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星光熠熠的暑期档伦敦西区的明星戏

马克·里朗斯在《奥赛罗》中扮演伊阿古 伊恩·麦克莱恩主演《李尔王》摄影/Johan Parsson 安莹 伦敦西区是与纽约百老汇齐名且历史更为悠久的国际主流商业戏剧中心,在这里每天有几十乃至上百出形式题材各异的剧目上演。其中,明星领
原标题:星光熠熠的暑期档伦敦西区的明星戏马克·里朗斯在《奥赛罗》中扮演伊阿古伊恩·麦克莱恩主演《李尔王》摄影/JohanParsson安莹伦敦西区是与纽约百老汇齐名且历史更为悠久的国际主流商业戏剧中心,在这里每天有几十乃至上百出形式题材各异的剧目上演。其中,明星领衔的戏剧作品往往能够引发抢票追看的狂潮,是戏剧重镇持续吸引观众、引爆话题的重要手段。今年暑期,我以伦敦西区为基地,观摩了在这里上演的30余部舞台剧,其中也颇有几部国际大牌明星领衔的话剧作品。它们是伊恩·麦克莱恩领衔的《李尔王》、马克·里朗斯领衔的《奥赛罗》、艾丹·特纳领衔的《伊尼什莫尔的中尉》,以及奥兰多·布鲁姆领衔的《杀手乔》。以下,我想从对这几部明星戏的观感出发,浅谈下成熟商业戏剧市场的明星戏业态及创作得失,或许对我国风起云涌的明星戏创作实践能有些微借鉴意义。别让明星光环带跑主角焦点二十出头的社会小青年克里斯是个低阶毒贩,父母离婚后他被判给母亲养,妹妹则跟了他爸。故事开始在一个雷电之夜,跟妈吵了架无家可归的克里斯到爸家来过夜,带来一个消息:他妈有一笔人寿保险,死了赔五万美元,受益人是他妹。为了杀亲骗保,他们雇用了杀手乔——一个警探,也是杀手。就这样,杀手闯入了这个家,引诱占有了女儿,揭发孤立了继母,控制震慑了父亲,完成了杀死母亲的任务,胁迫其他家庭成员一起杀死了想要反抗的克里斯,实现了鸠占鹊巢的家庭新秩序。《杀手乔》是美国当代编剧崔西·莱茨的早年作品,去年美国拍了电影,今年伦敦驻场话剧。在西区领衔演杀手的,就是曾在《指环王》系列电影中扮演过精灵王子的奥兰多·布鲁姆。实话实说,最初我完全没有认出曾经惊为天人的精灵王子来。倒不是岁月风蚀了他美丽的面庞,也不是演技覆盖了曾经的角色,而是在特拉法加工作室的中型舞台上,他看起来就是个缺乏力量感的蹩脚演员。杀手乔的第一场戏本应该是“闯入者成功引诱小村妞”,结果奥兰多·布鲁姆扮演的杀手呆滞无神,完全被女孩抢足了气势,倒像是个被少女诱惑的没见过世面的色催大叔了。当然,这也不能全怪精灵王子,妹妹多蒂的扮演者选择了一种看似有点神经质的人物状态,这个神经质演法令她轻松占尽表演上风,很突出“演技”,但却破坏了戏剧情境。这种神经质的人物处理当出自导演的二度阐释,他将克里斯和多蒂兄妹二人统一成了“一对神经质”,是有意对年轻一代进行心智不全的代际定性。至于为什么这样处理,与原剧本的终极表达有关。崔西·莱茨的《杀手乔》创作于1993年,在买凶杀亲骗保的狗血剧情之下,充斥着啤酒、炸鸡、电视和西部英雄想象等美国底层文化元素。在我看来,这些都指向《娱乐至死》式的文化衰落。崩溃的家庭疏于教育、上升无路、道德沦丧,在啤酒炸鸡看电视的生活里挥霍时光,想象西部英雄来帮自己解决没钱的问题,最后被从电视里走出来的人物杀手乔反客为主统治了家庭生活。在揭发继母外遇的最紧张时刻,杀手乔突然对想拿遥控器的父亲大吼:“你别碰那个破电视!”这个惯性逃避的下意识动作深刻好笑值得玩味,现场观众也报以会心的笑声。一个必须提请注意的关键点,是这出名为《杀手乔》的戏剧,其主人公并非杀手乔,而是克里斯和多蒂兄妹,他们隐喻着被低级文化生活戕害的美国底层年轻人。导演的“一对神经质”处理不违主题,但这样的表演阻挠了观众对人物移情。最应该引起观众共鸣的这两位年轻一代主人公不可爱,那么他们原本已经很糟的生活被毁灭,也就没有那么值得痛心了。与西区话剧版相比,美国新版电影就更多地凸显了克里斯的困境,包括他对出卖妹妹的中途反悔,以及他想要中止计划,带妹妹远走高飞的行动,都在对位主题的前提下,令这个正在觉醒的年轻人有情、可爱,其被杀的悲剧结局,能够引发观众更多的思考。与主人公克里斯和多蒂兄妹相比,杀手乔与其说是一个人物,毋宁说是戏剧情境的人格化。奥兰多·布鲁姆本身形象精致温柔,本次大概也是想要寻求自我突破,领衔出演了杀手一角,他也努力在造型、口音等方面模仿着西部牛仔的精神气质,无奈还是缺少些与生俱来的野蛮粗俗,以至于控制不住局面,也是导致演出失焦的一个原因。作为一名改编过一两部名著的话剧编剧从业者,一段时间以来,我经常收到名著改编话剧的工作咨询及邀约。一般情形是,演出制作公司将不止一部名著摆在我面前,试探性地问询:“这个可以改编话剧吗?”我也会惯例地问回去:“为什么要改这部作品?”收到的回答也比较一致:“某某明星表示对这个题材感兴趣。”再低头揣摩手中名著时,我也往往发现它们常有一个共同点:以人物的名字命名,比如《安娜·卡列尼娜》《了不起的盖茨比》《基度山伯爵》《嫌疑人X的献身》《杜拉拉升职记》等。逐渐地,在明星资源的调教下,制作方也很快掌握了这条规律,会更多地选择那些以人物命名的作品给经纪公司挑选。《杀手乔》给我们的一个提示是:写在书名戏名上的名字不一定都是主人公,别让明星光环带跑主角焦点。曾经勇敢的作者表达终于沦为了商业项目在《伊尼什莫尔的中尉》中,艾丹·特纳的表演可以说完全没有奥兰多·布鲁姆力道不足的问题。这位凭英剧《波尔达克》声名鹊起的爱尔兰小生,在剧中前一秒还如婴儿般温柔无害,下一刻便转为叫人肝胆俱裂的恐怖分子,这种瞬间转换令观众及剧评人都击节叫好,甚至还获得了JoeAllenBestWestEndDebutAwards的提名。然而,观摩这部明星领衔的马丁·麦克唐纳作品,却是我在伦敦看戏一个月最差的观剧体验。马丁·麦克唐纳的《伊尼什莫尔的中尉》构思于1994年,是彼时还没在戏剧界出道的马丁·麦克唐纳的早期作品。故事起于一次意外:北爱小城伊尼什莫尔的年轻人戴维,骑自行车走夜路不小心轧死了一只黑猫。经黑猫的代管人唐尼提示,这只猫是唐尼的儿子帕德里克最好的朋友。帕德里克是恐怖组织爱尔兰国民解放军的成员,是个疯狂的家伙,以至于臭名昭著的恐怖组织爱尔兰共和军都拒绝吸收他加入。唐尼和戴维商量着不触怒帕德里克而告知其噩耗的方案,但还是招来了祸事入门。在后续的情节中,他们多次被帕德里克用枪指着头命悬一线,他们的家被恐怖分子占领成为火并的战场,他们被胁迫成了“碎尸处理工”,为血腥暴力收拾残局。戴维的妹妹梅雷亚德是名16岁少女,却同样暴戾疯狂,她向帕德里克证明了自己的战斗力,并决意追随。但当得知自己的橘猫被帕德里克射杀后,她也毫不犹豫地射杀了帕德里克,为橘猫报了仇。梅雷亚德准备独自建立新的恐怖组织,为争取爱尔兰的统一大业继续战斗。当她扬长而去后,唐尼和戴维在血泊中喟叹道:“到底还有完没完……”这时,帕德里克的黑猫回家来了,原来一切都是一场错认的误会。《伊尼什莫尔的中尉》是一出血浆飞溅的黑色讽刺喜剧,麦克唐纳构思它的时候,英国正处在爱尔兰共和军恐怖袭击的阴影下,英国人尤其是伦敦人惶惶不可终日。仅1992年,全伦敦就经历了大小38起炸弹袭击。而麦克唐纳这个出生于东伦敦的爱尔兰工人家庭移民二代,则在回爱尔兰老家探亲期间构思了这出尖锐讽刺恐怖主义及其支持者的戏,不仅时代触角敏锐,而且也颇为勇敢。然而,这出戏的上演却命运多舛。直到2001年,马丁·麦克唐纳已经凭《丽南山美人》等剧赢得世界瞩目,《伊尼什莫尔的中尉》才在斯特拉福由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进行了首演。即便如此,该剧也没能登陆伦敦西区。英国国家剧院和皇廷剧院还在书店下架了该剧剧本,理由是“不想危及和平化进程”。要知道,1998年4月,英国政府和爱尔兰政府已经签订了《北爱和平协议》,8月18日爱尔兰共和军也再一次宣布停火。此后几年,伦敦终于未闻爆炸声,和平看似已经到来,但伦敦西区的剧院还是不敢上演这出戏剧,是恐怖主义阴影的一个注脚,也可见马丁·麦克唐纳的“胆大妄为”。时过境迁,当针对英国的恐怖袭击已经从“爱尔兰时代”进入“伊斯兰时代”,2017年3月22日,伦敦英国议会大厦门前袭击余震未平时,《伊尼什莫尔的中尉》上演,却没能引起任何关于恐怖主义的讨论与关注。我想,这或许是由大剧场观演关系决定的:台上的表演更加夸张及漫画化,以实现一种更为通俗易懂的现场效果,这带来的直接结果是麦克唐纳的黑色幽默消失不见,代之以火爆的闹剧风格。当这种通俗爆笑的现场,与艾丹·特纳的明星效应无缝衔接后,就更加强了演出的消费快感。每一个暴力升级的场景都成为一次引发爆笑的剧场狂欢,台上血浆飞溅、中场冰激凌照吃。伦敦的观众似乎更乐于听着土里土气的爱尔兰口音,沉浸在爱尔兰人的愚蠢中轻松取乐,而并不能与发生在身边的死亡威胁建立关系。这甚至给我一种身处“开心麻花”和赵本山“大舞台”的即视感。难怪伦敦评论界一片叫好之外,爱尔兰却有评论声音指出,该剧恶意诋毁了爱尔兰的民族国家形象。我在现场见证了这出曾经勇敢地与现实辉映出讽刺效果的剧作,终于借奥斯卡新贵马丁·麦克唐纳的热度成功上演,并彻底变为一个成功的大众娱乐消费品。当然,大众娱乐恰是伦敦这座戏剧之城良性运转的动力之源,但我还是想把马丁·麦克唐纳在该剧2001年未能进驻西区时的那段话缀在这里:“你写了个剧本希望能改变一些东西。然而剧场依然故我。剧场里没一个人走心。”那些为戏剧水准保驾护航的老戏骨今年是我第三次前往伦敦“大规模”观摩戏剧作品,这一个月中真正能够叫人眼前一亮的瞬间并不多见,大多作品呈现出了一种商业规范水准之上的平庸。我管它们叫作“过日子的戏”,当然还是不得不承认,人家的日子过得比我们好很多,因此还是该虚心学习。其中,能够为戏剧产品质量保驾护航的重要一环,是那些终身致力于舞台剧的老戏骨们。当我招呼同游的伙伴为了马克·里朗斯而去莎士比亚环球剧院挤站票的时候,大家对这个名字都表示陌生。但当我指出,他就是《敦刻尔克》里的民间救援船长的时候,大家立刻表示,“原来是他!要看要看!”这就是伦敦西区的魅力,在这里每天上演的几十上百出剧目中,不经意之间就会看到国际巨星或英美剧集里的熟面孔。舞台剧演员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和演出经验叫他们能够很好地完成各种形式的表演任务,一俟得到机会,就能在国际银幕上大放异彩。马克·里朗斯身兼演员、导演、编剧多重身份,是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的首席导演和表演台柱。1960年生人的他,如今正是艺术生命最炉火纯青的时段。骁勇善战的黑将军奥赛罗是个摩尔人,他与威尼斯公国的元老之女苔丝狄蒙娜相爱,但由于种族原因,不见容于爱人的父亲,遂冲破父权的反对流寓他乡。然而,忠贞的爱情终于在阴险的旗官伊阿古的挑拨阴谋下走向崩溃,对妻子生了疑心的奥赛罗将爱人掐死在床榻之上,真相大白亦悔之晚矣。马克·里朗斯扮演的是狡黠的伊阿古,他将伊阿古塑造成了一个面带无辜、擅耍赖、会卖萌的小人,既在人物框架之内发挥了个人魅力,也不会刻意抢戏带偏主线。这保证了《奥赛罗》这样一出西方观众烂熟于胸的老戏今时今日的可看性。虽然并没有什么突破创新,但很好地适应了莎士比亚环球剧院这座致力于旅游驻场莎翁剧的剧院其特有的观演关系,展现了一枚老戏骨云淡风轻的大家风度。今年夏天,与莎士比亚环球剧院隔泰晤士河相对的约克公爵剧场,有另一位值得尊敬的老戏骨也在演出着莎士比亚。他是《指环王》中的甘道夫,是《X战警》里的万磁王,也是《极品基老伴》的男主角,他就是女王亲封的伊恩·麦克莱恩爵士。由其领衔的新版《李尔王》一票难求好评如潮,是这个夏天最炙手可热的演出之一。而在我看来,伊恩的表演最贴切的部分,是他以自己的实际年龄为表演工具,演出了李尔王的衰老,这明晰地形象化了莎士比亚寄寓给李尔王的时代属性:一个昏聩的走向死亡的时代。伊恩的李尔穿着独裁者的军装上场,直接在精神面貌上给出了独裁时代的人物定性,而各自获得了一半国土的大女儿高纳里尔与二女儿里根,则在随后的场次换上了当代政治场景最常见的西服套裙,这也廓出了代替君主独裁的两党制民主时代。因不能逢迎老朽昏聩的父亲,三女儿考狄莉娅被驱逐出境,待她再次回归时,穿的是在野革命军的迷彩服贝雷帽,以上便是《李尔王》这部时代大剧今时今日的政体格局。改朝换代之际必有兄弟阋于墙,这就是埃德加与埃德蒙的副线故事;时代兴灭之间秩序弛废,也必有违背人伦的极端事件与行为,比如活活剜出老人双眼的残忍,里根对葛罗斯特即是这样;一时间人世混沌乖张、人类不辨方向,这就是荒原上李尔的疯狂;当然,历史经验也给人类信心:这些极端悖谬的事都爆发后,时代到底会走向清明,李尔也从疯狂归于平静;然而,就在泥沙俱下的时代巨变中,最好的那个选择往往已经不可挽回地逝去了,对应的是考狄莉娅之死。其实在戏剧创作中,演员往往是被动的。虽然明星能够挑选剧本,但受到经济效益、专业能力等各方面的裹挟与限制,能够遇到适合自己且能驾驭,进一步讲,遇见帮其实现业务提升的角色的机会并不多。如此看来,伊恩·麦克莱恩他在79岁高龄,第二次在舞台上演出李尔王,在最接近李尔年龄的时刻,这个选角可谓正当其时。当看到这位年近耄耋的老人在泥里冒雨前行,经历背叛之殇、丧亲之痛和老而有悔的觉醒时,观众也会被真实不虚的演员实相带动,去反思时代巨变之下的严肃的选择话题。令我感动的是一位终身致力于舞台的老戏骨,在最合适演出某个经典角色的时候没有错过,是演员之幸、亦是观众之幸。伦敦评论界给予这一版本《李尔王》的判语精到,此为“伊恩·麦克莱恩留给世界的壮美的遗赠”。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a6lR7DXw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