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专访36氪专访|周航:我现在主动不去看和出行有关的项目

(感谢邱晓芬对本文做出的贡献) 早在两年前36氪就写过周航,在这篇名为《易到创始人周航:我的失败与伟大》的稿子中,36氪详细梳理了从创立易到用车,到把公司卖给乐视,再到自己逐渐淡出的过程中,发生在周航身上的一切。 其中提到了一个细节,2
原标题:36氪专访|周航:我现在主动不去看和出行有关的项目(感谢邱晓芬对本文做出的贡献)早在两年前36氪就写过周航,在这篇名为《易到创始人周航:我的失败与伟大》的稿子中,36氪详细梳理了从创立易到用车,到把公司卖给乐视,再到自己逐渐淡出的过程中,发生在周航身上的一切。其中提到了一个细节,2016年春节,周航拜访徐小平,后者劝他写一本书讲述创业经历,“让创业者们知道什么路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这句话打动了周航,他对世俗的成功没有太强的感受,反而更像向世界分享一个关于自己的鲜活的,不带戏剧化的创业故事。今年,这本名为《重新理解创业》的书出版,作者周航在其中分享了自己在易到创业中的失败、经验和教训,“我终于能够给自己一个交代了,并且彻底地将过去的一段往事放下了”。两年时间里,周航发生了一些变化,最直观的就是身份转变——彻底退出易到,加入顺为资本担任投资合伙人。过去,他喜欢吐槽一些创业者,“一上来不聊自己创业的内容有多好,而是说自己公司又融了多少资金、公司值多少钱”,这些他曾经不喜欢讨论的内容,如今构成了他日常工作的底色。还有一些不那么明显的变化,过去他总是质疑自己的领导能力,到了最后,“就是彻底的否定,我不喜欢我自己了,团队也不喜欢我了”,现在,他觉得,“从骨子里还是想重新找回领导力的”。不过,他刻意避开了去看跟出行、车和O2O有关的项目,因为无法从中获取新的知识。他不排斥继续创业,但是那可能是自己七八十岁时再去做的事情,“毕竟人都能活到120岁了”,即使如果再去创业要做什么,他到现在都没有想明白。一些无法改变的性格依旧在他身上闪现,例如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忍受不了“笨”;不喜欢随波逐流;好奇心是他探索世界的驱动力,而非利益;仍然喜欢从0到1的事情,而不是从1做到100。以下是36氪专访周航先生的实录,经过36氪编辑整理:聊写书:我没有义务去讲故事,我只想分享我的认知36氪:《重新理解创业》这本书后来写成的契机是什么?周航:最早应该是在2016年的1月。第一次跟徐小平谈起来这个事情,是他建议我写的。但是我没写过书,也不是专业的写作者,不知道从何开始做起这个事情。如果只是写一下易到的事情,说自己犯了什么错,好像也没什么意义,因为这些事情在当时之所以那么选择那么判断,肯定有当时的局限性。而且我一直在想,我是不是可以做到比较坦然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了。当时我的心态不是很着急,事情一拖拖一年,16年就是这个状态。2017年1月我在湖畔大学,马云说湖畔大学是一个学习失败的地方,但很多时候大家只是把它当做一个口号,大部分人没有当真。大家都是啥火就关注什么新现象,VR火关注VR,网红火的关注网红。直到有一次大家七嘴八舌讨论,说咱们还是得学习失败,话题讨论了一天就收拢到了这,那一天我突然好像就有点开悟的感觉,我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我学习失败的意义,不是为了避免失败,当然可能也跟我前一年心态上的准备有关系,我当时提出说,学习失败的真正意义是接受失败,解决失败,放下失败,然后从失败中学习,真正的意义是为了以后做得更好。36氪:什么事让你真正下决心动笔的?周航:在湖畔第一次说了咱们应该怎么认识失败,大家很有共鸣。我就说既然这样,第一次就我来做(一个分享),约定了2017年3月份,给我留了半天的时间。后来我就写了一篇小文章,叫《重新理解失败》,但是那个分享做的并不是特别好。36氪:为什么?周航:大家觉得你不停在说这些概念,我们想听故事。我当时就在课堂上跟他们有争执,我说凭什么要跟你们说这些故事,我没这个义务。我有什么义务和动力要把自己扒光,让你们来评判我呢?那次我做完了以后其实心里是很不高兴的,也很受伤的。但是有一个收获,我对领导力有了重新的理解,然后我就踏踏实实的每两个月就集中想一个问题,想战略问题,竞争问题,想品牌问题,这些也在后来出现在了书里。另外,2017年1月份到3月份有一个很好的对话对象梁宁,我俩那段时间经常聊天。我当时对自己的领导力最没有信心,我觉得自己完全领导不了任何人。等于我当时就开始慢慢聚焦到这个问题了。36氪: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管理能力有问题的?周航:做易到的过程中就越来越自我否定了,团队的士气后来也不行了,凝聚力也没有了,队伍也没有战斗力了。尤其是看到对手们融资,我自己很多团队成员很受伤,觉得我很挑剔,然后我就感觉我不喜欢自己,团队也不喜欢我。36氪:你怎么评价自己,某个时刻是个特别挑剔的人么?周航:感觉很复杂,人有多面性,可能别人评价你视角都不一样。我经历过几个阶段,我第一个公司也是这个情况,我当时安慰自己,是他们不够聪明,不够上进,我就觉得如果我再去做一个新的行业,要跟更聪明更进取的人在一起。我很适合跟聪明人在一起,我受不了笨还有蠢这个事儿。第二个阶段我发现聪明人也不喜欢我了,根本就不是他们聪不聪明,是我自己就是不行,完全的自我否定。那到了现在又不一样了,又有了一些新的认知。觉得自己其实还是挺有管理能力的。36氪: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周航:去年年初我和梁宁聊天,刚才提到这一点了,其实我们聊了很多关于领导力到底有没有模型,以及所谓的感染力是什么,到底什么是人格魅力。然后我又结合自己过去的一些真实感受,我觉得我可不愿意当老大,累死了,当老大意味着要把你们都要照顾好,我心里也有委屈,谁能来照顾我呢?你开始面对自己并且坦诚了以后,你就会把自己内心中很多真实的感受和真实的想法激发和表达出来。当时我们谈到这种话题的时候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算是和自己和解的一个过程。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写这个书?我说我写完了我就放下了,真正的彻底放下了。16年的状态是我天天都在反思,指责自己,恨不得写个罪己状。但是好像我又想放过自己,我的骨子里还是想重新获得领导力的。那后来我就发现,领导力没有一个标准的模型,像梁建章就真的太不擅长表达,我跟他关系算是走得很近的了,我都经常惶恐自己最近是不是哪又没做好,你都不爱搭理我了,对吧?其实他就是这样的人,携程的人待他如待神,领导力太强了。36氪:书里有一些公司的名字,你用的是拼音首字母来代替,有一些却用了真名,为什么要这样?周航:用正常的(真名)都是描述比较正面的,如果全都用拼音的话,事情也交代得太不清楚了。36氪:但你用拼音来指代,会不会反而让人觉得你对一些事情其实还是很介怀的?周航:不是我介怀,而是说我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可能不是事情的本貌和全貌,而且这些看法也只是我对某一件事情的看法。我把一些事情写出来只是为了支持我的观点。至少到目前没有人找过我麻烦。36氪:你用了很多笔墨来解释什么是失败,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精力来解释这件事呢?是你自己还有不确定的东西吗?周航:我觉得太需要解释一下什么叫失败了。我在中国和美国都待过,非常强烈地感受到这两个国家对失败的态度截然不同。没有人不追求成功,但是作为中国的创业者,我太知道大家害怕什么,恐惧什么,大家太恐惧失败了。所以很多人不敢做真正有开创性的事情,失败了也不敢承认,很多企业家公司都已经不行了,但是怕外界看不起,所以就干耗着,就是不把公司关掉,这不浪费生命嘛。我最害怕的就是大家在创业的过程也不享受这个过程了,老想成功。一旦谁融资了,谁上市了,一堆人在那恭喜。你说这有什么意思?我们从来不去谈论产品的创新性,我们谈的都是又融资了。我觉得这个创业氛围特别不好。聊做投资:跟车、出行、O2O有关的事,我就故意不主动去看36氪:您现在主要看哪些领域会多一些?周航:我现在干什么事情会比以前更任性,我一定要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我特别不愿意重复自己,所以说跟车、出行、O2O有关的事,我就故意不主动去看。36氪:但是你在这些领域有很多VC没有的经验。周航:我干嘛要重复自己?对我而言借助一些经验资源、人脉更快速地成功,这不是我对成功的定义。我的定义是又看到了另外一片天地,给我兴奋感和收获感特别大,这种感觉是说,我干了一件过去不了解不懂的事情,它给了我什么启发,这种反而有一种特别的快感。36氪:所以你还是更喜欢做从0到1的事情,而不是从1到100?周航:对,其实我也接受了我骨子里这一点。我从0到1的是特别兴奋。36氪:什么样的创业者会特别吸引你?周航:我比较喜欢跟年轻人聊,90后找我,我比较愿意见,一个70后找我,说实话我见的概率就低一些。我比较关注我能不能从一个人身上学到东西,我觉得现在年轻人给我的启发比老年人大多了。36氪:你最近看到的比较有意思的项目是什么?周航:昨天就见了一个特别好的,就是很小,公司都还没收入,也没有几个人。他们做互动阅读。我们原来看一本书,看就好了,现在可能到了一个章节就好几个分支,比如两个谈恋爱了,可能线索一就两人分手了,线索二男主死了,线索三第三者插足,不同的分支由读者来决定。我觉得这太有意思了。如果又来个O2O的项目,你说我有兴趣去看吗?我很早就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也吸收不到什么营养。36氪:什么样的创业者你会特别讨厌?周航:站在创业者立场,大家肯定都希望自己的估值更高,拿的钱更多,投资者要的权利更少。这无可厚非,其实我更看重的是诚信,谈完了,定了就定了,不能回头再去找B谈,和B谈完了又过来给我们使很多心机,这在我这肯定不行。36氪:转行做投资,有什么心理上的障碍?周航:非常的多。今年年初时,我跟雷军聊过一次,他就说咱们创过业,做投资还有优势。但是他给我泼了个冷水,从创业者真正转为成功投资人还是凤毛麟角。我当时一方面觉得心里不服,另外一方面就是也没投出名。比如你也跟我谈个项目,我就会把自己代入进去,我就老想如果是自己做这个项目的创业者,我会怎么做。36氪:你会告诉创业者你的想法吗?他们会虚心接受么?周航:我会直接告诉他,我是怎么来想的。很多创业者的谦虚都是表面的,都说我回头好好想想。36氪:如果你遇到一个和自己气场不太合的创业者会怎么做?周航:聊完就请他离开,我很坦诚的,不喜欢就是不喜欢。36氪:每天看很多不靠谱的项目,会不会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周航:你说得对。这点很让人沮丧和痛苦。36氪:但是很多投资人还是会强迫自己保持理智,用大量的数据来分析一个项目要不要投资。周航:我觉得这是假理智。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我们不是不看数据,我们对数据的敏感性比很多人都强多了,这是很基础的东西。但是如果不知道项目的内在结构是什么,你就用个套路的方式看数据,看MAU,GMV,这就是业余选手。有哪些业务该看市场,哪些业务不看市场,这些都是要思考的。36氪:你的书里提到过你之前不能理解的一些投资人,现在能理解了么?还是觉得很多投资人就是不合格的?周航:我觉得整个市场上,真正好的创业者和好的投资人,其实都是凤毛麟角的。36氪:投资是你现在最想做的事吗?周航:还不是吧,我目前也在找。就是说首先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当然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要追求卓越,要享受这个过程,至于它大不大,能不能做到,本身也有自己的天命所在。36氪:现在你的心态会更平和么?哪怕是遇到不那么聪明的人?周航:我觉得过去的不平和,是你对人家有鄙视以后的一种智力优越感,现在没有了。因为我看自己过去也很傻啊,在投资人面前要不就自以为是,要不就是去掩饰一些问题,其实你看到别人的现在就像看到你自己的过去。36氪:你说过20多岁的失败是用来买成长的,现在呢?周航:20多岁时会聊以自慰,说我已经损失这么多了,不能再指责我。现在呢我觉得对待成败这个事更成熟了,它和成功不是对立的关系,它本身就是你人生不断经历的课题。我今天早上跟一个创业者聊,我觉得他很有压力。但我恰恰看到了他几年以后巨美好的未来,我觉得他现在犯的一些错误必然会犯,但他一定会从这些错误中学习到很多,我就告诉他,我看到了你五年以后特别牛逼的未来。36氪:他自己相信这件事么?周航:半信半疑吧。36氪:我记得你之前说,很不喜欢一个创业者上来就说自己的公司估值多少,以及融资这些事,现在你做投资,不得不关心这些内容的时候,你心里会抗拒么?周航:我觉得恰恰不是。你现在越是做投资,越应该关注事物的本质。我经常会想一个问题,它大小咱先姑且不论,我就一定会特别关注一点,说这个业务要想发展,那个最核心的驱动力到底是什么?是产品、是技术、是营销是品牌是规模。36氪:一般创业者都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哪种回答可能会让你满意?周航:我觉得大多数的创业者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36氪:当年有投资人说你跟易到气质不太合,到底哪里不符合?周航:运营驱动的O2O都是很接地气的,线下拼刺刀、互相黑互相伤害。这段时间我见了几个做O2O领域的,特别有意思,好精彩的商战。回过头来看,你看大家就是互相伤害起来毫不脸红。聊创业和反思:大家有共识的东西都不太值钱36氪:2017年初你还在易到挂职,当时就已经决定好去做投资了么?周航:其实那时候我早就不在易到了。但我跟顺为是2017年春节前后才开始谈的,大家很关心我,包括雷军总,他们是过来人,知道我把公司卖了,就问我接下来有什么想法。我问过雷军,当年从金山出来是怎么考虑的,因为我觉得和他之前的一些经历比较像。当时大家都比较关注连续创业者,问你接下来干什么,我投你啊,大概就这意思。但是我真的没想好要干什么。我之前也不知道投资合伙人是什么,我后来也跟经纬的张颖等关系比较好的朋友聊过。但我心里还是不服气,我就想小米不是正好在16年经历了一个低谷,到17年它已经有点走回来了,就相当于看到他从15年高峰到经历巨大的低潮,米粉都转到米黑,然后又回来到今天的高峰,直到上市。我就想,咱得近距离学学,看人家是怎么办到的。我印象中,易到最困难的是15年,我带着队伍坐火车到延安,当时想学习怎么逆袭。36氪:做这种仪式感的事情真的会有用吗?周航:我当时真不是奔着仪式去,我是真学习去了。我找了一个延安党校的教授给我们好好讲讲怎么就逆袭了。可能当时有点病急乱投医,所有关于逆袭的故事都想去学学。36氪:当时易到有一点英雄末路的感觉。周航:对,但是触底反弹的办法,一直到最后也没找着。36氪:2016年的时候我听说了很多说法,有说你要重新创业的,有说你要去做一个新基金,还有说你要加入另一个出行创业团队,当时你真正想去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周航:那时我没有主动想什么的,无数人找过我,或深或浅说要聊一聊,我说我没兴趣,但他们说能不能先聊一聊,你给我出出主意也行。很多人把这种捕风捉影的事情当做我可能的选择了。36氪:如果2016年你又出来创业了,会避开出行这条路么?周航:我2016年的心态挺矛盾的,我是真的很想休息一下。我记得那时候有个文章,说在未来,人类能活到120岁。我还跟曾鸣聊过一次,我说我想休息一两年,他说你休息个六年八年的吧。36氪:为什么要那么久?周航:对,我当时的反应跟你一样。曾鸣和我说,人都要活到120岁了,你着什么急。原来我相信人生三段论,20岁之前读书,20多岁开始工作,工作几年有点急了就要创业,创业就得尽快成功,再之后呢我就得享受生活了,对吧?这是我过去对人生的理解。后来我突然不这么想了,因为我本身经历跟大家不太一样,我二十一岁创业(做音响生意),后来又做易到,这个心态有两次了。我肯定还想继续创业,但我对人生的理解,就不是说创个业尽快成功然后享受生活。没有这种焦虑感后,突然觉得人生很开阔,我可以干很多事,到七八十岁还可以再创业,我甚至可以用创业的心态去进行任何事情,然后你的人生宽度也很宽,那种感觉就特别美好。36氪:你没有接着去做创业,是不是因为下一波红利在哪里,其实现在还不是很清晰?周航:浪不是说就要此起彼伏,但我现在看到就是一个低潮,不过这也正常。你想想移动互联网,1999年、2000年那波起来,然后2002年就互联网泡沫了。其实有长达好几年时间,都是一些小浪。36氪:你是不是对这种小浪天然地就没有什么兴趣,除非看到下一波大的浪潮才会参与?周航:不一定。我觉得人创业不是那么的功利。你还是要干自己喜欢的事,如果十年都没有一波大的技术周期,难道你就不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了?36氪:你现在还喜欢小而美的东西吗?周航:不一定是小而美,而是你能不能看到点别人看不到的事,我也在找。当年易到就是别人看不到,看到了也看不懂,看懂了也看不上的模式。我不愿意去看那些泛泛而谈的东西,我觉得大家有共识的东西都不太值钱。消费升级,零售,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我就不愿意看。我觉得看到和看穿是两回事,大多数人都是看到,奔着现在的红利去,但是你能不能把这个产业看穿、形成你自己的洞见,去指导你自己的行动,这很重要。36氪:雷军跟你说过,要看穿事情的本质,这算是最近一段时间里对你触动最大的一句话吗?周航:是的吧。我自己做投资,总结了几个方法。如果公司一致被市场一致看好,价格自然就贵,你能赚的钱就自然很少,相反呢就是你能赚的已经很少了,但是有可能会冒着巨大的风险,大家都认为自己看明白了,大钱投下去,突然一转衰儿,这个公司就可能遭遇灭顶之灾了,就跟打牌一样,一晚上的输赢其实就是那几把大牌决定了。36氪:你德扑玩得好吗?很多投资人特别喜欢算牌,你呢?周航:一般水平吧。但我没有那么多计算,所以我会要避免共识性的风险,相反我要拥抱那种不确定带来的巨大价值,我觉得一个项目高度分歧就有价值了,一堆人特别看好它,那我可能就会特别不看好它。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yOpQ6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