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战神真假画作之战,赝品甚至混入了美术馆

艺术品“山寨学”也是一门学问。 从艺术品显示出价值的那一刻起,艺术品制假与售假就从未停止,同时对伪作的鉴定工作也就此展开。在艺术史的发展中,对立双方在相互对抗中不断发展,制造着一个个秘密与一场场闹剧。 昆汀·马西斯《Ill-Matched
原标题:真假画作之战,赝品甚至混入了美术馆艺术品“山寨学”也是一门学问。从艺术品显示出价值的那一刻起,艺术品制假与售假就从未停止,同时对伪作的鉴定工作也就此展开。在艺术史的发展中,对立双方在相互对抗中不断发展,制造着一个个秘密与一场场闹剧。昆汀·马西斯《Ill-MatchedLovers》天价拍品的前世今生去年11月的佳士得夜拍,达·芬奇作品《救世主》4.5亿美元的成交价不但刷新了艺术品拍卖价格纪录,也使这幅油画成为一百年来唯一被鉴定为真的达·芬奇作品,也是现存16幅达·芬奇真迹中唯一一幅私人收藏作品。达·芬奇《救世主》事实上,达·芬奇曾创作过一幅《救世主》是被长期承认的,那么为何这幅作品会沉寂好几个世纪,又在几百年后引起轩然大波呢?达·芬奇《St.JeromeintheWilderness》,1480年《救世主》很可能是达·芬奇在1500年左右为法王路易七世所做,此后随法国公主亨利埃塔·玛利亚带往英国。此画早期的收藏情况尚有据可考,直到17世纪末,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将它送给情妇凯瑟琳,《救世主》便消失了。WenceslasHollar《JesusafterLeonardo》,17世纪的版画复制品200年后,此画再次现身。然而,此时的《救世主》因为有重新绘制痕迹的头发和后期粘合痕迹的画架,而被认为是一幅达·芬奇追随者的仿作。达·芬奇《MadonnaandChildwithFlowers》,1478年直到本世纪初,艺术史家与鉴定工作者在仔细修补画面后,认为这是一幅真的文艺复兴杰作——专家发现该画的胡桃木画板上有一个裂开的结,可以追溯到画作的诞生初期。画面中基督头发、皮肤、手部的良好保存状况,也为进一步的修复鉴定工作提供了帮助。达·芬奇《救世主》手部细节对基督手部的红外影像显示,这里画家所用的技法制造出柔软与动人的质感,这与达·芬奇的晚期创作方法丝毫不差。而通过现代技术设备的介入,《救世主》中所用的颜料与技法都与达·芬奇同时期的其它传世真迹相匹配。达·芬奇《施洗者约翰》,1513-1516年名画中的解剖学细节可以说,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于文物鉴定的贡献不可小觑。当实验室内的显微镜拥有六万倍的放大能力时,每个细微之处都难逃法眼。然而,时光倒退100年,这些种种设备技术尚不存在之时,艺术鉴定又是如何进行的呢?彼得·阿尔岑《肉铺》,1551年。画面中细节丰富,暗示画家的宗教主张。意大利人乔瓦尼·莫雷利出生于1816年,早年学习医学和解剖学,而他正是较早建立科学鉴定方法的重要人物。乔瓦尼·莫雷利早年,莫雷利在柏林结识了科学家洪堡以及一批艺术家,后来在巴黎植物园从事研究,并经常出入沙龙和卢浮宫,期间结识了德国早期著名鉴定家与艺术赞助人明德勒。1840年,莫雷利返回意大利,将德国美学带入了意大利。CosmèTura《ChristMortSoutenuParDeuxAnges》局部,1474年,莫雷利对不同画家五官画法的概括。莫雷利的鉴定方法与理论主要受到当时的科学分类法,特别是居维叶的生物比较学方法的影响。他强调与艺术品原作的切身接触,并将解剖学的知识运用于艺术鉴定领域。达·芬奇《维特鲁威人》莫雷利的鉴定往往从人物的姿态、动态、衣饰、色彩等入手,并形成一个整体的基本印象,同时辅以对解剖学细节的验证。杨·凡·艾克《根特祭坛画》细节比如面前出现两幅《岩间圣母》,其中只有一幅为大师真迹,画面中圣婴的脚趾就变成了莫雷利的关注点:从解剖学的角度出发,婴儿的双脚尚未经直立行走,所以五个脚趾略有上翘。若忽视了这一细节,就会将脚趾表现得如成年人一样平直,从而定是伪作。达·芬奇《岩间圣母》,1483-1486年在莫雷利的努力下,罗马、慕尼黑、德累斯顿和柏林博物馆中的数百幅作品都经过了重新鉴定。莫雷利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鉴定成果陆续发表在当时的刊物上,并于19世纪末撰写完成《艺术批评研究》三卷本。上为真,下为仿作。造假“大师”的工作室而既然有人从事艺术品鉴伪,则必然有人致力于模仿。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美术史中从来不缺技艺高超的伪画人物。一般而言,后人作伪无外乎三种方式,假借作者签名、直接模仿,或根据画家的个人风格虚构出一幅新作。波洛克仿作莫迪里阿尼仿作这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位是荷兰人汉·凡·米格伦。他的造假功力精湛绝伦,能几乎毫无破绽地模仿维米尔、弗兰斯·哈尔斯等一众荷兰艺术大师。左侧为哈尔斯《TheWitchofHaarlem》,右侧为米格伦仿作。米格伦出生于1889年。他学习建筑出身,却一心想成为一名艺术家。在他初始的工作——绘制肖像和插图收效平平以后,米格伦在上世纪初开始了他的造假之路。他购买了全套的古旧画材,包括画架与画布,然后将画布上原本的颜料小心剔除,再涂上自己的颜料。米格伦《NightClub》,1924年为了使自己的作品瞒天过海,米格伦尽可能地遵循古典大师的作画方法。他不使用任何近代才出现的颜料,并在颜料中混入塑料碎片,从而在受热后使油彩迅速变硬,而不需要等待500年之久。米格伦署名的作品瞒天过海之奇技米格伦缜密的技术手段和长期实践使得他成为作假高手,并对维米尔等人的艺术风格深谙于心。他精妙的画笔不仅欺骗了一群又一群的观众,甚至一大批专业艺术从业者都被其蒙蔽。伦勃朗《以马忤斯的晚餐》,1648年1936年,米格伦以维米尔之名伪作《以马忤斯的晚餐》,并被鹿特丹博伊斯曼美术馆重金购入,一度成为美术馆的镇馆之宝。米格伦《以马忤斯的晚餐》,1936年而纳粹党的二号人物、希特勒的亲信赫尔曼·戈林也曾误入骗局。戈林在战争中四处搜刮艺术品,从波提切粒到丢勒,从委拉斯开兹到雷诺阿、莫奈,一大批艺术珍品都被他收入囊中,而这其中也混入了米格伦售价200万荷兰盾的伪作《基督与犯奸淫者》。米格伦《基督与犯奸淫者》辉煌的“战绩”使得米格伦在20世纪上半叶大发横财,而成功愚弄大众也带给米格伦无比的快感。米格伦《最后的晚餐》然而好景不长,纳粹倒台后,人们在戈林的艺术收藏中找到一幅来源不明的维米尔画作,并以此控告米格伦与纳粹的暧昧关系,米格伦最终不得不坦白自己造假的事实。米格伦仿维米尔作品面对难以置信的真相,法官甚至要求米格伦现场画一幅一样的画来证明自己所述属实。曾经言之凿凿的艺术史家们此时则无比尴尬,而在群众面前,米格伦竟成为成功骗过纳粹的英雄,一时间场面颇有戏剧性。名家之作人人渴求,求之不得则促发作伪。现代鉴定技术的发明与使用提防着第二个“米格伦”的出现,守护着艺术殿堂的纯洁。从扑朔迷离的《清明上河图》,到上世纪末关于张大千仿作《溪岸图》的学术争端,再到现代文人笔下围绕文物古迹的种种疑案,这些艺术史中的真真假假时刻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End-本文转载自「时尚芭莎艺术」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作者_张一彤|图片来自网络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42wKN2BrA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