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抗抗简介6香港书展|张抗抗:在“无情”的世界中寻找真情

香港书展每年都会邀请知名作家现身书展主持讲座,今年讲座系列亦请来二十位名闻遐迩的华语作家,与读者交流互动。文学大咖们在书展上都做了哪些分享?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讲座上的精彩内容吧~ “爱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一代又一代文学创作者们,尝试
原标题:香港书展|张抗抗:在“无情”的世界中寻找真情香港书展每年都会邀请知名作家现身书展主持讲座,今年讲座系列亦请来二十位名闻遐迩的华语作家,与读者交流互动。文学大咖们在书展上都做了哪些分享?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讲座上的精彩内容吧~“爱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一代又一代文学创作者们,尝试通过写作寻找“情为何物”的答案。在本届以“爱情文学”为年度主题的香港书展上,不少作家分享了他们对“情”的思考,带领读者纷纷投入到牵动人心的情感世界。但也有作家抽身而出,选择直面这个多情世界无情、冷酷的一面。她就是知青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张抗抗。7月20日,张抗抗以“多情却被无情恼”为题,结合多部文学作品与读者分享了她对“情”的独特理解。张抗抗在香港书展现场道是无情却有情金、元之际文学家元好问看到大雁生死相依的情景之后,发出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慨叹,但在张抗抗看来,今天已鲜有人能为情“生死相许”了,“现代的人太过理性,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对利益的考量。今天的人也同样为情所困、所扰、所惑,但却很难做到生死相许”,张抗抗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当代人没有接受完整的儒家传统文化,也没有系统接受西方人文主义教育,为此缺乏感恩之心。以20世纪70年代为分界,张抗抗认为自己经历了两个“无情”的年代。“我们这一代人曾经历过无情的年代,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休养生息,情越来越多,但就生出虚情、伪情、滥情,最后走进了一个更加无情冷漠甚至无耻的年代。”张抗抗指出,这两种“无情”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她列举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白罂粟》和90年代的《残忍》予以展现。张抗抗短篇小说选《白罂粟》无情有恨的知青岁月早年艰苦的时代,因家庭出身的历史问题,多年忐忑不安,十九岁时,张抗抗带着文学梦想和浪漫憧憬奔赴北大荒鹤立河农场。八年的知青生活让张抗抗经历了“无情有恨”的青春岁月,这些被张抗抗消化到她的文学世界里,成为她创作的关键。张抗抗的《白罂粟》便是这个时期生活的折射。《白罂粟》主要揭露文革时期“无情有恨”的阶级教育造就了知青无知无爱无情无畏的状态,“他们不知情为何物,这是极其有害的!”张抗抗指出,她写知青并不是为了纪念知青生活,而是希望矫正“无情有恨”的文革岁月对法治的破坏。相较于《白罂粟》,张抗抗认为《残忍》对人性的探讨进入了一个更深的层面。经历过改革开放,现代商业社会的发展,功利主义在社会盛行,人们对感情渐趋冷漠。张抗抗巧借《残忍》主人公对过去行为的“后悔”告白,揭示了当代的另一种的“无情”,“最残忍的不是用刀子杀人,是从个人一己私利出发,滋生对过去行为的否定才是真正的残忍。用一种貌似有理的说法,把历史上残忍的往事一笔勾销,这种残忍是无情的极致”。张抗抗与读者分享创作心得岁月最是“无情”人们常说世间最无情的不过人心。但在张抗抗眼中,岁月却是比人心更为无情的存在。她以匈牙利作家马洛伊·山多尔的小说《烛烬》为读者们讲述了一个“岁月无情”的故事。故事中两位年已迟暮的故友,曾因情欲与仇恨而“背叛”彼此,二人于时间深处饱尝心灵的煎熬,却在41年后重逢之时,取得了对方不需答案的谅解。这不禁使人唏嘘,原来从始至终,折磨着二人的只有“时间”。“这世间所有无情与多情的烦恼,都将于时间的流逝中化为滴滴烛泪、灰烬。”虽然只是蜡烛燃烧后的遗痕,但张抗抗却看到了它的珍贵之处,因为这“灰烬”恰是我们曾热烈活过的最好证明。为了将这“灰烬”留存,张抗抗找到了文学,“文学能做的就是小心翼翼地把时间的灰烬保存在文字中,然后等待读者用心中的火种将它重新点燃。”因此,文学创作者既是捡拾时间灰烬的人,亦是在“无情”世界中寻找真情的多情之人。文/罗斯姜晶琨图/刘泽溪编辑/姜晶琨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a6lDz7P6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