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强化政策支撑 推动融合发展_服务_医疗_建设

为加快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健康宜昌建设,提升全市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政策支撑力度,医疗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诊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大幅提升。2022年

为加快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健康宜昌建设,提升全市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政策支撑力度,医疗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诊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大幅提升。2022年,宜昌市通过竞争性评审,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党委政府全力推动。宜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市长统管医疗、医保、医药,推进三医联动、深化改革;印发相关实施方案,明确将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工作任务,由市医改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协调推进,全面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宜昌市持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有效保障了对各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公共卫生服务、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方面的财政投入。额外配套10亿元(分3年落实),支持全市公立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引育等。  

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宜昌市定期开展调价评估,2022年共调整医疗服务项目119项,其中新增价格项目21项,调增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诊疗、手术类项目价格59项,平均增幅37%,调减大型设备检查和检验类项目价格39项,平均降幅12%,逐步优化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和公立医院收入结构。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宜昌市持续深化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试点,不断完善病种目录、病种分值、医疗机构等级系数的动态调整机制,全市职工和居民医保执行统一结算点值,年度DIP结算率达100.87%,涉及30余万例住院病例,总费用近14亿元。宜昌市还将DIP付费总额预算应用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立204组基层病种库并适时调整,实现了所有医疗机构同病同价,支付价格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引导合理就医。

夯实健康服务体系基础

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宜昌市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东部未来城武汉协和宜昌医院建设,并与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签订委市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协议,以宜昌市三峡中心人民医院为主体建设心血管、呼吸、妇产、儿科、重症医学、肾病、传染病、骨科、神经专业,以市优抚医院为主体建设精神专业,高标准建设10个专业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持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提高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着力解决患者跨区域就医问题。  

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宜昌市完善市级三甲医院对口帮扶工作长效机制,拓展宜昌市三峡中心医院整体托管枝江市人民医院的管理模式,加大对县级医院的技术指导、对口帮扶力度,指导夷陵医院、宜都市人民医院、枝江市人民医院、当阳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医院;同时,提升其他7家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  

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进宜昌市中医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年薪制。市财政部门单列预算给予保障,按岗位价值设定标准,对院长、书记年薪给予考核落实。按照“两个允许”要求,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近3年人均年薪增幅13%。  

优化人才引育政策。宜昌市对高精尖、急需引进的专科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博士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深入实施市级医学拔尖人才评选和市级医学领军人才培养工程。2022年,宜昌市成功引进博士高层次人才16人,引进硕士及副高职称的急需紧缺人才127人,兑现奖补240万元。继续深化“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工程”,采取定向委培一批、公开招聘一批、派驻巡诊一批、学历提升一批等方式,持续提高大学生乡村医生比例。  

深入推动医教研融合发展。宜昌市加强市级公立医院与三峡大学、科研机构、医药企业深度融合发展,建立52个科研合作平台,深入开展基础医学研究、医学科技创新等合作。推动三峡大学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等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宜昌市三峡中心人民医院缺血性心脑疾病转化医学实验室、宜昌市三峡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再生与修复实验室建设。

用好智慧化工具

数字技术赋能行业治理。宜昌市推动区域一体化健康医疗大数据数字化、集约化、智能化建设,重点构建了1个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6个业务专题、N个业务应用的体系架构,全面汇集全市2690家医疗卫生机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疗卫生资源等诊疗服务信息,基本实现了全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一屏知家底、一网全监测、一键达基层”。  

信息化服务惠民便民。宜昌市打造“宜健通”微信小程序,覆盖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实现实名制就诊、预约挂号、线上缴费、结果查询等便民服务。目前,“宜健通”用户已达342万人,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87%,日均访问量约10万。在8家市直公立医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的信用就医服务模式,“一次签约、终身享受、全家共享”,实现脱卡支付、无感支付,减少就医排队缴费次数和时间。依托城市大脑数字底座区块链技术,实施电子处方全市流转,向慢病患者提供一键续方、及时购药服务,改善慢病患者就医体验。

文:湖北省宜昌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袁晋华

编辑:姜天一 王依依 杨真宇

校对:于梦非

审核:徐秉楠 陈飞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V6zEKgXd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