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蘸水面 “扯”出国际范儿_杨凌_小麦_育种

提到杨凌,总有一根绕不开的面——“蘸水面”。 一盆清透的面汤中,热气腾腾的沉浮着几根长面,碧绿的青菜叶点缀其中,看上去清白分明,很是清爽。白皙柔软的面条在五彩斑斓、口感丰富的蘸汁中一蘸,“吸溜”一口,口齿间不仅充斥着酸辣咸香,面香味儿也令人

提到杨凌,总有一根绕不开的面——“蘸水面”。

一盆清透的面汤中,热气腾腾的沉浮着几根长面,碧绿的青菜叶点缀其中,看上去清白分明,很是清爽。白皙柔软的面条在五彩斑斓、口感丰富的蘸汁中一蘸,“吸溜”一口,口齿间不仅充斥着酸辣咸香,面香味儿也令人回味无穷。

4月8日上午9:30,2023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蘸水面大赛暨品鉴活动将在杨凌国际会展中心南广场举办,广大群众将能“咥”到“面白薄筋光,汤汪蒜辣香”的杨凌蘸水面。

一根蘸水面,半部种业史。要讲杨凌蘸水面,须从杨凌小麦说起。毕竟优质小麦带来优质面粉,而优质面粉又催生出叫得响亮且倍有面儿的“杨凌蘸水面”。

众所周知,杨凌小麦育种历史悠久、育种技术领先、科研资源丰厚、产业优势集聚。多年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及多家育种企业的努力下,杨凌在小麦良种选育、良技集成等方面卓有成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专家张正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搞育种不只是考虑产量,更要培育出具有特殊品质、营养的小麦,不仅要让百姓吃得饱、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

一粒种子的诞生,承载的是小麦育种家夜以继日的钻研和努力,是百姓的温饱和梦想,更是一座城市的生命与活力。而让人们津津乐道、口口相传的杨凌蘸水面,正在奋力展现一粒“杨凌种”的科技力量。

俗话说:“碗中天地宽,面里有乾坤”。一碗蘸水面里的乾坤,不仅“扯”出了“西农979”“西农511”“武农981”“武农988”等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更是“扯”出了满满的“国际范儿”。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的落地以及杨凌综合保税区的设立,杨凌融入国际“朋友圈”的步伐不断加快,一粒小小的“杨凌种”,已播撒在越来越多的“国际田”里。

作为第一批在哈萨克斯坦联合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专家之一,张正茂带领团队在一片仅数亩大小的试验田里进行麦收时表示,把一粒小麦良种输出到丝路沿线国家和上合组织国家,在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帮助他们提高产量的同时,也增加我国粮食进口,缓解粮食压力。

2017年,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该集团不仅在哈萨克斯坦租赁土地种植农作物,还开展了订单收购和面粉加工业务,将面粉和油脂等农产品运回中国销售。

在第六届丝博会“一带一路”农业贸易与乡村振兴论坛上,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董事长贾合义在涉农企业“走出去”经验分享时表示,集团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创建的新型农业合作模式已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校企地”三方合作模式已在哈萨克斯坦形成了150万亩的订单种植面积。

在这“一来一往”间,农业科技的“同频共振”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双赢”局面。而众多小麦种子就像排成的一根根经纬线,将双方农业串联互通。这也让杨凌蘸水面成为最先的受益者,摇身一变成为美食界的国际“弄潮儿”,增添上了一抹浓郁的“国际化”色彩。

记者:谷幸

编辑:翁瑞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Z1J8r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