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需要一家什么样的海天味业?_添加剂_食品_国家标准

对于“海天酱油添加剂”的新闻,我一开始并没有十分在意。 作为土生土长的佛山人,一直都在吃海天的酱油,吃了40年,从散装的到瓶装的。 我觉得自己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 01 佛山本土的明星企业 佛山人都知道,从小吃到大的海天酱油就是出自我们佛

对于“海天酱油添加剂”的新闻,我一开始并没有十分在意。

作为土生土长的佛山人,一直都在吃海天的酱油,吃了40年,从散装的到瓶装的。

我觉得自己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

01 佛山本土的明星企业

佛山人都知道,从小吃到大的海天酱油就是出自我们佛山的。

海天酱油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

300多年前,佛山就已经是岭南的商业重镇,人稠地广,百货充盈。

到了乾隆年间,佛山第一家酱坊『茂隆酱园』在禅城的永安路开业,紧接着,以酱油为主的调味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以至于整个片区被称为“佛山古酱园”。

自此,佛山酱油蜚声岭南。到了清朝末年,佛山已有茂隆、余同和、余奇新、余德昌、浩源、永隆、同茂等九家大型酱园,调味作坊逾百家,形成行业雏形。

1955年,有25家实力相对较好的酱园为了做大做强,于是搞了一个大合并。由于当时的“海天酱园”名号最响,所以就把合并厂改名为『佛山市公私合营海天酱油厂』。

自1990年开始,海天就连续多年保持酱油产销量全国第一的纪录,成为国内调味品行业的“一哥”。

1995年,海天酱油厂改制为国有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2006年12月,海天成为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的企业之一,并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牌匾和证书。

2014年2月11日,海天在上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

那时搞合并的25位酱园主,估计也没想到,60多年后,这家酱油厂会变成了一家年收入达到250亿、市值最高位接近7000亿的超大型企业,超过了碧桂园、恒大。

海天酱油甚至被业内称为“酱油茅”,酱油中的茅台,可见其地位是有多高。

02 同行搞的鬼?

海天酱油的确是有食品添加剂,这个是不需要否认的。

不单单是海天这个品牌有添加剂,国内的其它品牌也有。

上午,我特意去附近某个大型超市实地考察了一下,致美斋、鲁花、东古、丸荘、李锦记、千禾、味事达、厨邦等等这些品牌的酱油,无一例外,瓶子上的配料表都有一大堆食品添加剂,有防腐的、增色的、增香的,各种稀奇古怪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占了一大半,有的食品添加剂数量甚至多过主料的数量。

海天酱油有添加剂的普通金标、银标价格在几元至十几元不等,零添加款式的“头道酱油”“金标生抽”“草菇老抽”等产品的,价格在30元左右。零添加的海天酱油“0金标生抽”的配料表与日本售卖的海天酱油一致,只包括水、非转基因大豆、食用盐(未加碘)、小麦、白砂糖、酵母提取物等。

海天的这些产品在每个城市都有出售的,只不过普通超市、便利店、市场一般只出售便宜的,原因很简单,贵的卖不出去。而特级零添加酱油多会出现在高端超市的货架上。

有句俗话说得好,『又要老婆靓,又想礼金平!』

谁不想?可能吗?

每个酱油产品都有标注成分的,没人让你去买有添加剂成分的,经济允许的话,你也可以买高档的,注明零添加的酱油。

当然了,作为普通老百姓,一般是不会去细看哪一款含添加剂,哪一款不含添加剂的。大家一般看的是价格,都是同一品种的,自然而然的会挑选便宜那一款。

我完全理解大家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心情,不过追求零添加、纯天然、有机确实需要更多钱,好好挣钱,就有更多选择,而且是高品质的选择。

更何况,不单单是酱油,其他很多食品都会有“含添加剂”和“不含添加剂”两款产品。

我国食品添加剂,在使用范围和用量上,要遵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这个标准基本是向美国和欧盟看齐的。

添加剂如果是按照国家标准放的,那就是安全的。

食品添加剂不是洪水猛兽。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食品添加剂,只有在过量和过界两种情况下,才是不被允许的。

不能把严肃的食品安全讨论简单化成“有添加剂就是坏,零添加就是好”。

一味鼓吹“零添加”本身又是一种消费陷阱,早在2020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拟禁止食品标注“零添加”。

至于说海天“双标”,这就有点无稽之谈了。

因为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双标。

有没有添加剂,只是客户定位不同的两款产品,国内均有销售,根本不是出口和内销的区别。

如果硬要说到“双标”,那就是另外一种说法了。

每个国家要进口食品,都是由国家自己制订标准的。

中国也一样,国外从正常途径进口中国的食品,也是双标的,能进口到中国,一是要照顾中国人的口味,二是必须要达到中国对该产品的要求,而且产品也必须达到产地的国家要求的标准,才能进口中国。

这算不算双标?

海天味业在声明中也说了,由于每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法规标准不同,对应的产品标识也有所不同,说是一国一标也不过分。

这就意味着不止“双标”,如果要出口一百个国家,就有可能存在“一百标”。

所以说,海天酱油只要是符合国标了,哪怕它出口一百个国家有一百个标准,其实也没有问题的。

至于说海天参与起草国标,很奇怪吗?

作为国内市场占有率最大的酱油生产厂家,参加起草国标是再正常不过的。所有国标都是由几家大企业或行业协会来起草的,当然还有国家的专家组还要审核讨论修改。

有人说这次事件是同行搞的鬼,揭了海天的短。对此,我是有保留意见的。

国内有几家酱油厂是没有使用添加剂的?应该没有!

大家都是“自己知自己事”,揭了海天的短不就等于同时揭了自己的短嘛,这分明就是惹火烧身呀!

自己的底也不干净,别人不买海天的产品,难道就会转过头来买你的产品了吗?显然不可能。

消费者关注的显然不是品牌的问题,而是配料表的问题。

03 危机公关是败笔

海天作为调味品领域的第一品牌,近几年或多或少的出现过一些信任危机。

譬如,2020年,有媒体报道包括杭州、湖南等多个地方的市民在使用海天酱油时发现酱油瓶内有蛆虫。

出现一次蛆虫事件可能是偶然现象,但多次出现蛆虫,则难免会让人质疑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甚至会损害海天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信任度。

对于品牌而言,危机公关水平不能完全代表其整体水平,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却是决定其对于品牌形象认知的一个重要因素。

举个例子,2017年,被视为餐饮界标杆的海底捞,因食品安全卫生问题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段海底捞后厨肮脏混乱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中,老鼠在后厨地板东窜西去,海底捞的后厨更使用顾客所用火锅勺掏下水道。

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4个小时后,海底捞给出了一个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危机公关范本”声明,简要概括为:“锅我背、错我改、员工我养”。

首先是积极回应问题,承认自身错误。

其次是由高层承担责任,不由基层员工“背锅”。

最后是欢迎顾客继续进行监督,信任顾客,积极与顾客建立良好关系。

公关的最高境界,永远是真诚。

当品牌爆出负面事件时,公关团队做出反应的方式千变万化,但优秀的公关反应,大多都脱不了“真诚”二字。

任何企图用文字游戏来蒙蔽公众的企业,最后一定会得到最不想得到的结果。

海天的声明,败笔很多。

第一份声明,海天并没有回复关键的质疑“双标问题”,而且将网民的质疑扣上了“妖魔化食品添加剂,黑化中国食品”的大帽子,进一步引起了网络的发酵和反弹。

第二份声明,《中国品牌企业的责任、担当和呼吁》,这个打民族牌的调子起得太高了,还绑架了中国调味品行业和食品行业。

明明是合理的批评,在海天的笔下,就变成了“攻击”,反而进一步将自身与网民的质疑置于对立的两面。

作为酱油一哥,海天牵头制定了酱油的国家标准,但是却不愿意好好说话,向大家解释清楚,反而发了一则要拉架的严正声明。

两份声明之后,海天被近乎一边倒地指责为“傲慢”,“没有正面回答根本问题”。

海天冤枉吗?有点冤枉,但是它的傲慢,才是惹怒全国网友的根本原因。

海天这样的公关水平,不是在灭火,而是在火上浇油。

我建议,海天针对这次事件做好两件事就可以了。

一是邀请食品监督部门抽检海天酱油是不是符合国标,然后公布结果。

二是建议希望买无添加剂产品的顾客购买海天的零添加产品,会稍微贵一点。但是,有添加剂的产品还是会保留的,因为价格便宜些,有些家庭有这个需要,这些产品属于合格产品。

04 中国需要更高的食品标准

从佛山古酱园,到成功登陆A股,海天的发展经历了从小工厂到行业第一的巨变。

海天这个名字,可以理解为它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但是,对于拥有“市值几千亿,300多年历史”的海天来说,这段时间有些做法让人感觉有点德不配位,没能体现出名字的气度和境界。

海天的服务理念有这样一句话:

『只花1元的顾客,可能比花100元的顾客,对生意的兴隆更具有根本的影响力。不因利小而不为,将心比心,必将得到顾客的好感和长久的支持。』

作为一家扎根佛山的大型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就应该用实际行动去服务社会、回馈社会,传播社会正能量,做有温度的企业。

也就是说,一个真正有责任心的大企业,不会满足于低标准,而是会把同胞乃至全人类的福祉放在心上,会穷尽一切努力去推动行业进步,造福众生。

这样的企业,才能让人心生敬意,生意才能生生不息。

希望海天能吸取此次教训,用实际行动来挽回消费者的心。

海天这次的双标危机,只是大众对于食品安全焦虑的一个“出气筒、发泄口”而已。

现在超市货架上各式各样的食品很难找到一款不含添加剂的了,讲到底还是严重落后的国标惹出来的事.

汽油都已经卖到国四、国五标准了,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的食品生产标准却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可以说,现阶段的矛盾是上个世纪制定的食品生产标准和现在人们普遍注重健康饮食之间的矛盾。

问题最终的解决之道,是在于制定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

那些几十年不变,没有与时俱进的标准和法规,真的需要改革、更新了。

从奶粉到酱油,还包括千千万万的食品。

中国人不坑中国人啊!

期待中国的食品越来越健康安全,中国的食品监管越来越严格,标准越来越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42wKbveBrA.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