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可别说《包法利夫人》毁三观了,你的三观都要不好意思了

豆瓣上一位网友评价上海译文出版的周克希译本的《包法利夫人》说: 也不知道写序的那位从哪儿看出了包法利先生平庸麻木、包法利夫人天真烂漫来着的?这根本就是一个爱慕虚荣的白穷美三番两次千里送逼结果被人拔屌无情的故事吧……这也叫挣脱禁锢追求真爱,
原标题:可别说《包法利夫人》毁三观了,你的三观都要不好意思了豆瓣上一位网友评价上海译文出版的周克希译本的《包法利夫人》说:也不知道写序的那位从哪儿看出了包法利先生平庸麻木、包法利夫人天真烂漫来着的?这根本就是一个爱慕虚荣的白穷美三番两次千里送逼结果被人拔屌无情的故事吧……这也叫挣脱禁锢追求真爱,卡列尼娜从地下笑醒了好吗。ps.对比毛姆《面纱》顿觉趣味无穷,“死的却是狗”!这条12年的评论,被标记了121次有用。而当我看到另一条评论说:“大先知福楼拜。朝阳区起码有150万包法利夫人,不分男女。”的时候,我不知道是不是该笑了。我甚至搞不清楚我看的那本《包法利夫人》是不是福楼拜写的了。所以,《包法利夫人》到底写了什么才让人们觉得毁三观?一个家里小富即安的农村女孩子爱玛嫁给了一个沉迷她美貌的,没有医术也没什么存款的二婚乡村医生夏尔。而被诟病“毁三观”的情节则是集中在爱玛身上。用通俗一点的语言来描述,就是爱玛先后婚内出轨罗多尔夫和莱昂,在出轨的同时用赊账的方式不断给自己添置梦幻般的衣裙再给出轨对象送礼物,最后因为无法承担巨额账款而选择自杀,留下了账单,爱她爱的要死的夏尔和他们的小女儿贝尔特。而爱玛为什么出轨呢?简而言之,她被言情小说荼毒了。虽然出身是农民家庭但她父亲送她去到接受贵族式教育的寄宿学校,在那里她开始接触浪漫主义小说。她心里都是关于爱情的美好幻想,她相信,那些美好幻想里有一个是属于她的。甚至在她嫁给夏尔·包法利的时候,她也坚定的相信,她会拥有浪漫主义小说里那样的爱情。而她没能拥有。结婚以前,她原以为心中是有爱情的;可是理应由这爱情生出的幸福,却并没有来临,她心想,莫非自己是搞错了。她一心想弄明白,欢愉,激情,陶醉这些字眼,在生活中究竟指的是什么,当初在书上看到它们时,她觉得它们多美啊。爱玛十三岁进入女校念书,身边没有任何与她谈心的女性长辈角色,唯一与这个角色相近的是每月来修道院做一星期女工,出身于大革命前的贵族世家的老姑娘。而这位老姑娘并没给青春期的小女孩任何有益教导,她给女学生们讲浪漫故事,带给她们传奇小说看。在这样的氛围里,爱玛脑袋里都是罗曼蒂克似乎也不足为奇。后来,爱玛的母亲去世了,她的父亲从学校把她带回家,她带着在修道院里得到的,满脑子的浪漫想法回到了乡下,继而怀着对爱情的巨大期待嫁给了夏尔。修道院不会提供给女学生情感教育。在整个青春期里,爱玛的情感教育都寄托在了浪漫主义小说上面。既然这样,那么她一生都在追求所谓爱情,就不该受到任何指摘。她的确爱慕虚荣,但这不能否定她的天真烂漫。不然她怎么会被爱情折磨的那么惨。说真的,身为一个外国文学爱好者,在看到有人说《包法利夫人》三观不正的时候,我的三观就已经没有了。《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而那些站在制高点质疑任何与自己意见不符合的事物的三观的人,大概也觉得《了不起的盖茨比》三观不正。是啊,黛西怎么可以在与汤姆是夫妻关系的同时和盖茨比重温旧梦呢?这是三观不正。我很小的时候就在电视上听过“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这句话。对于文学、电影,有那么多角度可以去衡量,一定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吗?贾樟柯说:对电影而言,恻隐之心非常重要,在理解人性困境方面,艺术是重要的出路。如今礼教在抬头,过度的道德主义在抬头,就意味着法西斯在抬头。艺术不是法律,而是抒发情感的通道。很多事情我们总在避讳,让道德主义长时间的施加于艺术,这种正义之名终将导致人文的灾难。我喜欢《包法利夫人》,甚至在爱玛死后,夏尔逐渐忧郁的情节里感到悲痛。我从没考虑爱玛是不是出轨,也来不及考虑爱情有什么不对。我沉浸在巨大的感情里,感同身受,走不出来。真的深究,流传至今的外国文学名著,大都不合道德标准。那条豆瓣评论cue到的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是讲出轨的;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也涉及了上流社会的找情人风俗;司汤达的《红与黑》除了出轨,甚至还有谋杀;卢梭的《新爱洛伊丝》甚至讲的是师生恋。我们都清楚文学艺术里的情节是艺术创造,我们也都知道这些情节出现在书里、电影里并不意味着它们真的就在现实生活中上演并普及。我们为什么要苛责文学艺术里的道德呢,艺术必然是高于生活并引发人类的深刻思考的啊。所以,别再说什么什么又毁三观了,既然你的三观这么容易就被毁掉,那么它也没什么存在的意义了。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0wVmKlrz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