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比赛一等奖题材讲好现实题材故事,要讲什么故事?|名家

文|张 玲 编辑|杜思梦 新时代中国电影如何讲好现实题材故事,这是电影创作者的时代使命,也是重大挑战。 不仅挑战创作者的专业能力,也挑战创作者对社会和生活观察与思考的能力,挑战创作者的智慧和勇气、情怀与担当,可谓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原标题:讲好现实题材故事,要讲什么故事?|名家文|张玲编辑|杜思梦新时代中国电影如何讲好现实题材故事,这是电影创作者的时代使命,也是重大挑战。不仅挑战创作者的专业能力,也挑战创作者对社会和生活观察与思考的能力,挑战创作者的智慧和勇气、情怀与担当,可谓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以为要讲好中国电影现实题材故事,首要的是选择讲什么样的故事。1以高度的自觉讲现实生活中观众关心的、有社会现实意义的故事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供给极大丰富。进入新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极大地消除了信息不对称,消费者选择权加强,大家都在强调用户思维,用户被重视尊重。“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日趋成为共识,即站在用户立场思考产品,让用户参与产品开发,或是按需定制,追求用户体验至上,追求超出用户预期。对于院线电影而言,同样需要以用户为中心,即以观众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院线电影要讲好现实题材故事就必须重视观众的感受与体验,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得到精神体验的宣泄感和满足感。同时在互联网思维中痛点也是需要被重视的,因为痛点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有价值的功能诉求。在用户体验至上的年代,痛点是一切产品开发的基础。对于院线电影而言,创作者要讲好现实题材故事就是要讲想观众所想、急观众所急的现实痒点、痛点问题,真正为观众所关心的、具有社会意义的问题。比如爱情的问题、房子的问题、人生的问题、教育的问题等等。紧紧抓住这些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才能真正引起观众的兴趣,吸引观众走进影院,讲出观众所认可的好故事。其实,纵观近几年来成功的现实题材院线电影,无不是在自觉探讨大众所关心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可以说,聚焦观众所关心的热点痛点等有意义的社会现实题材的院线电影不一定取得市场成功,但没有对观众所关心的热点、痛点等有意义的社会问题关注和回应的现实题材院线电影就一定不会成功。案例可谓数不胜数,无论是讲述大时代里的小人物的故事,如《疯狂的石头》《失恋33天》《我的早更女友》《泰囧》《煎饼侠》《港囧》《滚蛋吧!肿瘤君》《夏洛特烦恼》《乘风破浪》《羞羞的铁拳》《前任3》《后来的我们》《超时空同居》等等,还是讲述国家英雄故事的《战狼》系列、《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从取材上看,在讲什么的问题上,无不是关注当下社会现实问题,聚焦现实生活中大家所关心的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精准击中所谓用户痛点,并竭力契合社会公众心理,满足大众精神层面的体验与需求。仔细分析会发现,《港囧》在搞笑的外表下其实探讨的是现实生活里中年男人的危机,如何解决婚姻七年之痒的问题?在各种挑战、诱惑和困惑中如何抉择?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也隐含着如何处理梦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纠缠是许多人的时代之问、生活痛点、内心之伤。即使是《幕后玩家》这样的悬疑类型片,悬疑也不过是包装的外壳,其实真正要讲的还是一个关于初心关于情感关于生命的故事,探讨的是当下众多人内心纠结的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问题:如何面对欲望?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2以宏观的思维讲变革时代观众精神世界相信的现实故事这是一个对电影现实题材创作极好的时代,互联网信息大爆炸,各种热点新闻等为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对现实题材电影创作充满挑战的时代,太多的现实生活超出了艺术家的想象。尤其是科技的爆发式发展,让在国内首创科幻文学课程的吴岩教授甚至说:科幻这种文学形式已经跟不上现实了。从前的科幻小说能让人们看见一些未来的创新和变化,能看见未来的感觉特别好。而到了二十世纪末,未来与现实科技的关系变了。科技天天在变化,已经完全出乎人的意料。故事是生活的比喻。在未来与现实之间越来越模糊的今天,现实生活本身具有的丰富性、复杂性、传奇性乃至科幻感,使观众对现实题材故事有了新的认识,内在要求在不断提高。源于生活的故事如何不落后于生活,成为许多现实题材创作的难题之一。传统的普通的现实电影故事和常规的表现手法难以真正刺激到观众,于是许多真实的故事因为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的陈旧与死板在观众看来反而成了虚假和难以接受。而像《羞羞的铁拳》《夏洛特烦恼》这样的黄粱一梦、灵魂互换的虚构电影,充满大胆想象、极富夸张、高密度情节,在观众看来却真实可信,与生活并无违和感。在观众看来,这是现实的,因为它契合了现实生活中观众真实的精神世界的活动。在现实飞速变化的今天来讲现实题材的故事,只拘泥于电影本体的维度,往往不容易讲好现实故事,非但不能让观众相信,许多时候反而会让观众感觉虚假。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需要对时代发展的大局有整体把握和认识,有宏观认识把握甚至穿透现实的思维,如果仅仅注重单纯描写看得见的现实而忽略大的时代环境给予观众的整体心理层面的感受,往往会被现实所束缚,造成对现实题材庸俗化的处理,容易形成对现实故事的简单化讲述,也容易陷入僵化的表达。现实题材的故事要选择与观众心理层面感受到的现实相一致的故事。由此,在创作的手法上寻求创新突破,探索变革,以与变革的现实相呼应。实际上,现实题材可以用浪漫主义去表现,也可以用现实主义去表现,甚至可以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去表现。在新的时代,现实题材不应囿于日常的现实,它需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但是可以因为现实的滋养从而拥有种种奇幻的历程,并最终指向和抵达观众内心所相信的现实,即得以在精神世界中实现的精神现实。如何才能抓住上述反映社会热点问题、让观众发自内心真正信服的现实故事?深入生活、了解生活,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紧紧拥抱现实生活,洞悉人生和社会。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这不仅是习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给创作者指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创作方法,在互联网时代,对于中国电影的现实题材创作不仅具有强大的理论意义,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不能深入生活就不能理解观众需要什么,就不能了解并试图解决观众的痛点问题,也就难以满足观众的真实情感需求,难以满足观众的观影体验,难以得到观众的电影票。吴京在谈到《战狼》的创作缘起时说“记得那一年我走在大街上,突然发现很多男孩子都以中性为美,不仔细看甚至分辨不出性别。我从小练武,被灌输的思想就是男人应当阳刚,即使不是硬汉,也得是‘爷们儿’,年轻人们的审美取向让我产生了紧迫感。我觉得电影人有义务通过电影艺术表现当代中国人的情感、情绪和情结,振奋中国人的精神,所以萌生了创作《战狼》的念头。”应该说,吴京《战狼》的成功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敏锐关注,对社会问题的介入和有感而发,没有他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社会问题的思考,就没有《战狼》系列电影的成功。他的创作从本质上来说,坚持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社会问题出发,从个人出发,而不是从简单迎合商业市场出发。脱离现实生活的喃喃自语无法寻找到好故事,唯有积极深入生活,积极拥抱现实生活,关注现实生活中观众关心的问题,关注现实生活中观众的社会心理,并且带着问题上路,追求有温度、有态度、有感而发的电影,才是现实题材电影取得长足发展的必然路径。目前现实题材电影故事过于集中,聚焦都市故事的中产阶层电影和青年人的电影占据主导地位,尤其现实爱情题材故事表现明显,如,今年上半年《前任3》《后来的我们》《超时空同居》累积创造了超过40亿的票房。其实,现实生活是丰富而广阔的,还有更加广阔的现实故事有待开掘。应该说,当下中国电影已经形成了不错的基本面:与观众之间已经形成日渐紧密有效沟通,在表达自我与表达人民心声及商业市场要求之间日渐找到了平衡与和谐,尤其年轻一代的电影艺术家更加了解观众。在这样的基础上,现实题材的故事必定可以奋力开拓更加广阔的故事天地,无愧人民,不负时代。(作者单位: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声明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5odYon9r7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