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培训班一辈子只演一个角色,就不是好演员吗

描述一个好演员,我们常常用到的词叫“自我突破”。 比如接了风格跨度很大的戏,比如演了从来没演过的角色。 简而言之,戏路宽,什么都能演,这妥妥的是演员加分项。 再往上,演什么像什么,一人千面,那就是炉火纯青了。 不过嘛,有一些演员,偏偏
原标题:一辈子只演一个角色,就不是好演员吗描述一个好演员,我们常常用到的词叫“自我突破”。比如接了风格跨度很大的戏,比如演了从来没演过的角色。简而言之,戏路宽,什么都能演,这妥妥的是演员加分项。再往上,演什么像什么,一人千面,那就是炉火纯青了。不过嘛,有一些演员,偏偏不认这个理。他们可能演了一辈子,都演的同一类角色,简直就是靠着“戏路窄”走遍天下。比如下面这张脸,可能大家都很熟悉。虽然脸熟悉,但是名字可能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这位演员名叫杜旭东,从1989年入行,至今也演了30年戏了。但是我们看到他,脑子里最先想到的角色可能都大同小异——恶霸、无赖、汉奸、特务、地痞流氓、山贼强盗,稍微不那么“负面”的,也至少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老汉。以至于只要他一出现在画面中,有经验的观众就知道,“他肯定要搞事儿了”。这算是实打实的“戏路窄”了吧。但是杜旭东同时也是实打实的好演员,对于小人得志的人物心理的细微拿捏,趾高气昂的嚣张,尖酸刻薄的挑衅,为虎作伥的霸道,以及最终没有好下场时候的灰头土脸,各个环节丝丝入扣,让人不服不行。就演一类角色,演到这种水平,难度并不比诠释各种不同角色小。同样的例子还有去年刚刚遗憾离世的计春华,演艺生涯的大多数角色都是心狠手辣武功高强的反派打手类角色。香港影坛的“四大恶人”,也是因为在银幕上“作恶多端”而广为人知。这些演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个人形象上的突出特点而“被迫”出演反派角色,在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不断地尝试中,反而对于角色的把握达到了难得的高度,成为影视剧中黄金配角。除了个人形象导致的“戏路窄”,也有某方面优势导致的“定型”。比方说杰森·斯坦森十有八九演硬汉,詹妮弗·安妮斯顿永远是爱情甜心,在动作、喜剧、恐怖等类型方面极具天赋的演员,往往也面临很多角色不断重复自己的困境。艰难转型是选择之一,不急于转型而继续“专攻一路”也同样能诞生好演员。“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也堪称“戏路窄”的代表,他的表演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夸张的表情独树一帜,强烈的辨识度也让他的表演方式很难完全转换方向。哪怕是在近年来罗温·艾金森在“梅格雷探案系列”中出演了和憨豆完全是另一个极端的的著名侦探梅格雷。事实上,也充分发挥了他身上独特的英伦幽默风格和寡言少语的表演方法。“戏路窄”不仅不是缺点,反而是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的途径。因为对于这些演员来说,“戏路窄”并不是他们不愿意去突破和超越自我,而是试图将一种类型发挥到极致的必然选择。这种将全部精力和时间都奉献给同一种角色的做法,最终诞生的,就是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的境界。日本国民级导演山田洋次的成名作《寅次郎的故事》的主演渥美清,从1969年系列第一部作品开始,就因为饰演“寅次郎”这个角色而声名大噪,到1996年离世,整个演艺生涯几乎只演了这一个角色。近30年,48部《寅次郎的故事》。一成不变的西装和圆帽,永远的乐天派性格,让渥美清成为和高仓健相提并论的日本国民典型形象代表,渥美清也获得“东方卓别林”的美誉。以至于当渥美清离世之后,“寅次郎”这个角色再也无人可碰,《寅次郎的故事》成为绝响。把一生心血都奉献给一种角色,甚至是同一个角色,谈何容易。不仅要面对一遍遍重复自己的枯燥和厌烦,还要面对观众和市场的质疑。转型需要否定自己的勇气,而专注一个方向,同样需要忍耐寂寞的勇气。所以说到底,“戏路”对于一个演员来说,重要吗?很重要。那些刚刚入行的小生小花,或许一开始仅仅只是由于出众的外貌或者天然的气质获得了量身打造的角色。但是随着观众们的新鲜感下降和演员年纪的增长,角色无法和演员一起成熟的尴尬往往成为断送一个年轻演员的最大凶手。周冬雨当年的《心花路放》,其实也是自我突破的尝试之一也一点不重要。演员最重要的并不是“演什么”,而是“怎么演”。不是要追求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通吃”的能力,而是要将哪怕一个角色演到让无人可以替代的独特境界。我们惊叹于在银幕上塑造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百变演员,同样也敬仰那些将最简单的角色演到登峰造极的“定型演员”。无论是求多,还是求精,最重要的,仍然是“认真”二字。要转型的,认真去转型,不是为了求噱头、求热度、求话题;坚持老路的,认真去探索,不是为了方便,为了顺手,为了得过且过。我们常说,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或许我们也可以说,没有“戏路窄”的演员,只有“眼界窄”的演员吧。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Ed4Bx2xr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