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中和天天爱中和,我用什么爱你?又拿什么恨你?

伴随成都“南拓”计划如火如荼的开展,南门上生活的人们更多的给其他地方人一种南门新贵的优越感。当年轻的软件园、新会展中心、环球中心支撑起了成都互联网行业的半壁江山,又有多少这里的人会想起中和场那段难忘的岁月。 都说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定要在软件
原标题:中和,我用什么爱你?又拿什么恨你?伴随成都“南拓”计划如火如荼的开展,南门上生活的人们更多的给其他地方人一种南门新贵的优越感。当年轻的软件园、新会展中心、环球中心支撑起了成都互联网行业的半壁江山,又有多少这里的人会想起中和场那段难忘的岁月。都说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定要在软件园历练两年,感受新一线城市高速的发展,和与印象中的成都慢节奏生活气质不符合的匆忙。而初到软件园工作的这些人,一般都会在中和居住一段时间,似乎那样也成为了在软件园这边的上班族们人生中所必不可少的一段岁月。十个在软件园上班的年轻人有八个都租房住在中和,十个中和原著居民有九个收着这些年轻人的房租。当一座拥堵的桥连通了府河两岸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不论原著居民还是外来人口,那些住在中和的人们,他们怎么样了呢?中和作为成都古老的场镇,当地居民都喜欢称之为中和场、中和镇。从2010年划分给高新区之后,中和似乎也即将加入了南门新贵的行列。然而当无数的拆迁、规划、建设纷至沓来的时候,中和场的变化似乎没有华阳、大源那样来得日新月异、地覆天翻,也没有说一成不变。现在的中和似乎正处于城市转型的阵痛时期,虽不至于面目全非。但那些充满建设口号的施工牌子后边,藏着的是老中和人对于逝去时光的眷恋和新中和人对于未来模糊迷茫的期待。那些个租住在中和的年轻上班族们,下班后从天府三街的口子进入,还来不及发出“自己在英郡能有一套房子上下班该有多方便”的感慨,便过了桥,一脚踏入了中和场的时空。挤到脸贴玻璃的188路公交车背后,是鸣笛声不绝于耳的私家车长队,是满街乱窜发出聒噪机动声的火三轮,是略带倦容、默默无声的下班行人。当漫天施工道路尘土飞扬而过,各种鸣笛声、车流声、乃至于小擦挂之后三轮车师傅的叫骂声涌入耳膜,眼前的路拥堵而又模糊。生活却又如此真实乃至于残酷。而第二天又是同样的道路,只不过为了按时到达公司,要操碎了心。当小区门口的共享单车已被全部扫码骑走,188路公交车姗姗来迟,走路时间打紧,还是只得走向那些个叫喊着“三gai地铁口走不走,差一个,上车就走”的火三轮师傅。这个地方的火三轮整天穿梭于中和场和软件园之间,道路上横冲直撞所向披靡。曾经只要两三块钱,现在涨到了五块左右。我从未见过拼车的火三轮,也在很久之前未曾想过火三轮这样的行业为了适应软件园的气息纷纷开通了移动支付功能,车里车外都张贴着醒目的收款二维码。每天的日子就是不断穿梭于自己合租的套二小房间到公司的小隔间,抱怨生活不易的痴男怨女在恍惚之间都不知道自己一年是过了365天,还是只过了一天,重复了365次。那些拥堵的交通、老旧的街道、匮乏的娱乐设施、一出空调房就汗涔涔的天气,每月不成正比的房租与薪资,望不到却又放不下的生活让多少上班的人精疲力竭。中和的夜晚寂静得让人有些害怕,哪怕这里居住着如此之多的年轻人。但一天的工作之后加上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只有窝在自己的小屋,抱着平板抽着烟,安静平和地等待明天。有时候,他们自己都会想:中和啊中和!我用什么爱你?但是转念一想:中和啊中和,我又该用什么恨你呢?租住在中和场的大多数是一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因为这里的房价租金虽然一直在飙涨,但相较于华阳、大源这些真正意义上的南门新贵已经要温柔很多了。大熊和两个大学关系比较好又恰巧同在软件园上班的同学在盛世嘉苑合租了一个套二,每月1600块的房租,三个人平摊下来也就几百块。主卧放两个小床住两个人,次卧住一个,男孩子的住宿还是挺简单的。世界杯期间每天下班,就从楼下便利店买箱啤酒上来,配两碟花生米,就一起看球,陪自己喜欢的球队决战到深夜。“没事我们就爱喝一点酒或是三个人一起开黑打打游戏。外面餐馆的啤酒要8块10块一瓶,而我们在楼下便利店买50块钱就可以抱一箱子。几个好朋友嘛,有什么不如意都说出来一起解决,现在暂时没什么积蓄,不过生活还算顺心。”“大家迟早会工作稳定,然后有了自己的积蓄,买房买车,成家立业。然后离开这个地方,去环境更好的地方居住,但我想那时候我们肯定会无比怀念这段虽然穷但是很快乐的时光,这些都是我们金灿灿亮闪闪的青春。”薇薇15年的时候大学毕业,和大学时候的男朋友都在这边找了工作,在龙祥佳苑租了一个每月1200的套一。平时就男朋友骑小电驴儿载她上班,下班后两个人一起回家,先去大菜市买点菜,然后回家一同做饭吃。周末的时候可能奢侈一点打个车去新希望国际看个电影。发工资的时候一起去镇上吃个雄起兔火锅犒劳一下自己。“那时候都没有多少钱,也顾不得父母那么多反对,就觉得这样单单纯纯在一起打拼的爱情很纯粹也很真实。我那时候一直相信我们的生活会好的。”17年底,他们在华阳买了房并且结了婚。回想起中和场的那段时光,两人都感触颇深。“从一无所有到逐步稳定,中和见证了我们的爱情修成正果。我们时不时周末还会回去,去吃小区门口那家小贩的烤面筋。”……对于很多人来说,中和见证了他们的友情、爱情、乃至亲情,苦日子都会熬过来的,重要的是那一段难忘的光阴必定会在你的生命历程中打上深深的烙印。中和场,你承载了无数悲欢离合,是那么多人情怀与记忆的寄托,我又拿什么、凭什么恨你?而对于无数中和场土生土长的原著居民来说,现在的中和让他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还是镇子上老旧的街道、蜘蛛网似密布的电线、穿梭于狭窄街道上的电瓶车、火三轮。网吧一条街依然安静地存在于那里,哪怕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这些个条见简陋的网吧依然可以吸引来偷偷溜出来上网的高中生们。站在旧房子前的老人不知此刻在想着什么?熊家桥路两旁的绿茵漏下斑驳的光影。中和半边街杂乱停放的车辆依旧安静度过生活的月月年年。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对于茶客们来说都是节日,河边围坐着喝茶的人群。中和中学依然屹立在镇中心的位置,那些青春洋溢的脸庞也不知道自己在长大后会去北上广,还是就在软件园。中和职中老校区,前不久学生都已经搬去了新校区。这个地方,注定会被缅怀。而那句“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校训不仅仅镌刻在了这里,更镌刻在了每一个中和职中人的身上。不一样的是当城市化进程的汹涌袭来,中和原本市井气息的冲淡,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找不到儿时的记忆。随处可见的施工路牌,将中和切割得支离破碎。突兀出现的共享单车,是新旧元素野蛮而又合理的冲撞。施工让道路变得狭窄而又泥泞,雨天到处都是积水和倒影。桥那头已经价值3万左右一平米的龙湖地产,中和大桥连接的是两个世界。我不是中和人,我不知道中和原著民会不会在现在有一点恍惚,这还是我们从小长大的那个中和吗?城市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历程,当新事物的涌入必然对老旧事物造成影响和冲击。而当现代与古朴并存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不可描述的类似畸形的和谐。而这种和谐似乎模糊了一切爱恨。老中和人可能因为市井街道的改变而发出对乡土记忆的怀念,也可能因为拆迁后收房租天天打麻将跳广场舞的生活而觉得惬意。租住在这里的年轻人可能会困扰于这里堵塞的交通、不方便的基础设施、老旧的街道。也有可能在离开这里之后无限怀念这里的所有,怀念曾经物质贫乏岁月里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中和场,一直在府河对岸与年轻的成都高新区隔河相望,通勤于两岸的人们,居住在场镇上的原著民们,共同支撑起了中和这一片独有的生活风味。当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也当一些老中和的人走出去,这座城市和这一方水土在发生点滴变化的同时,故事还在继续。也许当有一天中和变得如其他南门新贵一样繁华,我不知道住在这里的人会有什么感想,激动、失落、欣喜若狂……皆不得而知。至少会有这样的一种感慨吧——中和,我用什么爱你?又拿什么恨你?你对中和有什么记忆?-END-编辑:黑涵娃责编:猫叔原创:成都这点事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changhe99.com/a/80wVZyYwz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