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背诵部分2018展事预告|“逍遥游——张国龙2018”

张国龙的“逍遥游” 《浮生图》No.2 综合材料 280X200cm 2016年 自由何为?在英国自由主义大师以赛亚·伯林的语境里,自由意味着人想要自己治理自己,或参与控制自己生活过程的欲望(积极自由),以及希求一个能够自由行动的范围的欲
原标题:展事预告|“逍遥游——张国龙2018”张国龙的“逍遥游”《浮生图》No.2综合材料280X200cm2016年自由何为?在英国自由主义大师以赛亚·伯林的语境里,自由意味着人想要自己治理自己,或参与控制自己生活过程的欲望(积极自由),以及希求一个能够自由行动的范围的欲望(消极自由)。就前者而言,自由意味着人可以做什么;就后者而言,自由意味着人可以免于什么。对自由作如此理解,是否穷尽了自由的本义?如果穿越到庄子的语境里,人们可以发现,庄子所描绘的逍遥游其实比伯林的自由有着更高的境界。如《庄子》的美国译者华兹生(BurtonWatson)所说:“《庄子》的中心主题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自由’”,这不是指“政治、社会、经济的自由,而是精神的、心灵的自由”。《浮·生》No.4综合材料450x230cm2015年在华兹生看来,《庄子》在中国早期文学中的独异处在于它是唯一不谈社会政治问题而只关心个人之生命和自由的作品。由此看来,庄子的逍遥游,不是对自由的理性界定,而是对自由的想象和形象的过程。张国龙的艺术创作,积四十余年的时间,是一个不断转变和不断超越的过程,亦是一个从水下到风中的实验过程,是一种从云中到云上的超越过程,最后力求达到一种逍遥游的境界。《浮·生》No.3综合材料450x230cm2015年正如他跟朋友反复阐释的,他对庄子《逍遥游》的感悟有四大境界:第一层境界:待风——由鱼成鲲(转化),向往自由;第二层境界:乘风——鲲化为鹏(顺势),奔向自由;第三层境界:背风——鹏飞风上(脱离),趋于自由;第四层境界:弃风——超云而游(逍遥),自由飞翔。张国龙对自己的人生和艺术的感悟与理解,就是一个内心不断“离水”、“弃风”、“超云”最后趋向于自由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终极状态就是逍遥游了。《迎风》综合材料240x240cm2015年《奔放》No.1综合材料200x200cm2018年本次展览从作品和形态上看,不管是积极自由还是消极自由,不管是形而上还是形而下,不管是现代还是当代,不管是观念还是材料,不管是绘画还是装置,均可以视为艺术家趋向于逍遥游的境界转换和递升。苍山,行云,花海,浮生,风尘,厚土,皇天,人间,国色,几乎尽在其中。艺术统摄一切,想象不限时空,逍遥游,自由自在,不亦说乎!艺术家简介张国龙1957生于辽宁沈阳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1988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8德国美茵茲大学自由艺术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更多精彩作品尽在中华儿女美术馆展览日期:10月13日-11月4日开展时间:上午9:00至下午5:00(逢周一闭馆)//•END•//文|荣剑编辑|Islandfisher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V6zWOA8r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