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远宦帖以《远宦帖》为例,分析王羲之“接笔”“引笔”下的书法内涵

喜欢艺术,热爱书法的朋友,欢迎关注交流! 陈海良直解《十七帖》系列 我们先举《伯远帖》的意思是该帖是墨迹,可信度高,另外就是《远宦帖》及其他的王羲之信札了。《伯远帖》中基本找不出“接笔”,在笔法的组合间、笔画的转换上应用更多的是在提按中的
原标题:以《远宦帖》为例,分析王羲之“接笔”“引笔”下的书法内涵喜欢艺术,热爱书法的朋友,欢迎关注交流!陈海良直解《十七帖》系列我们先举《伯远帖》的意思是该帖是墨迹,可信度高,另外就是《远宦帖》及其他的王羲之信札了。《伯远帖》中基本找不出“接笔”,在笔法的组合间、笔画的转换上应用更多的是在提按中的“粘连”。《伯远帖》这种“粘连”虽有上下的提按动作,但是幅度很小,基本上是粘搭在一起完成的,明显的过渡痕迹没有。在王羲之的笔下,“接笔”的这些动作如行云流水般的化险为夷,没有一点做作的痕迹,基本是一笔完成的,不过是其间出现较多的“粘搭”的动作,这种动作就是有振荡的上下动作,但是幅度较小,与其说是振荡还不如说是幅度较大的“提按”,这种“提按”基本贯穿了书写的全过程。而且,很少用“切”笔,起讫处也是带有“提按”动作的“出锋”。不过,在王羲之的笔下却出现了大量的“引笔”,这种“引笔”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使得汉字的上下间组合有着“纵引”之感,为后来大行草书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为了更进一步说明后来“接笔”与王羲之常用的“粘连”之笔的区别,在这里提示出《远宦帖》中经常出现的“粘连”之处(如图)。如图中打圈的部位都是一笔完成的,而不是现在的很多人是用两笔或多笔完成的。尤其是“忧”和“兼”的写法,充分体现了王羲之在书写过程中的“粘连”做法,他的提按动作基本是在毛笔没有离开纸表时就完成的,这就是“粘连”。最后一张图片的“多”也是如此,第一“撇”与第二“撇”的连接就是在这种动作连贯中完成的,所以,从气韵上看,它们是天意无缝的,而且显得非常浑厚、圆润。这在羲之的其他的字帖中也经常出现,今天的很多的优秀作者在这一点上皆有较好表现。王羲之名帖《远宦帖》原创首发作者:陈海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创作部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尉天池、马士达等教授(中国唯一楷、行、草书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喜欢书法艺术的朋友,欢迎关注、转发、评论、点赞均是对我的支持!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0wVnkkYw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