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张骞命名的兵家必争之地威震远方

若你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登临仁寿山,站在山颠的魁星楼上,东西两川尽收眼底,陇西风光一览无余。但就在这一片高楼林立的现代风貌之间,有一座略显突兀却依然高大的古代建筑映入眼帘。这座三层的,建筑在城楼台基之上的,歇山屋顶式建筑,便是威远楼。由于古时
原标题:丝绸之路上张骞命名的兵家必争之地威震远方若你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登临仁寿山,站在山颠的魁星楼上,东西两川尽收眼底,陇西风光一览无余。但就在这一片高楼林立的现代风貌之间,有一座略显突兀却依然高大的古代建筑映入眼帘。这座三层的,建筑在城楼台基之上的,歇山屋顶式建筑,便是威远楼。由于古时官府曾把计时的铜壶滴漏及报时的更鼓置于楼上,后又移来一个“击之声闻四达十余里”的铜钟,故而当地人也叫它鼓楼或钟鼓楼。旧事·威远楼始建于北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的威远楼,耸立在陇西大地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几百年来,它曾是这座城市里最高大的建筑物。“韩公安抚来秦风,威远楼筑在渭滨,凭眺自看西土月,旌胜已靖朔方尘。”适逢北宋名臣韩琦筹划边防,便在城东一里处的北坊建一谯楼,名为威远楼,取“威震远方”之意。在大宋与西夏的边境线上,如此豪言壮语,也就只有当时在朝堂上与范仲淹并驾齐驱的韩琦能说得出了。怎奈大宋“冗兵、冗员、冗费”的沉疴顽疾实在难以医治。韩琦与范仲淹的边防筹划也未能使大宋摆脱兵败的局面,但好在也不会输得那么惨。在“韩范”二人殚精竭虑的苦苦支撑下,西夏人的伤亡损耗也不小。那时边塞常常传诵这样的歌谣:“军中有一韩,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陇西之地所在的渭州,这方兵家必争之地算是保住了。早在战国时期,陇西之地便已是冷兵交锋、硝烟弥漫的战场。秦昭王时,宣太后凭借与义渠王的旧情,引诱义渠王入秦,杀之于甘泉宫。秦国趁机发兵攻灭义渠,并在义渠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曾是义渠故地的陇西,被一策“请君入瓮”的“美人计”纳入了大秦帝国的版图。这正是影视剧《芈月传》中,孙俪那声嘶力竭的经典桥段。汉承秦制,依旧沿袭了陇西郡的设置。但这也只是泛指陇西之地的一大片区域,类似于如今“省”的概念。直到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才将陇西郡行政机构所在地定名为“巩昌”,此后陇西便有“巩昌”之称。曾经的巩昌府,如今的陇西县,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地。更是古代丝绸之路(中路)上的经济文化重镇,素有“巩昌雄镇、南安福地”之美誉。作为汉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中原王朝的人们常常会与匈奴人在此遭遇,战争也就在所难免了。跳过唐代曾被吐蕃占领的日子,也聊过韩琦抵御西夏的铁骑。到元代至元十八年(1281年),在今陇西县置巩昌都总帅府。其范围涵盖今定西、天水、庆阳、陇南、宝鸡等地,区域辽阔。巩昌都总帅府东与陕西行中书省相连,西与宣政院辖地相接,是横亘在刚刚纳入中原王朝版图的西藏地区与传统中原王朝地域之间的民族缓冲地带。即便是在一国之内,巩昌依旧是“民族的边界”。刚刚趋于融合的汉、藏、回各民族仍不稳定,急需一个强有力的军事强权人物来掌控。这样的历史使命,由巩昌的汪世显家族来担当。元明两代,巩昌汪家,世袭罔替,“虎符赫赫,锦衣煌煌,荣宠斯绝。”汪家凭借卓越的军功及治理地方的政绩,绵延十几代人几百年而不衰。登临·威远楼元代初年,威远楼已无需“威震远方”了。汪世显父子扩建城桓时,便将这座标志性建筑威远楼移建到了城中。明初洪武年间,因威远楼的木质朽败,于是决定施工重建。首先砌筑一巨型砖墩台基,再在台基之上架木构筑高楼,令其外观更加雄伟,故改名为“雄镇楼”。并高悬“巩昌雄镇”、“声闻四达”两块巨型匾额并沿用至今。在那时重修威远楼绝对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据记载,共用去木料近万根,青瓦近25万片,“新楼重檐翠飞,气势恢弘”。明代的威远楼,后又历经弘治、万历两代的修补。清代康熙年间继续加以扩建,改修为砖基三层木构楼,才成为现今的模样。踏着几百年历史的光滑石阶拾级而上,穿越时空,登临威远楼。你便可以将陇西县城的风光尽收眼底。历史的烽烟与金戈铁马皆化作萧瑟秋风,从你的耳畔呼啸而过。千百年来,兵家必争之地的陇西,正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宁静。这口大钟应该是这威远楼上最古老的物件了。总会吸引众多游人的目光。若你看到钟上铸有“大宋崇宁元年”的字样,定会认为这钟与这楼定是相伴而生的吧!其实,这钟被移到威远楼上仅仅是个“失误”。据说北宋时建在城外的威远楼与普贤寺距离很近。明代重修威远楼后,听闻普贤寺内有一口北宋时期的铜钟。时人以为这是威远楼的物件,便将它搬移到了这楼上。并且还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却不曾想,这真的只是属于普贤寺的一口铜钟。阴差阳错之下,这千年铜钟就此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了你能触摸得到的省级文物。为宋徽宗祝寿的铜钟上,“皇帝圣寿万岁,重臣千秋,法轮常转,国泰民安”的十八个大字,满载着千年的祝福延续至今。比这样的颂歌更为光鲜的,便是威远楼上精致的彩绘。三层木楼结构的威远楼,共绘有飞檐斗拱彩绘102幅。钟亭上的垂花并非常见的垂莲花,而是颇具地方色彩的垂葡萄,制造也是十分精致。残破的土砖混筑的墙,则保留了最为传统的修造技艺。要知道,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故宫宫墙的修复,依然沿用着这种古老的方法。威远楼的台基墙体上,或新或旧的青砖与条石堆叠着,早已辨不清年代,说不明来历了。只是听这里的老人们说起,威远楼坚固得很。即便是来自大自然的地震力量,也只能将墙震裂开一道缝缝。即便是来自人为暴力的日军轰炸,令周围建筑化作一片废墟,而威远楼却能轻松躲过。不得不说这威远楼的气运如虹,仍同当年韩琦镇守边关时的口气一般。@驴来驴去,哏都姑娘,历史系90后森女一枚,博物馆导师、文化创意师、活动策划师。搜狐旅游金牌作者、乐途旅游专栏作家、遨游旅行家、飞猪旅游达人、驴妈妈旅游达人、途牛大玩家。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a6lgqkvd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