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你一天要讨好多少人?

“ 你多久没做自己了? ” 坐在对面的朋友郑重其辞地给我抛来了这个问题,让我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一是我不知道他说的自己是指什么,二是无论他指了什么,我都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朋友看出了我的疑惑,于是补充道: “昨晚躺在床上,突
原标题:你一天要讨好多少人?“你多久没做自己了?”坐在对面的朋友郑重其辞地给我抛来了这个问题,让我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一是我不知道他说的自己是指什么,二是无论他指了什么,我都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朋友看出了我的疑惑,于是补充道:“昨晚躺在床上,突然发现自己好久没吵过架了,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即便是面对爱人,也因为怕对方不高兴,所以一味忍让。”“我觉得自己就是个‘讨好者’,这让我觉得不真实,靠着忍让得来的友情也不真实。”朋友说的“讨好者”已经是个挺老的词了,它还有个词叫“讨好型人格”。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还是在奇葩大会上,蒋方舟在谈到自己的过往时,说自己曾是个“讨好者”。“在两个人的相处中,我好像都不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不会去跟对方争吵,非常地害怕冲突,非常害怕让别人不高兴。”她希望能被所有人喜欢,即便那个人自己并不喜欢,但还是会希望能被他所喜欢着。我家里有两个哥哥,小时候因为家里经济条件的原因,老妈总会把我们寄养在亲戚家里。有时候一个礼拜,有时候是一个月。也因为这样,我从小就很懂事,会帮着干家务,摘菜花,有时候还会跟着一起下田去抓“水鸡”。慢慢地,也懂得察言观色,也学会了耍嘴皮子,讨人喜欢。婶婶买了新发夹,会夸她戴着好看;表哥写作业,会夸他写的字好看;会当着大家伙的面,夸饭菜好吃。得益于此,我成了三兄弟里最讨喜的,也成了爸妈眼里最省心的。虽然现在想来,那时的我确实有些“绿茶婊”。其实我也不想这样,但我更不想被亲戚讨厌,不想给父母添乱,所以只能假装懂事,强迫自己乖巧。后来人长高了,家里经济也回暖一些,于是上了学校,成了学生,交了朋友。可那种希望能被人喜欢的感觉,却再也摆脱不了了,做什么事都会在意别人的看法,说什么都顺着别人的意。别人不想扫的地,我一个人扫了;别人不想摆的桌椅,我一个人摆了;别人不想做的作业,我写完借给他们抄了。我的字典里好像就没有不字,所有事都是“可以”,“好的”,“没问题”。即便很多时候心里想的都是:“你们自己做吧,我不想帮你们。”可到说出口的时候就变成:“好的,没事,交给我吧!”一味的讨好,一味的迎合,确实让我交到了很多朋友,但也让我变得矛盾,受了委屈只敢关在房间朝自己撒,觉得难过了也不敢说,需要帮忙也不敢提。我成了一个积极乐观、待人友善的人,成了一间行走的万事屋,成了一个精神上的cosplayer。扮演着别人喜欢的一切角色,唯独做不回自己。所以,我特别羡慕那些敢把情绪都挂在脸上的人,所有的情绪都能表达,所有的情感都能抒发。这让我觉得很真实,他们就像是王小波笔下那只特立独行的猪,而那个时候的我,不过是一只只会摇着尾巴乞求喂食的猪。不过好在,现在的我已经逃出了猪圈,没有成为案板上待宰的肥猪。我们都不愿意做一个事事听从别人决定的人,因为我们是会思考的,会有意见,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因为没有自信,我们放弃了,因为害怕对方离开,希望得到对方认可,我们放弃了。选择拼尽全力,千方百计地去讨好,就算牺牲自己的时间或是感到很疲惫,也要去照顾、帮助别人。去迁就和退让,去成为一个讨好型人格,选择随波逐流。但其实,没有谁离开了谁就活不了,除了婴儿,谁都不用说一定得靠着谁活着。我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尽管这些特点可能不够完美,可能略有瑕疵,或没有太多的价值,但它依旧属于我们,每个人独有。我们总说要乐于助人,要友善相处,可是我们也要保留有自己的底线。拒绝是每个人的权利,你自己的感受比别人的需求和感受更重要,这并不是自私。讨好别人而放弃自己的边界,别人也不会因此而喜欢和尊重你,所以用不着为了别人的喜欢放弃你全部的骄傲。正如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上说的:“真正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所以,不要在意太多,为自己而活。毕竟光是做好自己,就够我们花上一辈子的心思。☰图片《非自然死亡》☰☰音乐《荒岛》谢春花☰文章转自深夜Whisper,说很酷的事,做好看的人,和你一起探索恋爱的态度。微信公众号:深夜Whisper(ID:whisper460)。转载请联系公众号授权。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GLqXw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