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还藏着一个北海道这些新村的幼儿园里,藏着我们一代苏州宁的儿时记忆

二三十年前的苏州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 可能很多老苏州们的童年记忆 都是从老旧街巷和河边老宅开始的 当时苏州发展得很快 很多村落改成了小区,称为“新村” 和新村一起建成的 还有大大小小叫不出名的幼儿园 分散在各个新村里 相信有不少苏
原标题:这些新村的幼儿园里,藏着我们一代苏州宁的儿时记忆二三十年前的苏州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可能很多老苏州们的童年记忆都是从老旧街巷和河边老宅开始的当时苏州发展得很快很多村落改成了小区,称为“新村”和新村一起建成的还有大大小小叫不出名的幼儿园分散在各个新村里相信有不少苏州小宁和深度君一样都是在老新村的幼儿园里长大的新村里藏着这一代苏州人的儿时回忆从呱呱坠地到背井离乡脑海里关于幼儿园的童年记忆总是挥之不去老新村里的幼儿园似乎已经成为那个年代的专属名词这100个老新村里藏着这一代苏州人的儿时记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还没有成规模的高层小区和公寓。每个新村就像一个微型世界,所有的衣食住行基本都在新村里。那个时候新村大量涌现。据资料,1985年底,苏州城区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区(新村)只有16个,到2005年已增至51个,如今百余个新村定是有了。那个年代苏州还没有比较有规划的居民区,但是感觉彩香新村就规划得蛮不错的,当时街口的母子雕像有很多人喜欢去爬着玩。▲彩香新村街景▲彩香新村母子雕塑当时苏州市区的三元住宅区(曾名姑苏新村)一共有4个“村”,包含三元一村、三元二村、三元三村、三元四村,共100多栋。哪怕是现在看来,三元新村的规模也非常大,周围的幼儿园、小学、百货商场、邮电所等等配套设施非常齐全,换到现在的说法,应该称得上是“高配小区”了。当时,稍有规模的新村都会有自己的幼儿园。早上从家里出发走着去学校,用不了多久就到了。出生在新村里,成长也在新村里。住在新村里的苏州小宁是幸福的,只要早起就能吃到热气腾腾的早饭,不需要走几步就到幼儿园,幼儿园同学也是一个新村的,小的时候深度君从来不缺玩伴。不上学的日子还能被阿婆牵着去逛菜场买好吃的,几乎每家每户都有阳台,天气好的时候阿婆会晒晒被子,最喜欢闻晒过被子的香气。东环那一片还有一个东港新村,算是年代久远规模较大的小区之一了,周围还有苏安新村、娄江新村、永林新村,这些大大小小的新村多到数不过来。▲1994年的东港新村有些新村听着就很有年带感——解放新村、红旗新村;还有有以街坊命名的——37号街坊(双塔小区)、16号街坊、10号街坊;有用花卉命名的,总感觉自带香气——桂花新村、梅花新村、玉兰新村、木杏新村、莲花新村;有以道的名称命名的,一提到就知道大致位置——三香弄8号、相王路30号、劳动路95号、十全街21号……▲十全街▲37号街坊还有友联新村(一村、二村)、苏锦二村、苏锦一村、养蚕里村(曾名航运新村)、湄长新村、清塘新村,新苏新村、永林新村(原名新苏新村)、菱塘新村、胥江新村、桐芳苑、大龙新村、娄江新村(曾名东风新村)、永林新村、杨枝新村、相门新村、观景新村、翠园新村、彩虹新村、宏葑新村、姑香苑……▲90年代建设中的苏州可能很多人都和深度君一样怀念在新村幼儿园上学的那段日子,童年所有的美好记忆似乎都走不出新村。我们这一代的苏州小宁都是在新村的幼儿园里长大的那时候的幼儿园,操场还没有塑胶跑道,儿童乐园的设施也没现在这么丰富,只有秋千、单杠、跷跷板等一系列最传统的设施。也但是在那里我们遇到过人生第一位老师,第一批同学。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关于老新村幼儿园的记忆一直没有消逝。小辰光,幼儿园、小学都是在新村里,同班同学几乎都是一个新村里的,一起蹦跶着去上学,放学再一路嘻嘻哈哈结伴回家。小辰光,感觉生活比现还要方便,菜市场都在新村附近。美食家蔡澜曾说过,每到一地,必要逛一下当地的菜市场,菜场算是苏州市井气最浓的地方了。每次幼儿园放学,最爱和阿爹好婆逛的也是菜场。萝卜丝饼、蛋饼、茨菇片、糖藕……没有什么层次分明的口感,菜场也没有干净清爽的环境可言,那个时候才上幼儿园,太小也不懂什么叫“烟火气”,记忆留到如今,只记得各种不知名小吃的美好滋味。放学回家就算不去菜场,路上一听到油炸的滋啦声,就拔不动脚了。总喜欢买炸里脊肉和各种炸串,还有5毛一袋的冰激凌,1毛钱一个的星球杯,以及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小零嘴。记忆里的味道,总是找不到替代品。老新村里的童年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如果有台时光机,仍旧想回到当时自己曾经念过的幼儿园。你儿时上过的老新村幼儿园,现在还在吗?你儿时上过的老新村幼儿园,还在吗?01三元二村&三元新村第二幼儿园新村来的时候,幼儿园就有了这么多年过去,曾经的姑苏新村已经更名为三元二村,一踏入新村便能感受到原本苏州人地道的生活气息。但不同于以往,这几年三元二村的翻新将小区弄得整整齐齐。而陪伴三元二村长大的,便是这家三元新村第二幼儿园了。从路边远远的望过去,便能看到一抹粉色,里面的游乐设施早就进行了更换,时不时能听到小朋友们伴随着钢琴声唱歌的声音。据开了20多年的理发店阿姨介绍,虽然她在这里开了很久的理发店,但是幼儿园开的时间更久。附近的老人们也会剪完头发去接囡囡,很多老人家的孙子孙女都是在这的幼儿园读书的。而第一户搬来的老奶奶,可以说是看着这个幼儿园开起来的。她说以前这个幼儿园就这么大,到现在都没有很大的变化,几个月前粉刷了一下幼儿园的外墙,才稍让人觉得耳目一新。02彩香新村&彩香幼儿园女儿孙女都读的这个幼儿园彩香新村的配套从前就很完善了,马路上的杂货铺、理发店、五金店等等涉及生活所需的小店。所有的汽车都整齐的排放着,无论老少,都在用心呵护自己的新村。幼儿园门口是不允许停车的,路边摆放了一些路障与警示牌。一位住了30多年的老阿姨跟深度君聊到:“我们这个新村是80年代就建立啦,彩香新村有五个区,一个区就有29幢了,将近算下来要快1000户人口了。”“小孩子么现在都出去工作了,户口还在这里,但不住在这里了。很多老人都住在这里,出行什么的还是蛮方便的。我女儿孙女都是读的这个幼儿园,以前女儿都自己走回家的,现在都要接送了。”深度君记得小时候上学,独自回家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放学之后还喜欢去附近同学家玩一会。但现在,出于安全考虑,学校推出了人像识别的机器,要通过刷卡识别才能接送小朋友。每天快到三点钟下课时间,学校都会有志愿者轮流值班,专门划分一块区域方便家长来接送孩子们上下课。03苏安新村&苏安幼儿园由敬老院变成的幼儿园刚走进苏安新村,似乎已经能够闻到哑巴生煎的香气,各种网红老店都让苏安新村成为了融合两代人的新村。里面还设立了一个小公园,可谓是爷爷奶奶的跳广场舞的好去处。据苏安幼儿园值班的保安大叔介绍,苏安新村89年就建成了。而这个幼儿园原来是敬老院,随着新村的建设也逐渐变为了幼儿园。恰巧苏安幼儿园这几天要开运动会,学校里都装饰了彩带与气球,五颜六色的煞是好看。每逢放学的时候,老师都会领着小朋友在门口举牌子,等待家长的到来。看到这一幕也是勾起了深度君满满的回忆,小时候最期待的一刻就是放学了。04东港新村&东港实验幼儿园都是地段生才可以上的幼儿园东港新村还是记忆里的模样,时间于它似乎没有留下太多痕迹,新村里的烧饼店、羊肉汤店也是一开开了二十几年。一到放学的点,爷爷奶奶都迫不及待来接孙子孙女们了,幼儿园门口满满当当的都是人。接孙子的本地阿婆告诉深度君,东港实验幼儿园开了十几年了,在这里上学的基本上都是在东港新村出生的孩子,而这个幼儿园也只有地段生才能上。“现在接送小孩,都是要刷卡的,保安看到了才能把小孩交给我们。”而每天来接送孙女下课的阿爹,都会带着宝贝孙女去附近的汤团店吃点东西休息一下,再慢悠悠地走回新村。05夏园新村&夏园幼儿园幼儿园变得更大更洋气了作为园区改革开放第一批拆迁来的徐家浜、夏园新村,现在可谓是大变样。五层楼的老房子都重新刷上了一层漆,车辆进入口都有自动栏杆,跟现代建设的小区几乎没什么差别。住在附近的爷爷称:“我孙女十几年前就是在夏园幼儿园读书的,现在都工作了。现在的幼儿园跟以前是完全不一样了,前几年的时候重新造了翻新一下,根本认不出来了。”06沧浪实小附属幼儿园五彩缤纷的幼儿园沧浪实小附属幼儿园是苏州一所一类幼儿园,幼儿园的名字也是有七种不同的颜色搭配起来。据保安大叔介绍,很多家长都想把孩子往这所幼儿园里面送。但幼儿园对于学生还是有一定的要求,在这里上学的小朋友们大部分也都是地段生。接送孙子的阿婆,一看到孙子出来了,两眼都放光了。连忙将书包拿在手里,生怕累着了上学了一天的孙子。走喽,回家喽。07南环新村&南环附属小学幼儿园改造过后的幼儿园靠近汽车南站的新村,这两年大部分老房子都拆了,重新建造了高层。一下子,年轻一辈与老一辈便共同住在一个新村里了。这附近不止有南环附属小学幼儿园,还有南环实验小学以及南环中学。路边的街道也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做“校园街”。这几年重新翻修了一下,现在的南环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可谓是换了副面孔。08钟楼新村&双塔幼儿园拥有两个幼儿园钟楼新村相比于其他新村,已经是属于比较老旧的了。但地理位置当真是极好的,附近不仅有双塔幼儿园还靠近苏州第十中学、苏州大学,可谓是“文人墨客”居住的最佳地点了...双塔幼儿园总共分为两个幼儿园,靠近凤凰街的为总部,稍微大一些,一共有12个班级。分部稍微小一些,总共是7个班级。接小朋友的阿姨:“一放学,学校就会把刷卡机搬出来,让我们都刷卡接孩子。安全措施这方面还是蛮到位的,不用担心囡囡被坏人拐跑。”双塔幼儿园钟楼分部,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着体育活动。当年那些大大小小的幼儿园里,有些还在,有些被重新翻新过,还有一些从老新村里永远消失了,一起消失的还有曾经在幼儿园里长大的“新村人”。现在的新村里只剩下老一辈父母了小辰光总感觉新村就是一个微型世界,阿爹好婆爸爸妈妈还有幼儿园的小伙伴们会和自己一直在新村生活下去。但是几十年的时间过去,新村已经太老了,很多人渐渐搬离了这里。有些新村像南环新村那样原地重建,如今还是崭新的模样。有些已经破旧不堪,残缺的玻璃、斑驳的墙面、上锈的大门……时光在新村留下的这些痕迹见证了一代苏州人的出生与成长。不管新村外怎么瞬息万变,新村里的生活似乎从未改变过,还保留着原本的市井气息,老一辈们还是爱在新村里约上好友一起下棋打牌,过着惬意的慢节奏生活。新村里的新面孔——一些刚毕业的学生们和外来务工的打工者,也是从在老新村租房开始慢慢融入这座城市的,上下班时总能看到新村里的热闹景象。清晨的蛋饼和凌晨的夜宵,一直安抚着每个“新村人”的心和胃。但是我们这一代的苏州小宁,小辰光在新村里的那些日子,是再也回不去了。人文记录|苏州的过往,总是让人念念不忘内容来源:深度君实拍采访、《苏州市志》图片来源:老照片来自《苏州市志》和《苏州百姓图录》深度君实拍、网络、未能一一找到出处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a6lngNjw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