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门票《西樵故事2》:西樵山的华丽嬗变

西樵山的华丽嬗变 文/黄和林 西樵山,这座拥有四千五百万年历史的死火山,在有文字记载之前,它以怎样的姿态存在于珠江三角洲的水潦之地,我们无从得知。 但是,从“西樵”的“樵”字来推测,我们似乎又可以对它的前身窥探一二。“樵”是砍柴的意思
原标题:《西樵故事2》:西樵山的华丽嬗变西樵山的华丽嬗变文/黄和林西樵山,这座拥有四千五百万年历史的死火山,在有文字记载之前,它以怎样的姿态存在于珠江三角洲的水潦之地,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从“西樵”的“樵”字来推测,我们似乎又可以对它的前身窥探一二。“樵”是砍柴的意思,西樵是其东面广州城里居民采集薪柴的地方。而事实上,西樵不但是周围居民砍伐薪柴的地方,也是古人开采石头的地方,山中的石燕岩、石祠堂、石屏风都是古采石场遗址。所幸的是,西樵山还是得到有识之士的保护,明朝弘治、正德年间,广东监察御史屠应坤向朝廷上疏,请求禁止西樵等地的大规模采石活动。采石被禁止了,但是采樵、采药、捕猎还在继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始终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对西樵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管理,采樵、采茶、采药、捕猎等行为泛滥,西樵山的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建国后,由于人口迅速增长,薪柴使用量剧增,乱砍乱伐虽然被严禁,但是,村民上山捡柴割草的现象依然盛行。我曾见过数十张西樵山的老照片,照片里的西樵山,基础设施不完善是不用说的了。单是植被来看,就比现在差了一大截。几乎所有的旧照片里,树木都很矮小而且稀疏,透过稀疏的林木就能看见裸露的黄褐色的泥土,极少灌木丛和杂草野蔓。要说西樵山最美丽的时候,应该是现在和将来,而不是过去任何时候。因为,近几十年来,西樵山总是处在良好的保护和科学的建设中。一、描绘湖光山色西樵山是泉之山,也是花之山,水源充沛,才能滋养出绿树红花,山才有生机和活力。泰山雄伟,登上玉皇顶才感觉到它是多么冷峻;华山险要,登上绝顶才感觉到它是多么寂寥;恒山奇绝,登高远眺,才感觉到它是多么焦枯苍白。西樵山泉、涧、瀑、潭、湖遍布山间,林深苔厚,郁郁葱葱,洞壁岩缝,储水丰富,古人赞之为“谁信匡庐千嶂瀑,移来一半在西樵”。据《西樵山传说》记载,明代大学士方献夫辞官归来,在西樵山设书院讲学,得知民愿后,出面组织山民劈山筑湖,汇合山中白山泉、翠岩泉和双鱼泉,集水成湖,从湖旁筑石成坝,引水成河,并亲自题名为“龙船窦”。方阁老建坝造湖,也许是一时兴发文人雅致,未曾料想,因此留下东天湖的浩渺烟波和湖光胜迹。建国后,政府开始对西樵山进行规划和建设。西樵山西北面有一处古火山口,旧名“广朗坪”,是个可耕可渔的地方,1951年,政府发动西樵群众在其北面修筑大坝,截住水流,使水域面积扩大数倍,形成了面积120亩的天湖。1981年,改革开放之初,西樵山民再度在天湖举行了中断40多年的半山扒龙舟活动,续写半山扒龙舟神奇故事。西樵山旅游部门还为此在天湖建了观龙楼,制作了一条长20米、龙身直径0.6米的水上金龙。天蓝水碧,群峰叠翠,湖山相映,天湖成为山中一道独特的风景。1958年,西樵人民公社刚刚成立,就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沿着西樵山麓修挖一条十余公里长的排洪环山沟,既充分发挥水利灌溉作用,又有效防止山体滑坡,保护了官山城区居民安全,直到今天,排洪沟还发挥着巨大作用。天清气爽时,背着手徜徉于排洪沟上,俯瞰官山老城区,半城山色半城花,静谧清幽,风光无限。数十年来,西樵山的水利工程建设始终没有停止过。从2009年到2014年,西樵山风景名胜区又投入数千万元用于山南环山沟工程建设。工程分三期完成,开挖出宽30米至200米的约7公里。这项工程集截洪、蓄洪滞洪、生态景观、森林防火等功能于一体,不但能为森林防火用水提供保障;遭遇暴雨时,能及时排洪,保护山体和附近居民的安全。改造后的环山沟沿堤已经建设成自然湿地公园,碧波荡漾,白鹭翔集,湖岸曲径环绕,花繁树茂,山水相映,四时游人如织,成为居民的亲水休闲之所。二、营造生态景观西樵山花繁树茂,自古就享有花山的美誉。唐代曹松《西樵书怀》有“半川残雾笼寒树”的诗句,明代李孔张《春日游西樵》有“翠浮烟树迷通路,红乱花枝正满林”的诗句,明代伦文叙《西樵游》有“远携书剑到樵西,一路花香趁马蹄”的诗句,康有为《读书西樵山白云洞》“日踏披云台上路,满山开遍杜鹃红”的诗句。在古人的笔下,西樵山绿树如茵,花香遍地。前人植树,后人乘凉。唐代曹松历经艰难险阻,从浙江顾渚山带来茶籽,种植在西樵山上,留下神话般的故事,西樵山云雾茶福泽西樵山民,曹松因此被敬奉为茶仙。曹松之后,在西樵山大面积种树造林的,恐怕是在建国之后。1957年,南海县人民政府成立了西樵山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西樵山的造林绿化工作,并组织群众在山上进行绿化造林。1958年1月,西樵农林示范场(后改名西樵山农场)成立。示范场成立后,职工们一方面广泛植树造林,一方面加强了对林木的管理,预防森林病虫害,严防森林火灾,随意砍伐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同年,成立了西樵山旅行服务社(为西樵山中国旅行社的前身),具体负责山中的农林生产和风景名胜的旅游服务事宜,许多主要景点得到修缮和管理,新的景点和旅游设施不断增加。但是,上世纪90年代,由于环境污染问题给西樵山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也由于病虫危害,西樵山的森林遭受过严重的破坏。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受有“松林绝症”之称的松突园蚧虫入侵,西樵山松林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松树从几棵到成片变黄、枯死。为了及时拯救和切实保护好珠江三角洲的绿肺,西樵山风景名胜区委托广东省林业勘测设计院专家为西樵山“把脉”,进行全面设计,精心规划,实施林相改造。从1999年到2003年,采用“开天窗”“环山割带”“环山带状疏伐”等形式进行林地清理。种植了潺槁树、大叶相思、凤凰木、铁冬青、鸭脚木等一大批具有岭南特色的乡土阔叶林种树,使森林呈现出季相特色,一改以往林相单调、景观凌乱的面貌,森林显现出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层次分明、多姿多彩的效果。这次林相改造工程历时20年,总投资3000多万元,共实施了8期改造工程,共改造面积8000多亩。在此基础上,西樵山风景名胜区又投资上千万元建设“三园一廊”赏花美景,形成了桃花园、茶花园、桂花园、杜鹃长廊这“三园一廊”美景,总面积上千亩,成为了岭南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赏花景区。目前,西樵山桃花园面积200亩,5000株桃花;西樵山茶花园面积250余亩,共有茶花品种近百种,约1万多株;新建设映山红杜鹃园,引进超过100个新品种,种植映山红杜鹃约3.5万株。2000年5月,西樵山风景名胜区开始了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的活动,增加绿化面积23000m,增加花基7000m,植树造林1500亩,使景区绿化率达到了95%。自2014年起,西樵山风景名胜区再次启动西樵山林分改造项目的建设,砍伐原有的桉树林,重新种植上了黄花风铃木、无忧树等开花类观赏性植物,目前,位于大坑村的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总面积达到471亩,种植苗木4万多株,覆盖树种达14种。如今环山湖景观带一幅色彩斑斓的风光画卷。仰望,群峰叠翠,林浪翻腾,满目青苍碧如茵;远眺,花海涌潮,姹紫嫣红,缤纷色彩惊艳眼球。行走在西樵山脚下4公里长的环山花海景观带,你一定会被漫山遍野的花儿所迷醉,所震撼。一片片,一层层,不同色彩的波斯菊在灿若黄金的风铃花间摇曳着,被蜿蜒的花间小径划分成七彩云霞般的色块,轻风吹过,波涛涌动,连绵起伏,如浪,如潮,蔚为壮观。西樵山森林景观初见成效,已经形成具有多品种、多层次、多色彩、多气味的高质量森林结构。因此,西樵山不但是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大氧吧,也是五彩斑斓的生态大花园。三、建设文旅小镇西樵山现代化景观建设始于何时呢?我们把眼光聚焦于1988年8月7日,这一天,西樵山被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樵山的地质地貌、自然水体、文物古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道路交通、客运索道、观光车、停车场改造提升,新景点的开发建设,景区森林绿化改造,以及各种特色品牌活动的举办等,都是从这一天开始拉开壮阔的序幕。1996年1月28日,黄大仙胜境园主题工程赤松黄大仙石雕圣象落成,举行开光仪式。此后,观音文化苑、黄飞鸿狮艺武术馆、宝峰寺、国艺影视城、南海博物馆、三湖书院等一座座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或景点横空出世,造就了一大批规模雄伟、特色鲜明的圣象、殿堂、牌坊、馆舍和一大批结构形式丰富多样、造型精美别致的亭台楼阁、轩榭桥舫。纵目山间,崇阁危楼与奇峰峭壁互相轩邈,飞檐翘角与怪石幽岩互相错落,锦阁流丹与红花绿草互相映衬,巧夺天工的建筑与鬼斧神工的天然美景完美结合,构成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图画。西樵山的美是需要懂得美而且具有强烈乡土情怀的人来呵护的。我在西樵看到了这样一群高瞻远瞩的策划者,看到一群才智技能和情怀兼备的建设者。他们中的多数生于西樵长于西樵,认同家乡的风俗文化和人文历史,热爱家乡的民居建筑、桑基鱼塘、水乡风情、龙舟竞渡、狮艺武术,乃至神灵般护佑着祖祖辈辈的祠堂庙宇和参天古榕。他们把湖光山色、岭南建筑、生态美景融合为一体,依托西樵山的美,挖掘出400亩水面的听音湖,开发出了同这美深度契合的观心小镇,把西樵的文旅小镇建设推向极致。听听这些诗意的名字:“岭南玉阁”“樵山瀑影”“叠泉织锦”“云影琼楼”“官山人家”“荷苑飞鸿”“南海梵音”“翰墨留香”;看看长168米,落差6.5米的樵山瀑影,是如此撼人心魄,令人陶醉,叫人流连忘返。随着风景区交通配套的进一步完善和智能服务功能的不断提升,西樵山还在不断进行着美丽的嬗变。嬗变中的西樵山,姹紫嫣红,芳菲无限,蓬勃而灿烂,妩媚而妖娆。备注:1、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和剽窃;2、本文部分插图,来自网络;3、欢迎投稿,邮箱1159492416@qq.com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a6lkbxOd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