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夏季】小暑至,盛夏始!_暑热_人体_正气

小 暑 盛夏始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 2023年7月7日16时31分进入小暑 这一天是农历五月二十日 小暑物候 一候丨温风至 进入小暑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丨蟋蟀居宇 小暑五日后,由于炎

盛夏始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

2023年7月7日16时31分进入小暑

这一天是农历五月二十日

小暑物候

一候丨温风至

进入小暑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丨蟋蟀居宇

小暑五日后,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跑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

三候丨鹰始鸷

老鹰也因地面气温太高只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特点及养生事宜

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小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两个节气。二暑所在的六月被称为焦月、溽月。焦月体现的是暴晒的暑热,溽月体现的是闷热的暑湿。所以,暑有两个属性——热与湿。

01 暑热

暑热者,夏之令也。大行于天地之间,人或劳倦,或饥饿,元气亏乏,不足以御天令之亢热。

——清代医家 王安道

暑热是一股火热邪气,一旦侵入人体传变迅速。“壮火食气”,暑邪会伤人正气,同时极耗人津液,故多有壮热、汗多、口渴等阳明气分热盛证候。故清代名医叶天士说:“夏暑发自阳明”。

暑热致气阴两伤、热邪在内。故治以益气、生津(同时敛津以减少其耗散)、清热。一些传统饮品如生脉饮(西洋参3-5g 麦冬10g 五味子2-3g,开水冲泡代茶饮)、酸梅汤、茅根竹蔗水就都是预防暑热为患的最佳选择。

02 暑湿

“暑必夹湿”,是因为夏季雨湿较多。夏至五月一阴生,这一阴的体现就是湿气。天暑下逼,地湿上蒸。受暑湿会阻滞人体的气机,其主要表现为胸痞、身重、苔腻等湿邪中阻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引起腹痛。

祛暑湿的方法主要是芳香化湿和淡渗利湿。暑湿困于中焦,可以芳香之品化湿浊之气,并行气开窍。如荷叶煮水,能清香化湿,升清降浊,调顺气机。湿重的,必须配合淡渗利湿,将湿和热从小便排出,如赤小豆加薏米(胃寒者慎用,或用寒性较轻的炒薏米)的组合。常见的消暑祛湿食材还有白扁豆、玉米须、冬瓜、西瓜翠衣(就是西瓜皮)等。

03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夏日固有暑热、暑湿邪气,但容易患暑病的人,必和自身内在元气亏虚有关,内虚则外邪易侵。所以,除了日常的饮食调理,调整心态情绪,减少精气的消耗,以及远离酷热和湿浊的环境都非常重要。

04 暑证之急与快

暑证以急性病为多,传变亦快。若发病急骤而剧烈,高热或霍乱(上吐下泻),需要及时就医。在没有辨证准确的把握下,就连藿香正气水(适宜于夏季暑湿兼风寒者,简单来说就是夏季的风寒感冒,若偏热偏火者不宜服用)这类非处方中成药也不宜随便用。

特别介绍——三伏

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

——《汉书》

“伏”的原义是指,夏至之后阴气开始长,阳气开始消,阳气虽然在走下坡路,但还是远远比处于上升期的阴气要盛得多,所以阴气就只能潜伏着。

“伏” 标志着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伏的确立是按照干支纪日来推算的。从夏至日开始计算,第三个天干为“庚”的日子叫“初伏”,过十天逢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的叫“三伏”。

2023年

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

2023年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

2023年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末伏:

2023年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现在最盛行的“三伏贴”,是指在夏季三伏天,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期,采用天然中草药运用特殊工艺制备纯中药膏剂,以气相应,以味相感,通过中药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以鼓舞正气,驱散体内阴寒,恢复机体阴阳平衡,增加抗病能力,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又称“三伏灸”。

此法源于《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且偏虚寒的疾病,一定要记住偏实热、湿热、阴虚火旺的体质是不适合三伏贴的。

伏者,隐伏避盛暑也。

——《史记正义》

“伏”也是人们在三伏天起居养生的应遵循的方式。比如:

尽量不要在午未时(11~15时)这段最炎热的时间出门,伏在屋里(汗是要出的,但不要过度);

不可太晚睡或熬夜,子时(晚上11点)之前睡就是伏;

生活上不要太操劳,换言之,就是要调伏心态和情绪。

顺时食养

进入小暑节气后,来到了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暑邪具有热和湿的双重特点,容易伤津耗气,所以最宜补气生津。

# ONE

小暑汤推荐——酸梅汤

材料:

乌梅50g,山楂片30g,陈皮10g,桂花10克,冰糖或白糖适量,清水2升。

做法:

①将乌梅、山楂、陈皮冲洗干净,加入适量清水浸泡半小时;

②桂花装在箅子里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③把泡过的乌梅、山楂、陈皮倒入锅内再加入2升清水大火煮沸,加入桂花和冰糖(白糖),加盖换小火慢煮半小时。

④将酸梅汤滤出放凉、盖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后即可饮用。

功效:

养阴生津、开胃消暑。

稿件提供:中医科 李波

页面编辑:宣传中心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Z2DXr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