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有些人走了,不必追

一个在青旅认识的姑娘,很纠结地和我分享了她的故事。她说,自己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好友,读大学后,两人关系就越来越远。起初逢年过节,大家还会约出来聚聚,可现在即使约了,对方也不乐意出来,而自己也觉得这种邀请成为了彼此的负担,因为即使两人坐在KF
原标题:有些人走了,不必追一个在青旅认识的姑娘,很纠结地和我分享了她的故事。她说,自己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好友,读大学后,两人关系就越来越远。起初逢年过节,大家还会约出来聚聚,可现在即使约了,对方也不乐意出来,而自己也觉得这种邀请成为了彼此的负担,因为即使两人坐在KFC双人桌的两侧,四目也不再相对,而是各自玩着各自的手机。姑娘很难受,她不明白,为什么两个人会如此疏远。她跟朋友讲最近有什么书会活动,朋友眼神会透入出完全无趣的神态,而朋友的圈子,她也进不去。姑娘也曾试图改变自己、挽回友情。但她发现,刻意讨好,让彼此都很不自在。这种感受,这些年,我也愈发感觉明显。自从微信红起来,我被拉入了各种各样的朋友群、亲友群。起初,在群里看到很多很久没有联系的儿时好友时,会倍感兴奋亲切。可是,聊着聊着,大家便沉默了,说来说去,还是那些陈年旧事。如果有人在群里转了一条他认为有价值的文章,大家讨论会儿,也都因话不投机,不欢而散,甚至有人默默退群。最后,心心念念找回的旧友,就这样又“失联”了。以前一起睡在一个被窝里说悄悄话的朋友,如今怎么会变得如此尴尬?姑娘说:“朋友走散,大概还是价值观越来越不一样吧。我们随着年纪增长,价值观取向差异越来越大,观念的沟也越来越深,所以,才总觉得话不投机半句多吧。”可我觉得,倒不必也上升到价值观层面。通常而言,价值观只要不是对立,我们还是能够好好说话的,不然为什么有些经历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也能和当地的老农民建立起友谊呢?有的聊,终究还是需要有共同话题的!真正让我们疏远的归根结底还是生活交集越来越少——我们去到不同的城市,认识不同的人,从事不同的工作,双方能聊到一起的话题也就越来越少。坐下来,彼此先寒暄几句,然后再扒一扒说烂了的陈年往事,最后便搜肠刮肚也难以维序一场有的聊的对话,不看手机还能干啥?不过,也正如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里,对儿子说:“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僚深情,在人的一生之中也只有少年期有。”即便我们因为工作生活,彼此之间距离越来越远,当有人让我填写“你最好要得朋友时”,我大概依然会写上过去那些已然过气的死党,因为曾经坚不可摧、毫无猜忌的童年友谊让我心中有那一份安全感,我知道我始终有着这个朋友在背后。——当然,这只是我设想出来的假象,倘若我回头,我其实也会发现这个朋友其实并不在,正如每次聚会时的失落。所以啊,年少的朋友,要不就多聚聚保持彼此的交集,要不就干脆不见面,让这份幻想不被现实浇灭,让我们曾经的友谊,铸成我们安全感的港湾。有些人走了,不必追。未铭图书&蔗糖学院长期征集各类型讲师、高管以及优秀稿件读书会&知识付费课程&图书出版www.weimingbook.cn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5odYxM0aw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