以及女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李白的《将进酒》,李元华演唱的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古典诗词,有的人把它当作专业,有的人把它当作副业,有的人把它当作生活的点缀,而李先生把它当作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李先生从小受诗人兼书法家的父亲熏染,浸淫于古典诗词。青年时代,在北师大就读期间,就以新诗和古典诗词评论为志业,力图在诗歌理论、新诗研究与诗词欣赏领域有所作为。尔后在艰苦的岁月里,人生不得志时,古典诗词成了他心灵的归宿。无论现实如何摧残梦想,他都矢志不渝。时代步入正轨后,他分秒必争,得以展露才华,在诗词评论领域渐渐开垦出自己的园地,《诗美学》《诗国神游——古典诗词现代读本》等诗学专著独树一帜。后来,他的五彩笔又挥向写作,以诗词为核心,创作出一系列诗文化散文集《唐诗之旅》《宋词之旅》《元曲之旅》《绝句之旅》《清诗之旅》。另外,李先生深爱古典诗词却不薄新诗,大量引介台港及海外华人新诗,著有《台港与海外新诗欣赏》一书,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及《乡愁四韵》最早由他引介大陆。在桐乡伯鸿讲堂和上海光海书局的讲座上,李先生首先对古典诗词作了总结性的高度评价:“中国优秀的古典诗词,是民族的魂魄,历史的记忆,文化的经典,诗美的宝库,现代人永恒的精神家园。审美是人的精神之最高境界,诗词审美是二度审美,审美之再审美。”并结合历史和现实,作了恰如其分的阐释。随后以“品赏古典诗词四美”为主题,串讲了十三首古典诗词,带我们领略了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之美、意象意境之美、语言艺术之美、风格多样之美。白居易的《忆江南》寄寓了民胞物与的白居易对大自然美好河山的热爱与眷念;杜甫的《又呈吴郎》寄寓了仁爱之心的杜甫对人类苦难痛彻心肺的怜悯;李白的《将进酒》则寄寓了雄心勃勃的李白对生命的自我实现的强烈渴望。这三种形态各异的思想感情之美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体现。李先生给我们分享了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将进酒》,在音乐感发下,他乘兴为我们吟唱了《将进酒》,浓厚的男中音声透屋宇,令人意气风发。摄于活动现场关于意象意境之美,李先生特选了王维的《杂诗(之一)》、孟郊的《游子吟》与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将意象意境的静态与动态、具象与抽象之美展露无遗。王维的《杂诗(之一)》与王绩的《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同是“问故人”,王维一诗20字,结句“寒梅著花未”意象葱茏;王绩一诗120字,所问巨细无遗,却不如王维“寒梅”一问,意境全出。《游子吟》则聚焦于“临行密密缝”这个动态意象,又以“寸草心”“三春晖”的比喻作结,将抽象的母爱具象化,传唱千年。唐代民歌《君生我未生》:“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短短20字,以15个同字,显示了唐诗的语言艺术之美。清代屈复的《偶然作》:“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前三句层层递进,最后一句反跌,对比鲜明,具戏剧性效果,是语言艺术之美的另一种表现。白居易的《花非花》体现了风格多样之美中的阴柔美,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则体现了阳刚美。在讲解古典诗词四美的过程中,李先生还给我们分享了女歌唱家李元华演唱的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以及男歌唱家姜嘉锵演唱的杜甫《春夜喜雨》。诗词具音韵之美,在古代许多诗词是可以入乐歌唱的,在音乐中,我们更深地理解了诗词所承载的四美。讲座中,李先生一语中的地指出今日旧体诗和新诗的弊端。今人写旧体诗,甩不掉古典诗词的包袱,多是“古香古色”的味道,如同一个模子所刻;今人写新诗,唯西方马首是瞻,缺乏古典诗词的血脉与底蕴,“洋腔洋调”,少了诗的味道。对散文诗,李先生推崇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成就,也赞赏鲁迅等新诗诗人的散文诗创作。此外,李先生还与在场观众分享了古典诗词的传承等问题。两个小时的讲座,每个人都是侧耳倾听的姿态,李先生的博闻强记、幽默风趣、思维敏捷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讲座结束时,李先生为我们讲解了吟诵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平声要长,仄声要短;二是,平声要低,仄声要高。吟诵是根据各地方言来的,可以根据感情的需要拖腔拉调,还可以加“啊”“哦”等衬字。李先生当场朗诵、吟诵(用长沙话)、演唱了李白的《静夜思》等诗,还送给桐乡一首小诗《别桐乡》:“风来云去两匆忙,明日桐乡万里长。夜坐石桥伤远别,月光湿透薄衣裳。”诗是用来感受的。种种言说,都难免有“脱有形似,握手已违”的无可奈何之感。文字显得乏力,甚至不能捕捉万一。现场的观众是幸运的,有幸跟随浸淫古典诗词一辈子的名家李元洛先生,游走于古老的诗的国度,从总体上领略古典诗词的美,领略吟诵吟唱的美。这种幸运超越了知识的获取,超越了一般的启悟,它是油然而生的强烈感受到传统文人性情和才华的幸福感和敬畏感。传统文人背诵吟诵古典诗词的童子功,对古典诗词蕴含的人情世理的热爱,让记忆力越发衰退、审美越发迟钝的网络时代的我们禁不住遥想那个古老的中国。我们怀念那个并不熟悉但令人神往的矗立在来时路上的古老诗国,经由一位老者,我们得以“看见”另一段时空里的最美。著者:李元洛出版时间:2019年1月定价:48元页数:488古典诗词鉴赏名家李元洛先生以今人视角依不同题材精选唐诗三百余首,分为自然、社会、人生与艺术四大篇。每篇分设七个小目,囊括时空、山水、田园、天时、植物……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棋艺等主题,于天地之间刻画人间百态,展现了唐诗精华乃至唐人生活百科。所选诗作联系历史背景、诗人境遇及当下热点精心品赏,兼具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适当联系“五四”以来新诗和旧体诗,可赏诗歌近千首。著者:李元洛出版时间:2017年10月定价:42元页数:457中国的古典诗词有如海洋,诗国神游,可取一瓢而饮。全书分襟抱篇、构思篇、技巧篇、语言篇、风格篇,共探讨了108个艺术问题,几乎将古今中外诗歌理论悉数收入囊中。每文以一个艺术问题一首诗为中心,旁征广引,在有限的篇幅中容纳尽可能丰富的信息量;纵向适当联系“五四”以来包括当代新诗与旧体诗词的创作,横向适当联系西方的文论与诗论,力求汇通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增强时代感与当代性;以文学小品的笔法撰写诗歌赏析文字,力求学术的通俗化、文学化与个性化,增强可读性。可作诗词爱好者、教学者与创作者以及大、中学生的参考读物。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BrgxbAGw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