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那些事往事|1940年,保定府的那些人那些事(2)……

— — 《靴城往事》编辑部鸣谢:本期微信得到闫家驴肉老店(永华北大街654号·华电西门对过,电话:5092967)协助,特此鸣谢。闫总祝大家节日快乐,全家安康! 78年前,即1940年,一位32岁的德国美女来到保定府,用她的那架双镜头
原标题:往事|1940年,保定府的那些人那些事(2)……——《靴城往事》编辑部鸣谢:本期微信得到闫家驴肉老店(永华北大街654号·华电西门对过,电话:5092967)协助,特此鸣谢。闫总祝大家节日快乐,全家安康!78年前,即1940年,一位32岁的德国美女来到保定府,用她的那架双镜头反光相机,拍摄了保定府的街巷、市井,让我们领略到那时保定的真实、丰富而细致的风土人情(分为两期,此为第2期,若看第1期,请点击往事|1940年,保定府的那些人那些事(1)……)。如果您对图片中的保定有认知或者回忆,您可以在本条微信右下角留言处留言,大家一起回忆。21清真饭店78年前,保定府某街上,似乎是一处清真饭店。图片中可见一位伙计打扮的男人站在门口。门前藤椅上,一位老婆婆抱着孩子,三人关系像是一家三代吧。右侧门框上隐约可以看到“24号”字样,遗憾的是看不出是那条街巷。门框和支开的小窗上,分别挂着两个鸟笼子。图中门框上挂着一个木牌。22回回招牌这张图片,是上张图片木牌的放大。木框的铁活上挂着一个木板,木板上写着“回回”二字,还画着回民特有的汤瓶。旁边的两支菊花盛开。应该是现在这个季节吧。23清真招牌78年前,保定府的某条街道上,一座房梁下面挂着“清真”招牌,招牌下面一位中年男人走过,右侧看到的似乎是冒气的锅灶吧。24名三元78年前,一座写有“名三元”的店铺,“名三元”上面还安有电灯。“名三元”门口左侧写有七个字,前面四个字似乎是“剿灭**”,后面的字很难辨认。竖下来的是招牌还是什么,请高人指点。不知道“名三元”是否在西大街,历史上西大街有“上三元”的传说。据说是曾任直隶总督的方观承,少小时候,其父因文字狱获罪,全家遭到流放。有一年,方观承探亲路上经过保定,天已擦黑又下起小雪,只得到城隍庙栖身,半夜只觉浑身发冷发起烧来。第二天,一位进香的男人发现了衣冠不整冻得瑟瑟发抖的方观承,听完他的家世经历之后发了慈悲之心,让其到他家暂住。该人是东大街“上三元”蜡铺的满掌柜。一个多月时间,方观承边养病,边帮助干点杂活,晚上看铺子温习功课。后来身子壮实了,方观承辞谢而去。方观承来保定上任总督后,即刻便见到了恩人,感谢其当年的留养之恩,并书匾以赠。由直隶总督题写的“上三元”金字大匾一经挂出,店铺果然名声大噪,货因人兴,一下子成为全城首屈一指的大蜡铺。另外,因为方观承崇拜五道将军,他命人在保定城的主要街巷道口,一律修建五道庙并祀五道将军,庙内晚上要通宵燃点蜡烛不得熄灭。因此,保定成了全国五道庙最多的城市,上三元的蜡烛更是供不应求了。25喂孩子78年前,一位老大娘坐在台阶上用筷子喂孩子。孩子被圈在一个改造的藤椅圈内。远处一位疑似和尚打扮的人走来。26一个小孩78年前,一个小孩靠着门上,小鸡鸡暴露在阳光下,他的手里正玩着一段铁链子。他的发型很是独特,前面的飘着一绺头发。如果这个孩子健在,他现在应该是80岁高龄的老人了。27两个小孩78年前,两位小孩暴露在阳光下,正在仰望镜头,一位男孩略高于女孩。阴影里,两位中年人在张望。周围摆放着桌子,不知道是在干什么。28肩挑小孩78年前,一位小女孩,用她那稚嫩的肩膀,扛着本不该她这个年龄应该扛起的重担,前头筐里放着孩子,后面筐里放着蔬菜。也许这是姐姐看护着弟弟吧。29祈祷78年前,一位老婆婆跪在一个小台阶上,虔诚地拜着什么。从周围环境看上去,似乎是个庙宇,也许是佛教吧。30游医78年前,一位带着礼帽、左手拿着“专治****”的招牌、右手拿着摇铃的游医,在门口招揽生意。其背后的门牌号码似乎是22号。31弹弦子78年前,一位疑似盲人的艺人正在准备弹拨乐器或者弹后小憩吧。其身后是玉米秸绑成的篱笆墙,其左侧墙上靠着一辆自行车。图中的墙上,瓦当非常整齐。32喂鸟78年前,一位老者站在某处门口,左手拿着鸟食罐,右手用一个木棍插着一个虫子,在喂一只正在扑腾着翅膀的鸟儿。门上贴着对联,左联有个“福”字,横批上有个“大”字。33生火78年前,一位女孩,正在门口生火。她的头发垂下来遮住了半边脸,左手拿着簸箕,右手拿着铁筷子。炉火冒出的烟,被风吹散。右侧标有“楼房”二字,或许这里是个旅社吧。34下棋78年前,两位男人正在街边下棋。从棋盘布局上看,像是中国象棋。左侧的这位戴着礼帽,右侧的这位面带微笑,也许是他胜利在望,“将”住了对方。35运秫秸78年前,两辆运秫秸的车辆停放在街头。从秫秸的长度看,像是高粱秸。图中包着头巾的,像是运输者。旁边的多位妇女,可能是看热闹的路边街坊。36浇园78年前,一位老汉右手摇着辘轳,左手摆放水筲,从井里摇上水来,浇蔬菜园子。几棵小树,枝叶茂盛,树影婆娑。37舀水78年前,一只右手拿着巨大葫芦制作的瓢正在舀水。从这只小脚看,也许是位老太太吧。水桶是木质铁箍的,好有年代感。38水运78年前,两艘载满苇箔的船航行在水上,这里应该是南关的府河上。周围可见民房。第一艘船上,三人中有两人在用长蒿撑向岸边,以防船舷蹭到岸边。39岸边78年前,两艘船停靠在岸边,搭着一块木板供人上下。左侧岸上,一辆人力车停在那里,似乎等着拉客。40酱缸78年前,众多大缸摆放在某处院落里,应该是腌制酱菜吧。41酱缸78年前,一位壮小伙子拿着笊篱在捞取酱制黄瓜。大缸旁边还有树枝编制的大筐。42磨酱78年前,一位小伙子正在右手推磨、左手崴酱,进行磨酱。曾经听说一个“渗人”的说法:为何过去面酱好吃?是因为出厂时磨过,即使有蛆虫,也磨到了酱里。43酱菜店78年前,卖酱菜的店铺。据说是“槐茂”,当时位于西大街和永华路交叉口东北方向。44买酱菜78年前,众多的顾客在买酱菜。柜台上,摆放的像是用枝条编制的酱菜篓子。透过柜台望去,可以看到对过的老店铺。隐隐约约是三个字,但是看不清楚。45拎酱菜78年前,一位穿着长袍、头戴瓜皮帽的体面人右手拎着包装好的三篓酱菜,感觉是去看望长辈吧。46耙子78年前,一把耙子靠在墙上。这种农具用竹子和木头制作,过去农村非常常见,常常用来搂枯草和树叶。47刨萝卜78年前,一位汉子用镐在地里刨萝卜。萝卜用盐腌制后就成了咸菜。48捆白菜78年前,两位汉子在地里用稻草捆白菜。大白菜是保定地区常见的冬季蔬菜,为了防止菜叶外长,当白菜长大后就需要捆扎。49打坯之坯场78年前,一处临近村落的地里,应该是在制坯。左侧的农田,已经被挖去了很深的土地。50打坯之挖土这是制坯的第一道工序,先取土。运土采用独轮车,一人装土,一人推车。51制坯之踩泥这是制坯的第二道工序,把土放入模具,用脚踩实。52打坯之夯土这是制坯的第三道工序,用石锤把土夯实。53打坯之拆模这是制坯的第四道工序,把模具拆开,露出坯子。54制坯之刮泥这是制坯的另一种方法,把模具里的泥土刮平。55制坯之摆坯把制好的土坯摆放整齐,等其晒干。56制坯之砖窑此张图片顶部位置,可见砖窑。砖窑可以将土坯烧成砖。根据工艺不同,分为青砖和红砖。过去,常见青砖。图片拍摄者征——赫达·莫里逊赫达·莫里逊(1908年~1991年)赫达·莫里逊(HeddaMorrison),德国籍女摄影家。1933年至1946年她在中国度过,拍摄了大量高质量照片。1991年她在澳大利亚去世。根据其遗嘱,她在中国大陆13年间拍摄的一万多张底片和六千幅照片全部捐赠给哈佛大学的哈佛—燕京图书馆。赫达·莫里逊(中)与两个美军记者逛卢沟桥时的照片毛泽东有一张八角帽的照片,拍摄者是斯诺,斯诺从延安回到北京后把胶卷送到哈同照相馆去冲洗,这件事大概就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期、四十年代左右,当时冲胶卷的人就是赫达·莫里逊。继续征集“革命电影院”线索偶然,发现一张1976年的《保定日报》,上面的《电影》预告中,赫然看到“革命电影院”。目前有人留言,说可能是“和平影院”或者“大众影院”,也有人留言说是113师俱乐部,希望得到您的指教。从报纸上可以看到,和革命电影院同期存在的,有保定电影院、劳动人民文化宫、河北影剧院、人民影剧院和西郊电影院,莫非是红星?八一?大舞台?房管?也有说可能是和平、大众?010203感谢甜心岛大力支持。法式乳酪月饼,无蔗糖、无添加、纯手工。联系电话:13315276082(张总)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42wKYoy96A.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