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娘炮的话你骂“娘炮”的样子,真丑

为记者量身打造的行业资讯平台 作者 | 杨蕾 最近,关于“娘炮”的讨论一时间喧嚣起来,批评者斥其滋养了病态审美,理解者以尊重多元为名为其发声,两极分化的舆论场不断解构和重构着现代社会的性别意识与价值观。 周立波指责“娘炮”现象,网友造
原标题:你骂“娘炮”的样子,真丑为记者量身打造的行业资讯平台作者|杨蕾最近,关于“娘炮”的讨论一时间喧嚣起来,批评者斥其滋养了病态审美,理解者以尊重多元为名为其发声,两极分化的舆论场不断解构和重构着现代社会的性别意识与价值观。周立波指责“娘炮”现象,网友造新词反讽偏见而在这场尚未达成共识的热议中,对于“娘炮”一词的价值取向首先引发了诸多议论。最近非常热衷于对热点事件发表看法的周立波发表了“有感娘炮”的博文批评娘炮现象,认为这种非主流逐渐成为主流,是一种常态化的倒错。对此,有网友表示,能不能先管好你自己。在讨论现象之前,有必要厘清一下相关概念。何为“娘炮”,百度百科将之与“娘娘腔”视为同义词,其意思是男人动作、行为、形象女性化,其近义词为娘炮,一般用于形容男人娘娘腔,跟女人似的。有网友顺势提出疑问,如果男人用化妆品说话卖个萌就要叫做娘的话,那女人不用化妆品语气强硬,是不是就要叫她爹?于是“爹炮”一词应运而生。新京报今日发表评论文章《“娘炮是你的自由,但请不要出来吓人。”这是一种隐藏更深的歧视》,深究了大众对“娘炮”所持有观点背后所呈现出的文化意涵。文章认为,无论话语如何表达,只要多数人认为阳刚、刚毅是更值得培养的气质,那么“娘炮“在公众视野中就是被低看、歧视的对象,是一种需要被淡化的气质和身份。“轻视娘炮”往往包含了“娘炮”劣于“阳刚”的预设前提。而在众多媒体的发声中,“娘炮”一词具有贬损意味成为了基本共识,虽然这一类词已经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存在多年,但直到最近的这场轰轰烈烈的讨论发生,大众才发现基于性别字眼进行评价是一种歧视已经被默认多年了。官媒频发声,认同审美多元,呼吁明星为青少年树立积极形象此次争议源于被外界冠以“娘炮”名号的流量鲜肉,大众对他们以柔媚形象出现在青少年面前口诛笔伐。官方媒体也频频发声,参与到这场全民讨论中来,对青少年的影响成为官媒不约而同的落脚点。《人民日报》以男性气质为出发点,探讨了关于男性形象的认知,文章认为现代社会进一步拓宽了审美的场域,提供了更为多元的生活方式,也为对男性的审美提供了更多元的面向。我们不认同所谓“娘炮”“不男不女”等带有贬损性的说法,但也呼唤在青少年中有着广泛影响的明星们,展示更加健康、阳光的审美,以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精神成为真正的偶像。中国国防报则针对男性青少年“阴柔化”趋向,强调比外表“娘化”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迷茫、心理上的脆弱、责任感的缺失和尚武精神的消退;比追求外表精致更堪忧的,是追求精神上的精致利己。在注重外在形象塑造的同时,我们应更注重青少年内在涵养、精神境界和意志品质的培养。相较之下,新华社《“娘炮”之风当休矣》一文更为犀利,认为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它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娘炮”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娘炮”明星问题症结在于娱乐工业的畸形近年来,在日韩偶像风潮的熏陶下,中国娱乐圈也逐渐盛行起了阴柔男性审美。以韩国为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韩国流行的是帮派电影和侦探电影中的硬汉风,或者是电视剧中的叛逆男。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男歌手徐太志成为了潮流的引领者。之后以文化立国的韩国兴起了“花美男”风潮,长得好看的阴柔系男性偶像备受追捧,而这种至上而下的“花美男”审美取向也随着韩流的文化输出成为中国舶来品。韩国“花美男”代表李准基同属东亚文化圈的中国受众对此甘之如饴,逐利的资本也就“投其所好”以此为标准包装明星。因此,不少观点认为,“娘炮”明星的问题并不在于自身,而是背后唯流量导向的娱乐工业。新京报传媒研究认为,当下舆论对“娘炮”的不满实质是对文娱工业的不满,更多元的市场机会摆在那里,文娱工业资本还应主动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如此,既能获得好的回报,也能让市场审美更为刚健。大众文化工业具有趋利避害的本性,由此所导致的文化产品单一性与肤浅性一直为学术界所苛责,当下明星的柔媚人设不过是资本流水线经过市场检验的产品之一,要改变现状,还得从行业本身下手。正如新京报所说,我们需要做的,是拥抱真实,很多为了真实而努力活着的人,少数、边缘族群等都有着动人的姿态。生而为人,审美多元、尊重差异才是应有的态度。专为记者打造的平台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Ed4V2DOro.html

(0)

相关推荐