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与 鱼钩征_位置_患者_症状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Time Reflection 音乐: 王者荣耀 - 王者荣耀 游戏原声 时之恋人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与 鱼钩征 我们都知道,输尿管正常全程位于下腔静脉前方,直至其注入膀胱。而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Time Reflection 音乐: 王者荣耀 - 王者荣耀 游戏原声 时之恋人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与 鱼钩征

我们都知道,输尿管正常全程位于下腔静脉前方,直至其注入膀胱。而当患者存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Retrocaval ureter),又称绕下腔静脉输尿管(Circumcaval ureter)时,他的输尿管则会从下腔静脉后方穿过,并可能被下腔静脉压迫而产生尿路梗阻、积水等症状。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最早于1893年由Hochstetler首次报道,发病率约为1:1000-1500,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3:1,可见于任何年龄患者,但多于30-40岁之间发病,绝大多数为右侧发病。

图1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示意图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表现(1型低襻型)。

图2 一枚鱼钩,是不是很像?

但无论是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还是绕下腔静脉输尿管,这两个名词都有些误导我们,让我们以为是输尿管异常引起的疾病。实际上这个疾病是下腔静脉先天性发育异常所引起的,并不是输尿管的错!

在胚胎时期,胎儿肾静脉以下的下腔静脉是由右侧上主静脉(偏背侧)形成的,而右侧下主静脉(偏腹侧)在发育过程中理应消失,若右侧下主静脉未消失反而取代右侧上主静脉形成下腔静脉,则会因为其位置偏腹侧,而使右侧输尿管需先经其后方【绕行】至身体中部,再下行至其前方,随后按正常通路注入膀胱,而不同于正常情况的直接位于下腔静脉前方下行注入膀胱。

Bateson于1969年还将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1型低襻型(绝大多数)和2型高襻型(极为罕见),两种类型的主要区别是输尿管穿行下腔静脉后方的位置高低。

2型高襻型穿行位置高,几乎和肾盂同一水平,且穿行处有右肾动脉通过,可对通道起到支撑作用,因此不容易产生尿路梗阻。

而更为常见的1型低襻型的穿行位置较低,穿行处多位于腰椎3-4水平,且穿行处输尿管为输尿管的上1/3部位,故穿行前输尿管过长,向下弯曲呈【鱼钩征】,且穿行处无动脉支撑,加上后方腰大肌压迫,很容易导致尿路梗阻、积水等症状,尤其是合并尿路结石时,常可伴有中重度肾积水,多需外科处理。

图3-4 一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男性,55岁,右侧腹部疼痛3-4天。可见右侧输尿管(RIGHT URETER)绕下腔静脉(IVC)后方,穿行至身体中部。体位方向指示标:PROXIMAL:头侧,CAUDAL和DISTAL:足侧。

图5 同图3-4。注意四张分图顺序(1→2→3→4),探头横置,逐渐从头侧(CRANIAL)向足侧(CAUDAL)移动。可见右侧输尿管(RIGHT URETER)经扩张的肾盂发出,后穿行于下腔静脉(IVC)后方,随后于双侧髂总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IVC BIFURCATION)前方绕回下腔静脉前面,并于右侧髂血管(RIGHT ILIAC VEIN ARTERY)前方继续下行(回归正常通路)。

图6 同图3-4。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右侧输尿管中下段发现一枚结石,进一步加重尿路的梗阻,并最终导致疼痛症状出现。DISTAL:足侧。

图7-8 同图3-4。可见穿行部位以上的右侧输尿管明显扩张,右肾中度积水。DISTAL:足侧。

图9 另一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CT图示右侧输尿管穿行于下腔静脉后方,箭头所示。

=下期见=

超声医师于航

,赞 143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0wVZkbOw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