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香蕉君电影推送——当代日本大师级导演:是枝裕和

好久没聊电影了,那这次来聊一位新世纪以来风头最劲的一位日本导演——是枝裕和。他现在在日本已经被看作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虽然他对这个称呼很不以为然。 1962年,是枝裕和出生在东京,大学是在早稻田读的大学,毕业后进入电视台,拍了多年的电视纪录
原标题:香蕉君电影推送——当代日本大师级导演:是枝裕和好久没聊电影了,那这次来聊一位新世纪以来风头最劲的一位日本导演——是枝裕和。他现在在日本已经被看作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虽然他对这个称呼很不以为然。1962年,是枝裕和出生在东京,大学是在早稻田读的大学,毕业后进入电视台,拍了多年的电视纪录片,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1993年一部关于侯孝贤与杨德昌的创作纪录片,侯孝贤的电影风格也极大的影响了是枝裕和后来的创作。1995年他迎来了自己的长片导演处女作《幻之光》。第一次出手就入围了那一年的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在其后的20多年间,他稳步提升,慢慢形成了自己温情细腻同时又不乏力度的影像风格,特别是最近几年,他几乎每年都能输出一部高水准的作品。是枝裕和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纯艺术片导演,他的作品虽然大多冲突性不强,但绝不乏味,在家长里短间充满浓郁的人情气息,让人心生亲近。是枝裕和可以说是戛纳电影节的常客了,今年5月20日他刚凭借《小偷家族》摘得金棕榈奖。但前不久上映的时候排片量和观影人数都少的可怜,我想大众还是不太喜欢这种艺术片,而且也没多少人听过是枝裕和,我理解。《小偷家族》真推荐大家去看看,毕竟毕导也推荐过。恩,就是那个《逐梦演艺圈》的毕志飞导演。是枝裕和的作品很多,我选出他最具代表性的三部来聊一聊。《誰も知らない》2004年《无人知晓》在1995年的处女作《幻之光》拿到威尼斯金狮的提名后,是枝裕和一直在摸索自己的风格,1998年的《下一站,天国》和2001年的《距离》都带有比较强的试验色彩,其中有大量的纪录片手法运用。到了2004年,他拍出了一部儿童题材的作品《无人知晓》,成为他导演生涯上的里程碑,算是正式确立了他的风格。这是由发生在东京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而成:1988年,在东京的一间房子里发现了一个孩子的尸体以及三个像乞丐的儿童,她们的妈妈与不同的男生下了她们,然后就又出去疯玩了。14岁的大儿子带着几个弟弟妹妹过了近半年的时间,最终酿成了惨剧。当时还在读大学的是枝裕和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个事件,十多年后,以此为蓝本拍摄了《无人知晓》。影片中的大儿子的扮演者是少年时的柳乐优弥,他凭借本片拿下了戛纳电影节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整部电影里你都感觉不出他是在演戏,既没有松懈也没有用力,仿佛那个乖巧又敏感的阿明就是他自己。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但你看完电影却不会感觉到多么压抑,连死人这种事情都只是淡淡的忧伤。是枝裕和用一种独特的旁观者视角来切入这个故事,这群在外人眼中很悲催的孩子却都感觉挺快乐的。当他们搬到一个新家,为防止人数太多被邻居举报,只能用手提箱偷渡的方式把孩子“运”进来,这种无奈的困境在孩子眼里反而更像是一种好玩的游戏。就连那个毫不负责的妈妈,导演也没有采用批判的视角,她把几个孩子扔在家里跑去寻找爱情似乎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当妈妈不在,他们就安静的在小房子里生活,妈妈回来,他们也一起高兴的玩着游戏。这些孩子仿佛还没有建立起人伦之间的复杂价值观,当阿明跑去和其中一个“可能”的爸爸借钱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气愤之类的情感,就像是去见一个年长的朋友。除了开头用了一段倒叙之外,这部电影看不出任何技巧性,纪实的手法让故事像水一般流淌。是枝裕和的功夫体现在其中大量生动而巧妙的细节,比如要表现时间流逝,并不是在字幕里打上过了多少多少天,而是用鞋、头发、衣服这些东西来间接展示。最动人的一个点是那抹褪色的指甲油,暗示着妈妈已经离开很久了。在是枝裕和的电影里,没有太过悚动的情节,或者说他喜欢用轻描淡写的手法来表现生活中的悲剧,从《无人知晓》开始,他正式找到了自己的道路。《歩いても歩いても》2008年《步履不停》在一部不太成功的武士片之后,是枝裕和又回到了家庭的主题。这部电影的剧本其实早已写好,他打算六十岁的时候再拍。但在这一年他的母亲突然过世,所以他决定马上把它拍出来,作为对母亲的追念。生活工作在东京的良多已经四十出头,却过的很不如意,刚刚还把工作给丢了,妻子是个带着半大孩子的寡妇,他的父母住在一个偏远的海边小镇,他因为种种原因很排斥回家见父母。但这一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就算再不情愿,还是带着妻子与孩子踏上了归乡之路。《步履不停》的叙事框架就是这次探亲之旅,只讲了一天一夜间发生的事情,地点就固定在一栋房子里。但是枝裕和竟然在这部家庭电影里融入了不少悬疑片的手法,让人感叹剧本之精妙。良多有个很典型的日本之家,妈妈是个劳碌了几十年的家庭妇女;父亲是小镇上的医生,因为身体原因刚刚退休;姐姐也早已成家,有两个孩子;良多是家里的次子,他的大哥纯平15年前为了救落水的儿童而身亡。这一天,就是大哥的忌日,所以他必须要回来。这部电影看似没有什么强烈的冲突,但其实埋设了好几个悬念,良多为什么不愿意回家,而且很反感在那里过夜?姐姐为什么坚持要搬回来住?父亲的心结是什么?表面上看似平静的家庭实际上暗流汹涌,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虽然他们是最亲的亲人。其中有一个桥段甚至让人有细思恐极的感觉:每到大哥的忌日这天,母亲都会把当初他用生命救下的那个小男孩请到家里来,那个孩子现在已经二十多岁,是个很平庸的人,大家都在心里取笑他。父亲每次都很气愤,说为了这个废物,竟然牺牲掉自己儿子的性命。良多很奇怪为什么母亲每年都要请他过来,母亲却说了这么一番又平静又腹黑的话。除了面子上的和平与桌底下的暗战,这部电影也有不少让人捧腹的地方。当有人问母亲哪首歌是她最难忘的,从来不听音乐的母亲拿出了一张唱片,父亲很奇怪他啥时候去买的,老母亲几句轻描淡写却又夹枪带棒的话把父亲彻底搞懵了,原来母亲什么都知道,包括父亲年轻时候情感上犯的小错误。是枝裕和在故事里注入了很多意象,这些看似家长里短的东西其实都指向了人物性格,比如母亲与女儿讨论食物,就是很明显的隐喻。再就是多次出现蝴蝶,母亲坚定的认为蝴蝶就是自己死去儿子的化身,那段捉蝴蝶的戏看的人又心碎又感慨。无论是如意还是不如意,生活都会一如既往的向前流淌,不会多一秒也不会少一秒,人能做的,就是不要停下脚步。《步履不停》代表着是枝裕和导演生涯走向成熟,接下来五六年,是他创作力的大爆发期,这么密集又高质量的产出,让人惊叹。《そして父になる》2013年《如父如子》从表面上看,这是个有些狗血的故事。福山雅治扮演的良多是个社会成功人士,在大公司身居要职,薪水优厚。家庭也是没话讲,妻子温柔,儿子可爱,这样的配置简直人生赢家。他对自己要求甚高,凡事都要拔尖,对儿子的教育也是一样,让他进最好的学校接受经营教育,从小就让他独立。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任何事都要靠你自己。这一段孩子去学校面试的戏,本来应该是亲情满满的,却隐隐的有一股凶兆的气味。可能是他们太幸福,老天爷也忍不住嫉妒,有一天,孩子出生的医院给他们打来电话,说当初孩子出生的时候,抱错了。夫妻俩都不敢相信,但DNA的结果无可辩驳。是枝裕和的电影很少会有这样外显的激烈冲突,如果换个导演,八成会拍成一部虐心的苦情戏,但是枝裕和继续用他沉稳的叙事与细腻的刻画娓娓道来。通过医院的安排,他们与另外一个抱错他们孩子的家庭见了面,对方是一对经营电器商店的小店主。从装束与谈吐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们与良多这个精英完全是两个阶层的人。这部电影除了是个亲情故事,还有不少反映了日本的阶层矛盾。他们互相从心底里看不惯,几乎所有的生活习惯都是拧着的,这俩孩子可以说就是这种阶层分裂的牺牲品。事情已经发生,现在就是考验两个家庭的时候。良多虽然答应让两个孩子慢慢适应,每逢周末就两家出来一起玩耍一下培养感情,但他是个在职场上打拼习惯了的人,自然而然就会生出敌意。另外一家人虽然没什么钱也没什么成就,但他们的家庭氛围却很好。小店主在工作上没有任何野心,他的名言就是能留到明天再做的事情今天绝对不做,这样的懒散性格却很适合当爸爸。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陪着孩子玩耍,比起老是板着脸严格要求的良多,我也更想要个这样的父亲。经过长达几个月的磨合,两家最终把孩子换了回来。良多的打算是,从此这两家人再也不要有任何交集,让孩子渐渐忘掉以前的父亲母亲,但人的记忆不是电脑内存,说清空就清空,几个人都挣扎在崩溃的边缘。应该说这是个很不好拍的故事,矛盾虽然集中,但稍不留神就会拍的很庸俗。是枝裕和就像个走钢索的人,每当你觉得要虐的时候,他就收一下,火候把握的刚刚好。在其中他还穿插了良多与自己父亲和解的桥段,这种两代人之间的互相映射是枝裕和经常使用,把这个虐心故事上升到过去与将来的层面,让这部电影显得格外韵味十足。除了上面说的这些,还有《海街日记》、《空气人偶》、《比海更深》等佳作,我觉得都可以找来周末一个人安静地在家里看。一个文化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家庭,日本也是个恋物的民族,从中你可以看出一个民族对待一切事情的态度。如果你想了解日本这个菊花与刀的民族,除了小津安二郎、今村昌平、山田洋次。这些已经封神的大师,是枝裕和会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周末愉快!编辑:香蕉君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ywyOgbY6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