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如画难得有友如画中石----書者席祝新印象

席祝新,笔名席竹,字劲之,别署得禅居主人,山东聊城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师承欧阳中石、刘守安、王元军教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首源弘文书苑副院长。书法作品多次
原标题:难得有友如画中石----書者席祝新印象席祝新,笔名席竹,字劲之,别署得禅居主人,山东聊城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师承欧阳中石、刘守安、王元军教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首源弘文书苑副院长。书法作品多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并获奖。入展、获奖:2005年山东省第四届书法篆刻展;2005年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获优秀奖(最高奖)2005年全国第三届书法百家精品展;2006年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全国书法展;2009年受邀参加中国残联、中国文联组织的全国百名书法家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赠作品活动;2010年全国第二届楷书名家邀请展;2012年第六届中国临沂中小学生书法节教师作品展;2013年首届“三苏奖”全国书法展;2013年“廉江红橙奖”全国书法展;2014年“生态大连奖”全国书法展。书法作品被国内多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多家媒体报刊做专题介绍。出版有《席竹书法作品集》。喜闻席祝新出书法册,随即毛遂自荐为其拟短文作简介。个中原委,一是曾与他中学同窗共读,关系较“铁”,二是近些年来交接甚欢,相知颇深;至于书法云云,我着实一向只是窥视于门外,近于无知。祝新自名席竹,我却感觉此友如石。初识感觉温润灵透,珠圆玉润,如哪位名家画案上的印石。此人少年时眉目清俊,似乎聪明颖悟,超然不群,性情婉转柔和,言谈时必低眉含笑;二十余年倏忽而过,这个城市的草木建筑、街道行人已少有昔日模样,同学者如我已然大腹便便、两鬓霜染,而席竹祝新依旧若翩翩少年,面貌不改,尤其似蹙非蹙的眉宇更无所变;试问,若非寿山田黄,岂能如此?其待人接物则朴厚自然、言简意淳,像是白石老人笔墨中的山石,简约到寥寥几笔,单纯到近乎稚拙;多有山丘匍匐,少有险峰凌厉。他时常事不关己、不置一词,仿佛平和冲淡、志在高远;偶尔也瞠目相向,针尖对麦芒,认定真理永远在自己一方;察其根本,不过是真诚良善、了无机心,所以谁与相处,全然不必设防使绊,结果当然是得轻松,得和谐,得友谊。倘若非要在酒桌上面红耳赤、极力吵嚷一番,那也不过是重温了一番童真罢了。了解多些,便会觉得席竹祝新竟若八大山人“鸟石图”中冷傲峭异的石头,也会侧目斜睨,于事物有些格格不入。不熟知他,你难以理解他还恁般清高,有着恁多不屑。所清高者非惟做人做事,所不屑者不仅书法丹青。为人他在乎品行,作书他强调格调。能不能达到是一回事儿,有无眼光,有无所求是另一回事儿。性格可以迥异,倘若偏得要出来腌臜一片、为害一方,那就不对了;书法可以自行娱乐,也可以自我陶冶,倘若非得拿垃圾做艺术,招摇过市、唯利是图,那就更不对了;所以,他的清高,他的不屑,甚至他于这些方面的偏执,是最终让人认同和尊重的。翻阅他的求书历程,则又感觉他似板桥先生墨竹幽兰旁的奇石,挺然坚劲,执著一念,不可摧拉。他的执拗近乎愚痴。二十年前默然辞去了令人称羡的金融工作,到杭州中国美院习书学画,回来后求职于中学;不惑之年又考研入京,撇家舍业专事书法,再次回来依旧就教于中学;在急功近利的时下风气中,他始终如一地“立根原在破岩中”,书艺即是他的“破岩”,是他立根之所在,而且是他人生之所“原”,书艺的寻求成为他内心的依托和寻求,甚至成为了生命的自觉和本能。我原来对“视某某为生命”多有不解,照此观之,果然是了。我向来认定“字如其人”,祝新也是不能例外的。他的楷书中规中矩、端正秀气;他的行书看上去疏淡从容,也是讲究起笔当如此、落笔当如彼的;我一直嫌他个性不够张扬,特点未能突出,他总会哂然一笑,令人愤怒地自信;其实,仔细品味,他的字里倒还颇有些清俊孤傲之气,也颇有些蕴藏极深的凌厉不群之势呢。我认定了席竹祝新是一块石头,他不止是著名绘画中山石品质的诠释,而且也不止于艺术家案头沉甸甸的石头;他必然是天地山水间的自然之石,风摧之,雨淋之,在锤炼中或许是玉,或许成金;或许,依旧只是一块石头,兀立在一个地方。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42wKYDxj6A.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