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鲁冠球鲁冠球周年祭从人们的哀思里重温他的精神遗产

“我想和你聊聊天,在这个春天 停下脚步一起忆当年 花开花落往事随风散……” 萧山建设二路上的万向一二三公司,金桂飘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弯腰摘一支菊花,静静地排到方队里。伴随着《只想和你说声谢谢》的曲子,到新落成的鲁冠球铜像前拜祭。
原标题:鲁冠球周年祭从人们的哀思里重温他的精神遗产“我想和你聊聊天,在这个春天停下脚步一起忆当年花开花落往事随风散……”萧山建设二路上的万向一二三公司,金桂飘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弯腰摘一支菊花,静静地排到方队里。伴随着《只想和你说声谢谢》的曲子,到新落成的鲁冠球铜像前拜祭。今天,是万向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的周年忌日。一年前的这天,噩耗传来。那位总是笑容满面,讲话如洪钟的老人撒手离去。一年后的昨天,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共同推出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上,鲁冠球是唯一一位上榜的已故企业家。鲁冠球辞世后,\"峰回路转初心不改。历史的记录里当有他的一席之地。\"万向报主编王燕发了这一条朋友圈。是的,人们没有忘记他。今天一早,胡宏伟发文《鲁冠球逝世周年祭:浙商们的\"后鲁冠球\"时代》,怀念这位令人景仰的企业家。吴晓波频道转发了鲁冠球外孙莫凡的《外公的办公室》在朋友圈刷了屏。远在美国的外孙女倪雪睿也用英文给外公写了封信。温暖如初见。在万向物业二楼的展厅里,大屏幕上播放着央视静心制作的纪录片。简单布置的展板再现了鲁冠球奋斗的一生。在万向美国公司,员工们不顾时差的影响,和国内同频共振纪念这位企业的创始人。接班人鲁伟鼎说,今天给万向员工放一天假。大家各自怀念。下午,万向轴承公司的工人们穿着工作服来新铜像处拜祭鲁主席。没人忙着回家。田欢,曾经在鲁冠球身边工作六年,已步入金融界高管,也悄悄地来帮忙。捧来一把菊花。为老东家做点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这种万向精神深入骨髓地刻在血液里。其实,在万向人心目中,鲁冠球从未离开。鲁冠球的创业经历和企业家精神激励着万向员工,激励他们不忘初心、感恩奋进,朝着让万向成为受世界尊敬的百年企业奋进。一个时代的落幕萧山虽处鱼米之乡的江南,却是江沙冲击出来的小平原,人口众多而地力贫瘠,鲁冠球生来对种地毫无兴趣,他自小流浪乡里,先学打铁,后修自行车,25岁那年,他东借西凑4000元,带着6个人办起了“宁围公社农机厂”,并自任厂长。宁围是他出生地所在,在他将近50年的职业生涯中,这位日后著名的“中国企业常青树”把公司办到了大洋彼岸,自己却从来没有离开过这块土地。1972年萧山宁围农机厂鲁冠球的去世,是浙江改革开放史上的一件大事。虽然早有传闻,但消息来得还是那么突然。2017年10月25日夜,万向集团发布讣告,宣布万向集团创始人、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因病医治无效当日12时在家中逝世,享年74岁。在过去的2年间,作为中国第一民营商帮的浙商群体英雄落幕可谓接踵而至,令人扼腕唏嘘:2015年6月6日,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去世;2016年8月2日,原万事利集团董事局主席、曾被朱镕基总理称赞为“你是一个宝”的沈爱琴去世;2017年3月13日,原温州第一代首富叶文贵去世;2017年7月4日,原青春宝集团董事长、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冯根生去世。原青春宝集团董事长、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冯根生改革开放40年,第一代企业家的生命周期走到了终点。毫无疑问,鲁冠球是这一群体中分量最重的一位。万向集团48年创业史的起点,是1969年鲁冠球带着包括他结发妻子章金妹在内的6位农民,变卖家当筹资4000元,创办了宁围公社农机修理厂。事实上,1962年开始,鲁冠球就开过铁匠铺、办过面粉加工厂。与他相比,1984年创业的柳传志、王石、张瑞敏等企业大佬均属“晚辈”,鲁冠球堪称中国企业界绝无仅有的“常青树”。年轻时的鲁冠球万向集团官网对鲁冠球的介绍是一行醒目的大字——从田野走向世界的中国农民的儿子。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维度看,人数极为庞大的浙商群体的成长史,就是中国农民的“人的解放”的历史和摆脱贫困的翻身记。鲁冠球恰是这一历史进程最优质的个体样本,没有之一。鲁冠球崛起于草根,却从未被乡野遮蔽双眼。1984年,万向集团生产的万向节第一次出口美国,并跻身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汽车巨头的供应商名单。1991年鲁冠球登上《新闻周刊》封面1994年,成立万向美国公司,7年后,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UAI公司,开创中国民营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迄今,万向集团在美国14个州拥有1.3万名员工,每年在美国本土实现产销40亿美元。“做洋人的老板,用洋人的资本,收购洋人的企业,赚洋人的钱”,鲁冠球成了最具国际化视野、胸怀和战略的中国农民企业家,其下接地上接天的个体的嬗变,折射的恰是最为深刻的国家巨变。也正是源于此,1991年5月,鲁冠球成为继邓小平之后第二个登上美国《新闻周刊》杂志封面的中国人,《华尔街日报》赞誉他是“国家英雄式人物”。“四千精神”的红旗大江东去,各领风骚。当曾经如群星闪耀的“鲁冠球们”渐渐消散于天穹,新时代、新浙商扑面而来。展望下一个改革开放40年,浙江能否飞得更高、行得更远?在当下,我们能给出的,是谨慎的乐观。悬疑,依然存在。关于什么是浙商精神,迄今传播最为广泛、最为深入人心的,仍是民间版的所谓“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讲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其根本是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甘愿流更多的汗、更多的泪,甚至更多的血。但,“四千精神”的红旗还能扛多久?鲁冠球(右一)在宁围乡万元户表彰大会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浙江民营企业主群体的“四千精神”一定程度的退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创业者二代换季中尤其如此。的确,当年催生“四千精神”的客观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两千年来的普遍贫困演进而成令人惊羡的普遍富裕,苦日子终于熬出了头。这一切恍若隔世,其变化的速度之快以致许多人还来不及做好充分且理性的心理准备。更何况,当今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是信息和技术,埋头拉车似乎到了让位于抬头看天的时候,“四千精神”还能成为助推浙商神武无比的秘密武器吗?至少,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四千精神”的确诞生于异常艰苦的创业时代,但其精神本质足以穿越时空而永恒不变。我们曾经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变得足够富庶之后,我们面前仍然有一座座人生的大山需要攀越。创业之路无论何时都会艰辛无比,拼的永远是坚持、坚守与坚韧不拔,如果我们开始心浮气躁总是企图取巧走捷径,那么注定只能收获一地鸡毛。浙商博物馆中展示的\"四千精神\"新的时代,要有新姿态、新内涵,未来仅有“四千精神”是不行的;然而,没有“四千精神”更是万万不行的。如何面对财富?什么是财富的真正价值?浙江农民和农民企业家的进化有三重境界:一是脱贫致富;二是努力实现“有钱人”和“有文化的人”的统一;三是最终进化为能超越财富,有崇高价值观与人格力量的真正的企业家。鲁冠球从乡野草根出发,凭借孜孜不倦的终身学习以及自省、自律、自我修炼,进而挣脱农民需要几代人才能蜕变的宿命,成为走到第三重境界的时代跋涉者。鲁冠球始终认为自己不是商人,而是企业家。鲁冠球:“我不造汽车,我的儿子也要造。”“企业家要赚钱,但决不做钱的奴隶。企业家注定是要创造、奉献、牺牲的。”直到去世,他生前一直住在1983年修建于乡间的农家小楼,厨房还是老式的灶台。然而鲁冠球坚持在纯电动汽车研发领域不断“烧钱”,1999年迄今累计投入逾50亿元却鲜有回报。他曾对媒体说:“我希望万向成为一家受世界尊敬的企业,万向今后的使命就是为清洁能源奉献一切。”宗庆后应该比鲁冠球更有钱,他曾4年间3次问鼎中国内地富豪榜首富。2016年12月,他却因为乘坐动车G2365次的二等座去义乌而成为新闻人物。其实,这根本不算什么新闻,作者和宗庆后相识20多年,他就是这么一个“常年穿布鞋,出差不带随从,飞机只坐经济舱,戴100美元的石英表,抽12元一包的香烟,一年消费不超过5万元”的正宗的“有钱人”。2016年宗庆后在高铁二等车座的确,第一代浙商是因为太穷、太缺钱被迫搏击商海,但他们不断进化超越,最终将责任置于财富与生命之上。而在所谓的成功商人和资本投机者光芒四射、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盲目的技术崇拜凌驾于人文精神,疯狂的金钱追逐被膜拜为宗教。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我们为什么会迷失?当第一代浙商的身影渐行渐远,年轻的生命、年轻的力量几乎同时跃出了地平线。2017年10月30日上午,鲁冠球追悼会。他的独子鲁伟鼎代表家族所作的题为《最可爱的父亲》的答谢词,令无数人落泪。2017年在杭州举行的鲁冠球追悼会“大家都说我变了,改变的就是,我没有父亲了。”鲁伟鼎回忆说,“父亲的专注一直让我认为,他创建的万向是他的‘儿子’,是我的哥。每当治疗遇到危险时,他想得更多的,不是我这个儿子,而是这个叫万向的‘儿子’。我终于明白,这才是他的‘大儿子’。面对离去,他最牵挂的,是把更好的万向留给我们,留给大家!”鲁伟鼎没有忘记用行动告慰“勇敢地就自己飞走了”的父亲:“最可爱的父亲,他多想看到,儿子与大家一起,去引领这个‘大哥’前进。我们没有停止过,我们一直在进行时,我们已经领命,我们一定会实现您的梦想!”11天后,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鲁伟鼎第一次以万向实际控制人、党委书记、董事长的身份参加会议并发言。改革开放40年,来路风雨兼程,光辉岁月。漫漫去路必定更长。浙商们已经走到“后鲁冠球”时代,但浙商还在,初心还在,梦想还在。倪雪睿给外公的话我的外公,鲁冠球我对外公的最初印象可以追溯到母亲第一次带我去他办公室的时候。母亲和我进外公办公室时,他并不在,于是母亲将我留在办公室后便出门寻他。出门时还嘱咐我:“别乱碰东西”。母亲出门后,我却还是到处摸索了起来,并在外公的办公桌后发现了一个小冰箱。我想大概是从外公那里继承了好奇和大胆的性格,便打开了冰箱,非常欣喜地发现冰箱里满是饮料和巧克力。但欣喜很快便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是恐慌,因为我感到背后有人。外公回来了,我被抓了个现行。我转过身来,脸上写满愧疚,但却看到外公脸上灿烂的笑容。“你若不告诉妈妈和外婆,我就给你巧克力,”外公说道。这是我记忆中最美味的巧克力。我上辈子一定是好事做多了才有幸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每天我都充满感激并提醒自己我财富的来源。不仅是外公,还有其他的长辈都为我的人生做了良好的铺垫。外公坚持己见却又思维开阔,十分乐观又十分现实,十分骄傲又十分谦虚,十分坚强又十分和善,他天生就是一位领导者,在投入到工作和理想的同时也能抽出时间留给家庭。虽然外公出身农民家庭并且曾经辍学,但却孜孜不倦地工作,努力应对各种挑战,最终建立了万向集团。外公继晷焚膏地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他的字典里没有“退休”这个词。即便在外公生病住院期间,他仍然戴着眼镜、手中握笔,在文件上留下批注。外公不知疲倦的勤勉精神让我深感敬畏。即便是年幼时我都对外公充满了敬意。我小时候有些脾气不定,不听父母的话还总爱还嘴。母亲总是提醒我“背直起来”,我不仅不听甚至还弯的更厉害。有一天母亲要出去办事,便将我和弟弟留在外公办公室附近的一间房间里玩,外公路过时看到我俩便将我们叫到了他的办公室,他给了我们一些巧克力,并说道:“圆圆,韬韬,你们都还小,但小时候正是学道理的重要时期”我们点点头便开始吃巧克力,他接着说:“第一,工作要努力,生活中不可能不劳而获。第二,你们在以后的生命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无论这些人多么难相处或者如何对你们,你们都必须要尊重他们。”外公有着权威和光环,因此他的话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坐直了腰板不停地点头。“最后一条。要听爸妈的话。爸妈为了抚养你们俩牺牲了那么多。有时候他们会比较严格和严厉,但都是出于爱,是为了你们好”尽管只有几句话,但外公所说的尤其是最后几句都深深地影响了我。我第一次开始从父母的角度来考虑他们为我所做的。外公随后又给了我们一些巧克力,但我们都礼貌地拒绝了:“妈妈说巧克力不能吃太多。”外公对我们大笑:“好孩子,趁年纪还小,现在去玩吧!”那天吃晚饭时,母亲一如既往地提醒我不要和碳酸饮料,我同意了。母亲充满惊讶地说:“你终于肯听我话了”。我看看了外公,外公对我眨了个眼。由于我在美国出生长大,中文不流利,外公经常会教我一些中文的表达。有一个词我的印象很深----“决心”。要有从失败中学习的决心,而不是被打倒;要有想他人所不敢想的决心;要有为实现目标不分日夜努力的决心。你可能会是世上最聪明、最富有才华的人,但如果没有决心、自律和努力工作的意愿,你将难以为继。外公不仅具有不惜代价,下定决心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工作精神,还经常会启发他人进步。外公还具有看出别人身上优点的天赋,有时甚至别人自己都没发觉。他可以看到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潜能星火,并将其转化成燎原之势。即便有些人自己都放弃自己了,外公仍然相信并支持他们。出现问题时,外公主动担责;事情成功时,外公与他人共享成果。外公从不在乎他收到的下一笔款项,或是哪一篇新闻报道赞扬他,他看重的是怎样才能做的更好,给下一代留下更美好的世界。我很庆幸能在外公住院期间多次看望他。尽管他深受病痛折磨,但我每次去看他,他都能给我一个大大的笑容,就像我记忆中第一次看到的那样。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外公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们一家子经常围着外公叫他圣诞老人,并不只是因为他的大肚子,更是因为他的天性乐观。他总是第一个开玩笑的(也是第一个被自己玩笑逗乐的),甚至隔着世上最厚的墙都能听到他富有感染性的笑声。他也像圣诞老人那样慷慨。外公同情他人并帮助他人走向富裕,这是他留给我们的一大遗产,我希望受到他帮助的人也能帮助更多的人。我认为外公留给我的最大财富便是他传授给我的精神。金钱以及随之而来的权力,会腐蚀对内心的追求,扭曲人们的思想。但通过与外公的接触和他的教导,我明白真正决定个人价值的并不所拥有的金钱,而是如何去使用金钱。这正是外公生活的理念,也是我们这一代应该生活的理念。我对外公的最后记忆是他在医院的时候,那时他的床边一直都围满了家里人,有一次恰好他的身边没有人照顾他。尽管他正在接受重度药物治疗,尽管他没有了圣诞老人的大肚子,尽管他身体到处都出现了问题,他脸上仍然露着大大的笑容,就像我第一见他时那样。无论遇到任何困境或困难,我都会给给它一个大大的微笑,我会迎接挑战,因为外公能在死亡面前保持微笑,那么作为外孙女的我在面临困难时也会保持微笑。我希望有一天,天堂里的外公能为我感到骄傲,就像我为他感到骄傲一样。我知道我在走每一步的时候,外公都在天上看着我,我相信在他的指导下,我有一天也会成功并将帮助更可能多的人。谢谢您,外公。天堂里的人一定是遇到了可怕的事情,才会让您早点去帮忙,我知道您在天堂也一定会获得成功。感谢您为这个世界,为这个家庭,以及为我所做的一切。就算我用余生来感谢您都不够。我余生都会心怀感激,并在延续您的事业。谢谢您,外公。我想念您,爱您,我会让您骄傲的。来源:浙江在线记者章卉,部分摘自胡宏伟《鲁冠球逝世周年祭:浙商们的\"后鲁冠球\"时代》监制:范波责编:潘洁编辑:陶朝坡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V6zW2RRr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