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非洲鼓《遇见非洲》|非洲时间,慢有慢的道理

提到非洲,大众的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词汇? 疾病?炎热?贫穷?动荡? 这些同质化的刻板印象并非那片大陆的全貌。 所以我决定 踏入非洲的第一天起 换一个视角观察非洲 换一种方式诠释非洲 呈现一个更加真实的非洲 在《遇见非洲》这本
原标题:《遇见非洲》|非洲时间,慢有慢的道理提到非洲,大众的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词汇?疾病?炎热?贫穷?动荡?这些同质化的刻板印象并非那片大陆的全貌。所以我决定踏入非洲的第一天起换一个视角观察非洲换一种方式诠释非洲呈现一个更加真实的非洲在《遇见非洲》这本书里与你们分享那些我们不曾触及、不曾想象到的故事。接下来的每周五,波布非洲将连载韩茜的《遇见非洲》一书,让我们跟随她开启一段别样的非洲之旅,感受另一个世界里的人生百态。—02期—探秘,你所不知的非洲非洲时间,慢有慢的道理▲点击音频收听本期分享▲“你的时间太非洲!”在肯尼亚生活期间,一次一个当地朋友约我去她家里做客,恰逢天气阴风冷雨,我就推脱着不愿意去,谁知她发动各路朋友一齐劝说,盛情难却之下我只好说我会晚些到,她给我的回复是:“你的时间太非洲!”一个非洲人对我说这句话实属有趣,到过非洲的人都知道,来到这片大陆就意味着进入一种时间状态,名为“非洲时间”,也就是凡事都不能急,要慢慢来,有时慢得人火冒三丈,有时慢得人无可奈何,全世界各地的外来者们都在适应着这种时间,我也不例外,也许是我太过适应了,就连非洲朋友都嫌我的时间太非洲!记得非盟峰会期间,同事跟我抱怨,闭幕当天,原定于晚上7点结束的会议,硬是被拖到9点,与会的各非洲国家首脑们不但不着急,还高唱赞歌,庆贺会议行将圆满落幕。饥肠辘辘、焦急等待的记者们哪还受得了这阵仗?“我都快被折磨死了,他们还唱我们自豪,我们是非洲人!”同事义愤填膺地说,愤懑中夹带着嘲讽。不满、鄙夷,这是大多数外来者对“非洲时间”的态度,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这种时间观念的确在很多场合显得不合时宜,在一些西非法语国家的外交场合中,可能原定于晚上9点开始的活动,到晚上11点也未必能按时举行,原因是某非洲国家总统还没到场。外交聚会尚且如此,更别提日常生活中的聚会了,如果你被邀请晚上8点去某个朋友家赴宴,最好做好心理准备,晚饭会在9点半左右开始,主宾们都会默认这才是聚会真正开始的时间。这样的推迟,晚些就晚些吧,无伤大雅,但在职场中,会议会谈也经常晚于原定时间召开,这种拖沓的行事方式怎能让非洲大陆迎头赶上现代化的步伐?可能你要问,非洲人为什么不能改改不守时的毛病,这样的时间观念怎么能跟国际接轨,跟世界融合?但你是否想过摒弃掉非洲人懒散、不思进取的固有成见,真正探究“非洲时间”的由来?我便尝试做了这样的探索,发现原来非洲人对时间有他们独特的理解。非洲时间——对生命的另一种解读在古老的非洲社会,日历的标注不是数字而是一桩桩具体事件,比方说两个人约定在日出时见面,那么这个会面就是由日出这个具体事件来标记的,无论太阳是在清晨5点还是7点升起,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太阳升起,只要在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范围内,就都算是约定的见面时间。试想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两个来自古老部族的武士在黎明破晓前从彼此的部落出发,穿云破月,在风吹草动间眺望着孤树指引的远方,心之所向是旭日东升之际的一面之约。他们不守时吗?不,只是在他们的概念里,时间不被某种刻度标记,时间是由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积累而成的生命里程。在乌干达的恩科勒游牧民族生活中,时间轴围绕着牛群的作息展开。一天的开启从第一次挤奶开始,大概是早上6点,到了牛群休息的时候,人们便知是中午12点,随后的取水时间是中午1点,牛群喝完水去牧场吃草,时间来到下午3点,牛群回到牛棚时不用推算,一定是下午6点,再次的挤奶时间是傍晚7点,牛群一天的活动结束,人们的一天也画上句号。恩科勒人对月份的划分更为有趣,十月被称为“太阳”,因为十月是艳阳高照的时候;十二月叫作“给叔叔找水”,因为十二月是旱季,水源短缺,要去找水喝;五月叫做“耳边听闻粮草声”,因为五月份人们耕种的作物开始丰收;九月则被称作“香肠树”,因为那是香肠树硕果累累的时节。在现代社会,时间是被使用和买卖的,于是外来者们常说:“你看这些非洲人坐在那儿什么都不干,真是浪费时间!”“非洲人总是迟到,不懂得时间就是金钱。”而草原上的日出之约和恩科勒人的岁月推移都没有局限在时针、分针、秒针走过的圆周里,在非洲人的传统观念中,时间是被创造和生产的,人不是时间的奴隶,而是时间的创造者。不做时间的奴隶一次与一个肯尼亚画家会面,他比约定时间晚了整整一个半小时才到,好在我并没有其他安排,而且早有准备,拿了书边看边等。对待这种天马行空、脑子里全是艺术创想的人,我当然不能用快节奏、高效率的时间准则要求他,而他迟到这么久,也着实说明传统非洲时间观念依然深深地影响着现代非洲人的思想与行为。当时姗姗来迟的他对我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他知道自己的时间标尺跟我的没对上,我问他什么事情耽搁了这么久,他说:“我今天就安排了两件事,一个是给学生上课,一个是见你,我刚给学生上完课。”也许你听了很气愤,这么不尊重别人的时间!但这就是非洲人的时间观,由具体事件而不是由几点、几分、几秒来判定,他认为眼下从事的事情就是时间的进程,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是另外一个进程,两者并不存在于同一个时间进程中。我曾经读到过一篇有关非洲时间的文章,其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非洲人正在与一个朋友见面,而接下来他要和他的叔叔见面,他并不认为自己需要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与朋友的约会以便按时与叔叔见面,他认为重要的是完成好与朋友计划完成的事,就算晚了迟了,叔叔也会理解,因为重要的不是时间刻度而是时间进程内发生的事情。肯尼亚著名哲学家约翰·比蒂在他的著作《非洲宗教与哲学》中对非洲人的时间概念是这样定义的:在非洲人的传统生活中,时间是由发生过的事情,正在发生的事情和将要发生的事情构成的,那些尚未发生或不可能马上发生的事情都归属于“无时间”一类。约翰·比蒂说非洲人的传统观念里,时间是一个二维概念,一面伸向遥远的过去,一面延展在当下而并不通往未来。这一点从非洲语言的时态中便可见端倪,在一些东非语言中,表示将来的三种动词时态只能表达到未来六个月最多两年时间内将要发生的事情,超过这个期限的事情都被认为不存在于真实的时间范畴内。凭心而论,无论是在我来到非洲之前还是在我来到非洲以后,“非洲时间”都不曾对我构成很大的困扰,我并不是个急脾气的人,20岁时留学法国,对法国人相对比较懒散的时间观念也早习以为常,于是在对“非洲时间”有所耳闻时,我并没有用大家一贯秉承的行为标准去衡量这种时间态度的对错与好坏;来到非洲之后,无论是与当地同事们相处,还是与当地人约定采访,我也并未时常遭遇不守时的人,成为这种时间态度的“受害者”。事实上“非洲时间”正在发生改变,受过良好教育、有国际视野的非洲人知道遵守时间的重要性,他们正在把时钟调快,以便赶上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他们也在把非洲时间的维度伸向未来,好让这片古老的大陆在新的时间进程里演绎出美好的故事。难怪我的朋友会对我说:“你的时间太非洲!”而我,有时却想停留在“非洲时间”里,看云卷云舒,斗转星移,在时光里创造生命,在生命中感知时光流淌过的每一个印记。不做时间的奴隶,做时间的创造者,还有什么人生愿望能比它更奢侈又令人幸福呢!《遇见非洲》|在这片热土与阳光撞个满怀探秘,你所不知的非洲:《遇见非洲》|旧物变宝,不拘一格的非洲时尚作者简介一个驻外记者的心灵之鉴镜头与笔尖下的那片热土踏上阳光与玫瑰之地,探秘/游历/相遇寻访之间,遇见自己,遇见你...本次连载为选刊,想要了解更多镜头与笔尖下的精彩故事,可以跟随《遇见非洲》一起,去遇见一个积极、细腻、有温度的非洲。目前,本书在京东、当当等平台有售。《遇见非洲》的外部购买链接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5odYxeG0w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